石勇
摘要:在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8-0260-02
小學數學是在小學教學階段中難度最大,也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所面對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 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教師要重視教材的建設和發(fā)展,鉆研教材,開發(fā)教材資源,追求教材生發(fā)的自然性、生活性、科學性、社會性知識。教師要實現學生和現實的溝通,深刻領會學生能力發(fā)展的作用。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教材結構,消化章節(jié)內容安排,挖掘潛在智力因素,培養(yǎng)情感,將學生引導到好的學習狀態(tài)中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出示范例,讓學生讀懂典型代表性,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合作式學習。教師在數學課的設計中,不僅注重教材上的習題設計,還補充針對性或發(fā)展性的練習,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效率。教師要把教材挖掘更深,拓寬思路,運用他人智慧成果,在集體中交流互補,在學習中充實完善。如一位教師在講"9加幾等10 "時,先讓學生思考"9 + 39 + 4、9 +7"應該怎樣計算。在學生思考后,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湊十法"的運算方法。也就是當計算"9加幾"等于多少時,就以"9 + 1=1 0 "為基礎,把第二個數分成1和幾,"9 +1 =10",1 0加幾得十幾。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新的方法,而且前后知識還可以互相聯系,教學效率也就大為提高了。
2 師生關系建立在平等、民族的基礎上
學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環(huán)境中,才能愉快的學習。話說回來,我們每個教師都曾經是學生,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學生真正的喜歡教師,才會主動學習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認真聽課,積極發(fā)言,才會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只有在課堂上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新型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相信學生,并幫助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樹立自信心,把他們看成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為此,教師需要有真誠的情感,表現出溫暖和同情,一旦和諧氣氛形成后,隨之而來的是學生的自我指向的學習,即積極主動地學習。
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處,就應給予肯定,即使有缺點甚至是錯誤的,也不要潑冷水、全盤否定。要善待學生的錯,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修改或完善。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做學生的朋友,對學生要有滿腔關懷,積極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課堂上,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教會學生敢于挑戰(zhàn)權威,勇于思考,敢于提問,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摒棄傳統的師教尊嚴的教學觀念,與學生拉近距離,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3 學生的認知起點從培養(yǎng)學習習慣開始
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鞏固和發(fā)展數學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從:認真聽講、獨立思考;書寫工整、準確計算;仔細觀察、用心記憶來訓練,到了高年級就要進行認真檢查、仔細檢驗的習慣培養(yǎng),此外,一題多解的習慣性思考也是培養(yǎng)的重點。只有在課堂上進行嚴格培養(yǎng),負責指正,才能形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行為習慣,這對未來縝密思維,嚴格要求等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幫助。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只有把握準教學內容的認知起點,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比如說兩位小數的乘法時,學生最直接的經驗剛學過的小數乘整數的計算,學生的知識起點可能有一些是可以像整數乘法那樣做,二是積的小數點取決于因數里的小數點。有了這樣的基礎,大部分學生能根據數學學習的規(guī)律判斷出小數乘小數也能轉化成整數乘法進行計算。
只有教師把握住這樣的學習起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才能很好的抓住課堂的重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 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強化教學過程。
實現有效教學必須改變過去單一、他主、被動的學習方式,采用多樣化學習方式,使學生進行主動參與的、自主探究的、合作的、勤于動手的、勇于創(chuàng)新和富有個性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之前, 先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數學活動小組, 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了解, 每個成員都各自發(fā)揮自己特長, 取長補短或揚長避短。有計劃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參加小組活動的能力,布置任務要明確、具體, 步驟要清楚, 幫助學生進行合理分工, 關注小組活動的過程, 防止能力強的學生獨霸活動, 啟發(fā)性格內向的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建立穩(wěn)定的學習小組, 營造寬松的思考氛圍, 給予充分的探索時間, 讓每一位學生獨特的學習方式都能夠存在于數學課堂。
新課改指出: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其實也就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督促,發(fā)現進步及時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發(fā)現不足及時指出,幫助學生回歸正確的航道。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嚴格要求,每一節(jié)課都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對上課期間思想開小差的學生要及時提醒;每一次作業(yè)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對完成作業(yè)馬虎了事的學生要嚴厲批評。久而久之,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終生受益。
5 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就必須對學生多表揚鼓勵,展示成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數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活動效果。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豐富生動的概念活動或思維活動中來, 這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開展猜測驗證、動手操作等不同的數學活動, 讓學生在這些豐富的數學活動中掌握活動的策略, 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加強學習,定能取得好成績。同時,對學生實行鼓勵教育,還必須要有意識的磨練學生的意志力,適當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建立起強大的意志力,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信心。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關心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要注意對他們采取積極的教育,對他們的點滴成功都要給予鼓勵,讓他們在成功時有成就感,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數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學好數學是每一位學生在新時代中所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同時也可以說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需要。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讓數學的教學之路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