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山
安徽六安人。文學(xué)博士、作家、學(xué)者。出版有《鮑鵬山新說水滸》等著作十多部。現(xiàn)為上海開放大學(xué)教授,上海交通大學(xué)兼職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學(xué)術(shù)委員會委員。
智伯挾持魏桓子和韓康子進攻趙襄子,趙襄子矯矯不屈,要和他們血戰(zhàn)到底。到哪里去憑險據(jù)守與他們死纏爛打呢?手下人給了他兩個選項:長子邑和邯鄲邑,但被他否決了,最后,他選定了晉陽。
他認為晉陽的條件是最好的。
但等到他去了晉陽,在城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他很緊張。
他發(fā)現(xiàn)晉陽城是:倉無積粟,府無儲錢,庫無甲兵,邑?zé)o守具,城郭不治。
這下他有點后悔了。對張孟談?wù)f:“我們拿什么迎敵?”
張孟談很淡定,他說:“臣聞圣人之治,藏于民,不藏于府庫;務(wù)修其教,不治城郭。您現(xiàn)在下令,讓老百姓自留三年的糧食,剩下的糧食交給公家;自留三年的用度,剩下的錢也交到官府。讓那些有一技之長和各種手藝的人來修治城郭?!?/p>
趙襄子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他手下的張孟談,也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他們能夠最后勝出,不是偶然的。
政治頭腦是什么?不是權(quán)謀,不是城府,不是手腕,更不是厚黑學(xué),而是一種基本的政治價值觀。張孟談的話,核心價值觀有兩條:一、經(jīng)濟上,藏富于民;二、國力上,文化勝于軍備。
為什么有些人終生只是小政客,而有些人則成為政治家?
為什么有些人終生鼓噪戰(zhàn)爭而成不了軍事家,最多只能是禍國殃民的軍閥,或把國家拖入戰(zhàn)火的戰(zhàn)爭販子?
區(qū)別就在于:有無價值觀,有無信念。
根據(jù)韓非子的記載,晉陽的群眾基礎(chǔ)還真是好,趙襄子晚上發(fā)出命令,第二天,糧倉就沒地方再裝糧食了,府庫內(nèi)也再沒有地方儲放銅錢了,武器庫里也沒有地方再堆放鎧甲兵器了。僅僅五天的功夫,城墻就修整好了,防守設(shè)施也建設(shè)到位……(《韓非子·十過》)
僅僅五天的功夫——這說的有些神了。韓非子只是以此說明趙家在晉陽很得民心。
其實,晉陽城是趙家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大邑。按照《國語·晉語九》的記載,尹鐸治理晉陽,還是很注重城墻的修建的,為此甚至激怒過趙簡子。正因為有尹鐸修建的基礎(chǔ),趙襄子此次來,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修好了防御城墻和工事。
而且,在尹鐸之前,趙家另一特別賢德的家臣董安于也已在此經(jīng)營多年。此人性格平緩,不急不躁,卻慮事周詳。相傳他因為自己性情太慢,就在身上佩戴一根繃緊的弦,以提示自己做事果斷干練些。其實,他這樣從容不迫的性格,正宜于做長遠工作,做長遠打算。他在晉陽城造房子,墻中間全是蘆荻、秸稈、楛桿、荊條,關(guān)鍵時刻,全都可以拿來做箭桿。他造大殿的柱子,全部用銅做成,關(guān)鍵時刻,熔化了,可以拿來做箭頭?,F(xiàn)在,趙簡子拆墻,就有了箭桿;拆幾根大殿的柱子,做箭鏃的銅也足夠了。
趙襄子心中暗暗感激著這兩位忠心耿耿又深謀遠慮的家臣。
但是,晉陽城最強大的防御力量,還不是這些有形之物,而是那無形的人心。
正是尹鐸的藏富于民,不藏于府庫,務(wù)修其教,不治城郭的做法,獲得了人心,正是這樣的人心,才是晉陽城最堅不可破的城墻!
晉陽城一切準備就緒,智伯帶領(lǐng)的三家兵馬也浩浩蕩蕩殺奔前來。
智伯本以為可以一戰(zhàn)而取,沒想到,血戰(zhàn)三月,晉陽城固若金湯!
戰(zhàn)爭進入了相持階段。一相持竟然就是三年!
一座孤城,能守三年,絕不僅僅是守軍的強大,一定是城中百姓的強大!一定不是城墻的堅固,而是民心的堅固!
智伯一生也算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但是,我相信,晉陽絕對是他碰到的最難啃的骨頭。他眼見得曠日持久,無法破城,突然想到晉陽城東北的晉水。于是,他就讓士兵們挖了一條渠,把晉水直接引向晉陽城:水攻!晉陽城的房子全部被淹了,高高的城墻也只露了一點頭。老百姓只好巢居而處,懸釜而炊,“沉灶產(chǎn)蛙”——灶膛都成了青蛙的家園;有的史籍竟記載:百姓已經(jīng)“易子而食”了。
智伯以為這樣,趙氏就指日可滅,于是躊躇滿志,帶著魏桓子、韓康子巡視水情,忘乎所以地說:“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p>
然而,“民無叛意”,老百姓就是不投降!
可以說,智伯面對的,已經(jīng)不再是趙家軍,而是晉陽的百姓。決定他的命運的,不再是趙襄子,而是晉陽的百姓!
晉陽的百姓為什么如此忠于趙襄子?
除了我們上面說到的趙家在此施恩多年,人民感激恩德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智伯幫了趙家的大忙。
智伯怎么反而幫了趙家的大忙呢?
智伯平時的所作所為,讓百姓知道,這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智伯在圍城時的所作所為,讓晉陽城的百姓知道,這是一個殘民以逞的人。百姓此時不僅僅在保趙家,其實也是保護自己!
這就是政治。政治的核心機密就是兩個字:保民——這是后來孟子揭橥出來的金光閃閃的兩個大字。
當然,大水淹城,趙家不可能支持長久。趙襄子很是憂愁,不能這樣總是被動防守,應(yīng)該主動出擊,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
于是,張孟談夜里偷偷出城,拜見韓康子、魏桓子,對他倆說:“我聽說:‘唇亡齒寒?,F(xiàn)在智伯帶著二位攻打我們,我們就要亡了。不過,我想提醒你們的是,趙亡了,下一個就是二位了。”
其實,張孟談?wù)f的這個道理,韓康子、魏桓子哪里不懂。當他們隨著智伯視察大水淹沒的晉陽城,聽智伯得意地說“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時,魏、韓二人就馬上就聯(lián)想到自家的事:魏桓子想到汾水可以灌自家的安邑(今運城市附近),韓康子想到絳水可以灌自家的平陽(今臨汾市)。只是,沒有人捅破這層窗戶紙,他們不敢出頭;沒有人出來聯(lián)絡(luò),他們不敢出手。
所以,他們對張孟談?wù)f:“我們當然知道會這樣。但是啊,知伯的為人,粗魯殘暴毫無人性。我們謀反一旦被他發(fā)覺,就一定大禍臨頭。怎么辦呢?”
張孟談?wù)f:“今晚只有我們?nèi)?,話出自您二人之口,入于我的耳朵,沒有其他人知道?!蔽夯缸印㈨n康子于是和張孟談約好日期,三家一起反叛智伯,然后,張孟談又連夜偷偷回到晉陽,向趙襄子報告。
第二天,魏桓子、韓康子早晨朝見知伯,出來時,遇見智伯的家人智過。
智過覺得他們兩人的神色有異,趕緊進去告訴知伯:“這兩個人看起來將有變故?!?/p>
君曰:“你怎么知道?”
曰:“他們行為驕矜,趾高氣揚,不像平時那樣小心順從。我看您不如先下手?!?/p>
智伯說:“我和他們兩人約好了,破趙而三分其地。我們移兵晉陽三年,現(xiàn)在早晚就要攻下晉陽,分得好處了。這樣的時候,他們怎么會有他心?一定不會。你放心,不要憂慮,也不要說出來?!?/p>
可是,智伯自己說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韓、魏二主又朝見智伯出來,再次在門口碰見智過。智過進去對智伯說:“您把我昨天的話告訴他們了嗎?”智伯說:“你怎么知道的?”
智過說:“他們兩人看見我,神色不安,不敢正面看我,把眼睛移開看他們的侍從。這說明他們心中一定有鬼,一定會叛變,君不如趕緊殺了他們?!敝遣懿荒蜔┑卣f:“你丟開這件事吧,不要再說了。”
智過曰:“不行,一定要殺了他們。如果不愿殺了他們,那就要想個法子親近他們?!敝遣f;“如何個親近法?”
智過曰:“魏桓子謀臣趙葭,韓康子謀臣段規(guī),這兩人都是能改變他們主人主意的人。您不妨與魏桓子、韓康子約定:破趙后,各封一個萬家大縣給趙葭和段規(guī)。趙葭和段規(guī)貪圖這么大的封賞,就一定鼓勵他們的主人與你同心同德攻打晉陽,這樣,魏桓子和韓康子就不會變心了?!?/p>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收買了趙葭、段規(guī),他們就會影響他們的主人,這是擴大自己力量的好辦法。
利益確實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收買人心的最好辦法,要擴大自己的力量,獲得更多的擁護者,就要付出相應(yīng)的利益。但問題是:庸人都舍不得既得利益——這正是智伯的軟肋。
知伯說:“本來破趙而三分其地,我所得就不多了?,F(xiàn)在又拿出兩個萬家之縣給他們的謀臣,那我的所得就更少了,不可,不可?!保ā俄n非子·十過》)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表n非解釋這兩句,也舉智伯為例: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趙不已,韓魏反之,軍敗晉陽,身死高梁之東,遂卒被分,漆其首以為溲器。故曰“禍莫大于不知足”。
《戰(zhàn)國策·趙策一》鮑彪在相關(guān)段下注曰:“智伯惟沒于利,故昏于智?!币谎砸员沃?,就是:利令智昏。
最終殺死智伯的,不是韓趙魏三家,而是智伯自己的貪婪天性。
當然,除了貪婪,他還有剛愎自用的毛病。
當時,智、趙、魏、韓四家,都有杰出的謀士,韓有段規(guī),魏有任章、趙葭,趙有張孟談,而智伯手下也有智過。智過的才智一點都不比前面的幾位差,而他的主人比前面幾位的主人都要差:韓康子、魏桓子、趙襄子對他們的謀士言聽計從,從諫如流,而智伯則剛愎自用,對智過指出的迫在眉睫顯而易見的危險視而不見,對他的正確策略拒不采納。
真正聰明的人,不是相信自己聰明,而是相信:在很多時候,別人可能比自己更聰明。
所以,他們不是自恃自己的聰明,而是借用他人的聰明。
項羽是天才,絕頂聰明,但他最后敗在劉邦手下。
因為項羽只相信和憑借自己的聰明,而劉邦相信并借用了他手下的張良、蕭何、韓信等等的聰明。
剛愎自用,這個詞之可怕,不在前面的“剛愎”,而在后面的“自用”——自用者,用自也,只用自己一人之智,不知道借用身邊人的才智。
能夠借用身邊人的才智,就能成為一個集團的首領(lǐng)。
能夠借用天下的才智,就能成為天下的引領(lǐng)!
趙魏韓三家約定的日期到了。當天夜里,趙襄子派兵夜襲智伯防守河堤的士兵,殺了他們,然后,放水反淹智伯的軍隊。智伯的軍隊夜里被大水沖了軍營,一片混亂,還以為是水堤決口了,智伯喊著讓士兵去堵缺口,這時,他看到趙魏韓三家的軍隊,趙家從正面,韓魏從兩翼,向他殺來。智伯這時才明白,但是來不及了,當即被砍下腦袋。接下來,三家為了斬草除根,盡滅智氏之族。
還得提一下,當初智果勸智伯的父親智宣子不要立智伯,因為智伯會給家族帶來滅族之禍。智宣子不聽,立了智伯,智果智果,真是又智慧又果斷,到晉國太史那里備案,與智氏家族切割,另立一族,叫輔氏?,F(xiàn)在,趙魏韓三家把智氏滅族,僅有智果一系因改為輔氏而得以保全。
趙襄子太恨智伯了,當初他做父親趙簡子的世子隨智伯出征鄭國時,智伯不是強行灌他酒并毆打他嗎?現(xiàn)在,他就把智伯的腦袋砍下來,把頭蓋骨用油漆刷一遍,做成了飲酒之器,每天用它飲酒。
大人物,大人物,一心要做大,最終只是做成了別人手中把玩嘲弄的油漆小酒碗。
這個腦殼曾經(jīng)要吞并天下,現(xiàn)在,只能裝下一碗酒——而且是送到別人的嘴中,嘴邊,還掛著鄙夷嘲弄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