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中,興趣最為重要。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這種興趣就會轉化為學習動機,而這種動機如能得到不斷地強化,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也會使學生獲取知識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更加刻苦攻讀”。這樣,學生長期堅持下去,外語成績就會得到大大的提高,從而成為復合型人才。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培養(yǎng)和保持學習興趣呢?
一、創(chuàng)造情境、增強氣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遵循反映論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造具體生動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由簡單的會話開始,學生在學習時較為容易掌握,學完后也會覺得很滿足。這樣,學生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其次要如何保持住這種興趣,我們可以從創(chuàng)設實體情境入手,在課堂上拿出具體的實物,然后根據所教內容組織教學。由于實體情境有其本身的形象性,學生看的見、摸得著,不但容易掌握,易于理解,而且能夠加深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不易遺忘。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既學得輕松愉快,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是為了更好地“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確立以“學”為主、以“練”為主的基本原則。因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際的工具,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會,所以說外語課應該上成“實踐課”,而不應該上成“知識課”。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求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應充當“導演”的角色,并讓學生充當臺上的演員,這樣學生就會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學習外語的潛在能力就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同時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得到充分調動,從而收到激發(fā)學習興趣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統(tǒng)一的教學效果。
三、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fā)起來。”這里所說的欲望是在興趣上產生的。大量的事實表明,學生對傳統(tǒng)的從書本到作業(yè)、由作業(yè)到考試,再從考試到作業(yè)、由作業(yè)到書本的封閉型的循環(huán)式教學常常感到厭煩。如果我們能夠結合課堂教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就可以使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活動中獵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第二課堂的開展沒有局限性,可以根據學校的條件確定活動內容,如舉辦單詞、書法、朗誦、講演比賽,英語晚會,教唱英文歌曲、辦板報、開設閱讀課等。從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英語知識,既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英語教學中的一種常見病,主要由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雖然學生對新事物有很濃的興趣,好奇心強、熱情高,但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較弱,興趣、情感不夠穩(wěn)定,一旦興趣失去,熱情消失,對事物就會表現(xiàn)出一種反感、厭煩的態(tài)度,這就是所說的逆反心理。
要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事實表明,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學生,或者學生對教師反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要對優(yōu)生、差生都要有良好的態(tài)度,不能對差生總是看不上眼,動不動就指責、抱怨和批評,從感情上疏遠他們,應該有意識地找出他們學習的積極因素加以肯定和鼓勵,這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對教師有一種信任和依賴的感覺,兩者互為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后天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不少學生是由于基礎差、學習方法不對頭、考試成績不理想等,以致逐漸產生了厭倦情緒。糾正這種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就是要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學習的進步。心理上的滿足,會更加激勵他們奮發(fā)努力,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提問、布置作業(yè)、乃至考試命題時,要從實際出發(fā),遵循量力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則,使大多數學生得到及格分數。其次教師的知識能力和教學熱情,也是誘發(fā)和抑制學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教師不熱愛本職工作,知識能力有限,教法不當,也是使學生對外語產生學習厭煩情緒的因素。要克服學生逆反心理的措施很多,只要我們注意觀察,不斷探索,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逆反心理會得到逐漸克服。
五、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它,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通過努力不斷獲取新的知識。
1. 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我們要讓學生預習課堂上要學到的課文,要求他們從生詞、短語、詞組、語法幾個方面著手,動用手中的工具書,力爭解決50%的內容,同時找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帶著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聽課,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聽課學習效率。
2. 課堂上做筆記的習慣
學生課堂上要隨時把一些要點記錄下來,便于復習鞏固。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記,告訴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不必講究章法,自己看得懂就行。
3. 課后復習的習慣
復習是鞏固知識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任何有效的學習,如果沒有及時的復習,就得不到知識的鞏固。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好習慣。
4. 朗讀和背誦的習慣
堅持每天安排一定的朗讀時間,可以是課文,可以是課外的文章片段,當遇到有利于自己學習的句子或段落時,要養(yǎng)成背誦的習慣。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同時也復習了所學到的詞匯和句型。
5. 勤學好問的習慣
學生一定要養(yǎng)成好問的習慣,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也要及時問,不然的話,問題越來越多,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信心,對英語失去興趣。
6. 課外閱讀的習慣
近幾年的中考英語試題加大了閱讀理解能力的測試,閱讀理解能力要靠大量的閱讀才能提高,而課本上的文章很有限,所以學生要加大課外閱讀量。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能力。
總之,興趣的培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從新生剛一入學就要培養(yǎng),并且要常抓不懈。方法和手段可以靈活多樣的。只要我們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切實把教育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學生的興趣一定會得到培養(yǎng),英語教學成績同時也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