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歟:超市菜攤前見一白發(fā)老人,把青菜一棵棵剝得只剩菜心放進袋子,旁邊丟棄了一堆菜皮。旁觀人人側(cè)目,老頭卻泰然自若。忍不住叫來超市售貨員,誰知售貨員也是一臉無奈,說這老頭是???,一講他就要污言穢語,還動手打人,于是也由他去了。年高未必德劭,這也是個例子。
微訪問:是否要寬容破壞秩序的老人和孩子?
微回答:寬容不是縱容。敬老愛幼是傳統(tǒng)美德,但我認為“敬”、“愛”是在通常情況下給予更多照顧和理解,而不是縱容其不當行為。老人孩子相對于成年人而言,往往是以弱者身份出現(xiàn)的,成年人有責任對弱者予以保護,但在其行為違背公序良俗時,也可以勸告或制止。這和敬老愛幼并無矛盾之處。
V力量/轉(zhuǎn)發(fā)(33) 評論(39) V身份/作家
王秀云:看《儒林外史》,時時有穿越之感。幾百年過去了,那些人情世故沿襲至今。變化的是技術,比如遠行時不再騎驢騎馬,而是駕車乘機;或者是形式,衣著發(fā)飾今非昔比。最根本的東西,比如科考之際的糾結(jié)拼殺、官宦商賈之間的勾連算計,文人雅士的矯情虛飾,與今日所聞所見相差無幾。風氣長存,嘆息連連。
微訪問:這種風氣何以如此長壽?
微回答:我看《儒林外史》之所以有穿越之感,其原因就在于這部作品的批判性,雖300年已過,但作品中所鞭笞的陋習陳規(guī)依然橫行至今。中國作為歷史悠久農(nóng)業(yè)文明大國,有著牢固的宗法觀念和綱常思想,習俗人情大于法律,制約了社會發(fā)展。應該積極倡導法制治國。
V力量/轉(zhuǎn)發(fā)(15) 評論(14) V身份/北京文學月刊社編輯
覃愛玲:向少兒父母兜售天才前景的教育產(chǎn)品,向女性兜售青春永駐的護膚圣品,向成年男女兜售一夜暴富的成功學,向老人兜售長生不老的保健仙藥,都是些極拙劣,很容易被識穿的方法和內(nèi)容。但因為完美地抓住了人性的心理弱點,所以市場出奇地好。
微訪問:這是人性的普遍弱點,還是獨屬于這個時代的國人?
微回答:相信通過某種捷徑能夠?qū)崿F(xiàn)有一定超自然性的心愿,是人類共性吧。只不過在當下中國,社會變化過快,而知識和理性普及又有限,人們更容易成為這種捷徑信仰的犧牲品。在利益的催生下,不良商家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人性弱點,也是推波助瀾的重要力量。所謂“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了”。
V力量/轉(zhuǎn)發(fā)(4) 評論(3) V身份/記者
李佳佳Audrey:要做一名好記者,一定得充電,經(jīng)濟、IT、法律、政治學知識是基本標配,最好還能通一兩門語言。如今是網(wǎng)絡時代,人人都有平臺表達,也就是中國得益于體制壟斷,傳統(tǒng)媒體從業(yè)者還能端幾年"鐵飯碗",繼續(xù)滿足于“抄通稿拿信封”,被淘汰的命運就在明天。
微訪問:“抄通稿拿信封”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都不應該允許,網(wǎng)絡時代才打碎“鐵飯碗”,是不是太晚了?
李佳佳Audrey:要做一名好記者,一定得充電,經(jīng)濟、IT、法律、政治學知識是基本標配,最好還能通一兩門語言。如今是網(wǎng)絡時代,人人都有平臺表達,也就是中國得益于體制壟斷,傳統(tǒng)媒體從業(yè)者還能端幾年"鐵飯碗",繼續(xù)滿足于“抄通稿拿信封”,被淘汰的命運就在明天。
V力量/轉(zhuǎn)發(fā)(101) 評論(80) V身份/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