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浪
作為農(nóng)村小學的教師,要積極利用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把多媒體、實物投影、白板等現(xiàn)代化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意義
當代社會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作為從事基礎教育的小學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掌握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并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F(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僅將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將導致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變革,從而構建起全新的現(xiàn)代教學觀念體系。
二、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方法
高效的課堂不僅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更需要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例,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教學時,我們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心理,讓學生滿懷希望的去學習。
從信息論的角度看,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傳播信息時,在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動與靜、整體和部分、外表與內(nèi)里等方面相互轉化,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教師可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進行設計和處理。如,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個圓餅,把它分成兩份,動態(tài)地顯示出兩份完全重合的過程,然后得出平均分。隨后,再出示一個圓餅,把它分成兩份,動態(tài)地顯示出兩份不能重合的過程,得出它不是平均分。最后,通過移動、閃爍、顏色、聲音的同時刺激,增加了信息強度。學生很容易比較得出“只有每份分得同樣多時才是平均分”這一結論。這樣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增強了信息對學生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這樣做比教師用實物操作的刺激強度大,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充分利用幻燈片展示,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直觀性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生思維能力還比較差,如果合理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PowerPoint就是這種教學方法的最佳拍檔,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燈片有良好的交互功能,比較以往的投影片優(yōu)越很多,其有趣的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利用PowerPoint也可以實現(xiàn)電子備課,教師利用PowerPoint就能備課、上課。如,上《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我們可以用PowerPoint制成一系列的幻燈片,授課內(nèi)容包括:設問→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小結→測評練習。利用PowerPoint 2000制作的幻燈片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恰當運用動畫模擬,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體驗相聯(lián)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由有趣—樂趣—志趣逐級發(fā)展。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大多活潑、好動,喜歡多變、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因此,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教學媒體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符合其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增強了學習興趣,從而學生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的學習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多媒體的主要特性之一:信息集成,易于控制,在教學中運用普遍。傳統(tǒng)教學,教師把相當一部分時間用在板書上,以至于教學時間過多,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合理利用多媒體信息集成優(yōu)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nèi)獲取更多的信息,較徹底地分解知識技能信息的復雜度,減少信息在大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轉換過程,充分傳達教學意圖;多媒體操作靈活,控制方便,信息靈活呈現(xiàn)。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灌輸缺陷,教師可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情景式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強教與學的交流,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形式。沒有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支持,進行情景式教學往往力不從心,勉為其難。
總之,作為教師,積極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武裝課堂,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提高了廣闊的平臺,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肖成全.有效教學.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4.
[2]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丁伯榮.走進新課程[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01.
[4]宋運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05.
[5]趙國忠.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響水縣南河中心小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