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靜榮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更要培養(yǎng)起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保證教學質(zhì)量。為了達到新課改的要求,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不斷探究,使學生真正接受到素質(zhì)教育。本文將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為新課改下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提供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信息技術;教育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使中學教育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帶有時代特征的課程來說,更是獲得了新的改革契機。作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應對新課改的挑戰(zhàn),改進教育理念和方法,為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而不懈努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教學思想,在導向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來完成教學任務。新課改對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是擁有獲取、加工、表達信息的能力,即知識技能;第二是能夠?qū)π畔⒒顒拥娜^程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第三就是有正確的情感價值觀,開展符合社會與法律要求的實踐活動。教師要牢牢把握新課改中的信息素養(yǎng)要求,以此為依據(jù)來更新教育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單純教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思路。學校要為信息技術教師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間,使教師能夠解放思想,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為了鍛煉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教師希望在全校范圍內(nèi)定期舉辦技術創(chuàng)新大賽,學校應該對這種教學思路給予肯定,結合實際情況,為教師教學的拓展提供條件。另外,教師還應對信息技術課程有一個正確的管理理念,在教學形式上可以靈活生動,但在教學管理上必須秉持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使信息技術課不再是學生的放松課,也不是其他學科的補充課,而要成為真正能讓學生學到信息技術知識的課程。只有采用正規(guī)化的管理,才能使學生從心理上重視起來,投入更多精力來學習信息技術知識,使教學質(zhì)量得到保證。
二、培養(yǎng)學生興趣
要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要激發(fā)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并要使這種興趣得以延續(xù)。為了達到培養(yǎng)興趣的目標,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要精心選擇課程內(nèi)容,做好教學安排。比如對于教材中較為簡單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消化,或者讓學生扮演小老師,將自己理解的內(nèi)容講給同學聽;對于有理解難度的地方,教師要進行重點講解。在講解時要努力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產(chǎn)生認同感,學生自然更喜歡聽也更愿意進行探究。其次,教師要適時給予學生鼓勵,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欣賞,尤其是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某個問題,或者在學習中取得了較大進步的時候,教師給予的表揚能夠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信心,學習興趣也能得到保持。比如在學習PPT制作時,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PPT軟件新的功能,制作出了形式新穎的作品,教師就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在班級內(nèi)進行展示,并表揚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生在后續(xù)學習時一定會更有勁頭。第三,教師要努力使教學方法豐富起來,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信息技術課堂始終保持著新鮮感,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也不會磨滅。比如任務驅(qū)動、以練代講、引導自學等都是值得采用的教學方法。學生對課程持有濃厚的興趣,可以大大降低課堂的推進難度,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會更加努力的汲取知識,并開展探究活動,使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切實提升。
三、改進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運用實效性強的教育方法,切實提高教學質(zhì)量。以下幾種方法可供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參考:第一就是任務驅(qū)動教學法,這種方法就是給學生設定明確的任務,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討論、探究等方式來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掌控信息、溝通交流及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教師在向?qū)W生們展示了一段精美的Flash動畫并教給學生基本的制作方法之后,就讓學生們自主開展Flash動畫的制作,使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當遇到技術難題時進行討論、探究,最終完成教師下達的任務。第二種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們進行開展自主學習,當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學生們都具備了基本的學習思路,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閱讀教材,進行探索性的上機操作。當學生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當學生產(chǎn)生理解偏差或出現(xiàn)錯誤操作時,教師需及時進行糾正。這種教學方法意義重大,不僅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第三,教師要借助網(wǎng)絡優(yōu)勢來開展教學。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可以上網(wǎng),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彌補自身的知識缺陷,主動獲取知識。但中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比較好玩,對信息也缺乏自主鑒別能力,常常會出現(xiàn)利用信息技術課玩游戲、瀏覽不良信息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指導學生們正確利用網(wǎng)絡,將其作為知識獲取的一種途徑,努力規(guī)避網(wǎng)絡的負面影響。
四、加強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升的保證。教師在每堂課結束之后都應對課堂效果做出理性評價,找出教學中值得延續(xù)的優(yōu)點,也要發(fā)現(xiàn)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不足之處。除了平日的總結之外,還應加強階段性總結,時刻對教學保持清醒的認識。當然,開展反思不是目的,通過反思來揚長避短,彌補不足,切實改進教學才是反思的終極目標。只有在反思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接受度,使學生真正從內(nèi)心深處喜歡上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并愿意投入精力進行學習,才能使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得到保障。
結束語
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標,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明確自身肩負的教育責任,改變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方法并進行教學反思。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改革來改變傳統(tǒng)教學效率低下、效果欠缺的局面,使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展現(xiàn)出新的風貌,切實完成信息技術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先學.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處理好四個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11(01).
[2]孫向軍.新課標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6).
[3]劉向永,董玉琦.信息技術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價值認識的現(xiàn)狀——來自教師訪談的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