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麗
摘 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c人生可以說是同一概念,要想有豐富的人生,就得愛好閱讀,善于閱讀,不斷的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閱讀是轉化“學困生”的最好方法。營造書香氛圍,讓學生有書讀,有時間讀;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檢查落實閱讀。
關鍵詞 課外閱讀 寫作基礎 閱讀轉化
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的古人也曾說“最是書香能致遠 ”。書籍與人生可以說是同一概念,要想有豐富的人生,就得愛好閱讀,善于閱讀,不斷的閱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高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由此可以看出,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很重要的位置,它主要有以下重要作用:
1.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古人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痹浻腥讼螋斞赶壬埥踢^寫作經驗,他說“哪有什么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苯逃胰~圣陶先生也說過“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睋?jù)葉至善先生介紹,父親從不給孩子教授作文入門、寫作方法之類的東西。他僅要求子女每天要讀些書。至于讀點什么,悉聽尊便。但是讀了什么書,讀懂點什么,都要告訴他。除此之外,葉老還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寫點東西。至于寫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歡什么就寫什么:花草蟲魚,路徑山巒,放風箏,斗蟋蟀,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聽人唱戲,看人相罵……均可收于筆下。納涼時,葉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讓孩子把當天寫的東西朗讀給他聽。葉老傾聽著孩子的朗讀,從不輕易說“寫得好”與“寫得不好”之類的話,比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葉老說“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逼渥优偷谜{遣詞語或重新組織句子,盡力讓父親聽得明白。直至葉老說:“噢,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我懂了”時再繼續(xù)讀下去。
學生只有在多讀文章之后,才能對文字敏感,詞句就會像泉水源源不斷地涌向筆端,就能準確運用字詞、句段來表述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2.閱讀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
讓學生課外閱讀一些與教材有關的文章,不僅能使學生在課堂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使之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地理解知識。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一文中說:“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閱讀現(xiàn)代前沿科學問題方面的著作和科普讀物。閱讀這些書籍,也能使學生對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得更清楚。教學大綱里有一些最難的章節(jié),理解了這些章節(jié)才能學懂其他章節(jié)。讓學生就這些章節(jié)閱讀一些擴充知識的書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課堂上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才能產生很多疑問,學生頭腦中產生的疑問越多,他對課堂上和學習新教材過程中所講知識的興趣就越高?!币虼耍胱寣W生很好地掌握教材知識,還應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
3.閱讀是轉化“學困生”的最好方法
通常有這樣的規(guī)律,一個人閱讀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知道的越多也就越聰明。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玩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痹凇墩務剬Α筮M生的工作》 一文中說:“我總是注意給每一個‘后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請記?。簝和膶W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p>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在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之后,在教學實踐中認真落實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做法:
一、營造“書香”氛圍
1.成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有書讀
我一開始把自己的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帶到學校作為班級的圖書,在我的帶動下很多學生都把自己閱讀過的圖書帶到班上。大部分圖書都來源于班里的每個學生,有些是學生捐的,有些是學生定期更換借給班級的。這樣達到人人有書讀,讀好書。課余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書,在教室或帶回家中閱讀。讓學生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之樂趣,從而激發(fā)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愿望。
2.老師、家長、學生全員參與閱讀
在家長會上建議家長每周有兩三次陪孩子讀書的親子活動,要經常帶孩子逛書店,并給家長推薦適合孩子讀的一些書目,如:科普類的《我愛科學》雜志,《十萬個為什么》等;文藝類的童話《叢林奇事》《窗邊的小豆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小王子》《綠野仙蹤》《長襪子皮皮》等外國書集;我國的教育家葉圣陶和金波的童話集。在學校開設的閱讀課上,我先利用七、八分鐘時間給學生朗讀一些文章(通常一學期能朗讀一本書,在學生上二年級時,我給他們朗讀了《葉圣陶經典童話》,三年級時朗讀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來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然后是師生自由讀。這時學生都如饑似渴的去讀自己喜歡的書,教室里會十分安靜,師生都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之中。這種家長陪孩子讀,老師陪孩子讀的效果非常好。課余經常會看到孩子手里拿著你所期望的好書,在教室里、校園里興味盎然地讀著。
3.多給學生閱讀的時間,保證每天有時間讀
不要害怕學生閱讀而占用了寫作業(yè)的時間,耽誤了學習,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可以少給學生布置一些機械抄寫的作業(yè),騰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去自由地閱讀。學生每天保證有半小時的閱讀時間,當然,這些時間可以是分散的,早上、中午上課前的十分鐘,或者下午回家閱讀。
二、在教學中促進閱讀
1.與課文內容閱讀相關文章或書籍
學習了課文《丑小鴨》后我讓學生去讀原文,推薦安徒生的其他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等經典童話;學《海底世界》一文時,向學生介紹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同學們在讀《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正好學習從中節(jié)選的課文《爭吵》,他們學習課文、閱讀書籍的熱情都調動了起來。這樣根據(jù)教材內容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閱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量。在學習說明文《太陽》《月球之謎》的前后,讓學生閱讀相關的天文科學文章,既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
2.讓“學困生”每天朗讀一篇課外的文章
受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啟發(fā),他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轉化“學困生”教學方面,其中有一項任務就是讓這些學生每天在他們的“師傅”(自愿幫助他們的學得好的同學)那里朗讀一篇文章,盡量做到流利地朗讀。朗讀的內容是課外閱讀書上的或自己喜歡的別的書籍上的?!皩W困生”都比較喜歡這種方法,因為做起來輕松,容易堅持。這樣做培養(yǎng)了他們的朗讀能力及閱讀的興趣,從而促進課程的學習。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檢查落實閱讀
經常開展“講故事”“讀書交流會”“讀書手抄報”“詩歌朗誦比賽”“語文課前美文背誦”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及時有效地了解、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激勵大量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嘗到無窮的樂趣,從而促進閱讀興趣的不斷拓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將來博覽群書打下扎實的基礎。我們要牢記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教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