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我國的人民教育事業(yè)在學生數(shù)量上已經(jīng)如此巨大,這工作上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彼枷肫返抡n本質(zhì)上應該是一門德育課程,義不容辭地應發(fā)揮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在具體的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教學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中學思想品德課要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將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所規(guī)定的基礎理論和學科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將所闡述的觀點、社會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真正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觀點和行為準則,并付諸實踐,持之以恒,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發(fā)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這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知識水平進行教學,才能切實指導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到行的轉化。
例如,我在所任教的八年級(1)班召開了《說出心里話》主題班會,孩子們的肺腑之言真誠而坦率,而教師的鼓勵與評價,也使每一位學生重新找到自我。課后,班上學生還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獻愛心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將認知層面的道德知識上升為道德行為,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達到知與行的統(tǒng)一。這就變單純的說教為精心的指導,變知識的傳授為思維的訓練,增強了學生自我修養(yǎng)、自我提升的意識和能力。
二、曉之以理,使學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由于初中學生日趨成熟,參加各種活動時總想顯示自己的才能,辦什么事情總不愿受別人的束縛,希望受表揚,被尊重,自身的榮譽感和自尊心都特別強。這種現(xiàn)象有時是件好事,但其中確也潛藏著一種不良習性。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勢必危害這部分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在備課中應精心設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展示教學目標,為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提供有效、廣闊的平臺,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情載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才能有效地灌輸?shù)掠庾R。
(上接第87頁)例如,班上一名姓何的同學,身為班長,卻瞧不起同學,有時甚至不尊重老師。凡事總是她說了算,別人給她提建議也根本不聽,老師了解到這些情況后,不是急于去批評她,而是從一個人應該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對待別人談起,談到班集體,談到一個班干部的職責,談到同學們的友誼,談到個人主義膨脹的危害,并以另一個班干部謙虛謹慎,以誠待人的事例去耐心細致地做她的工作。終于使這位同學逐步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和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結成互幫互學的對子,工作、學習都有了很大起色,成了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治班有方的好班干部。
三、以德施教,注重道德實踐體驗
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單靠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解決,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例如,我們在學習了“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課后,發(fā)動學生開展“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活動,有的同學隨時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有的同學清理校園的口香糖污漬,有的同學清理教室的門窗。通過這些活動,產(chǎn)生了課堂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在道德實踐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普遍得到了升華,產(chǎn)生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落實具體正確的道德行為。懂得了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真正理解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意義所在。
實踐證明,中學階段決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只要我們每位教師端正教學指導思想,確立德育觀念;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時刻關注學生的言行,用滿腔熱情,積極引導他們。這樣,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培養(yǎng)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單位 江西省興國縣第七中學)
?誗編輯 斛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