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隗偉
結合阮岡納贊圖書館學第一定律,從圖書再利用角、圖書漂流等方式入手,就圖書館圖書最大程度的再利用展開探討。
圖書館學第一定律圖書再利用角圖書漂流“書是為了用的”(Booksare foruse),這是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提出的圖書館學五定律中的第一定律,也是圖書館學的基本定律。該定律闡述了圖書館的性質及任務,也指出了圖書館工作的出發(fā)點及目的。本文擬從該定律出發(fā),對圖書館圖書最大程度的再利用進行探討。
一、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簡介
阮岡納贊1931年撰寫的《圖書館學五定律》是一本享譽世界的圖書館學名著,其圖書館學五定律更是被國際圖書館界譽為“我們職業(yè)最簡明的表述,為圖書館學的理論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具體內容為:(1)書是為了用的;(2)每個讀者有其書;(3)每本書有其讀者;(4)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5)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
其中,第一定律,是圖書館學的基本定律。它指出,圖書館的職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圖書,而是使圖書得到充分的利用。針對圖書館貫徹第一定律應采取的對策和措施,阮岡納贊提出要打破傳統(tǒng)保存圖書習慣的限制,使圖書藏以致用;圖書館設備的添置和安裝應有利于讀者有效的利用藏書;積極針對讀者的需要開展個別服務。
不難看出,第一定律始終圍繞一個字——“用”。如何最大程度地使圖書得到充分利用,使圖書能夠藏以致用,使讀者能夠完全利用,是本條定律的中心。眾所周知,圖書館日漸成為科研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一個文化機構,更成為一種公共生活的理念。但是,目前許多圖書館都沒有充分發(fā)揮其特有作用,造成了資源、人力的浪費,這些看不見的隱形浪費是無法估量的。比如,有些期刊,自上架之日起再到下架,就沒有被翻開過;有些圖書布滿灰塵,躺在角落里,無人問津;有些古籍或珍貴圖書,要經過多重復雜手續(xù)才能閱讀等。這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更不能顯示圖書的社會價值與作用。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有圖書館的原因,也有讀者個人原因。作為一名圖書館員,筆者將從圖書館的角度出發(fā),就圖書最大程度地再利用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二、圖書再利用方式
1.圖書再利用角
日本圖書館會定期將更新的舊書或者一些贈書集中起來放到一個角落,即“圖書再利用角”,經常也會有人拿來自己不需要的書放到這里。讀者可在這里隨意翻看圖書,遇到喜歡的書籍,可自由索取,不用花一分錢。日本雖然屬于發(fā)達國家,但提倡節(jié)約,而且不像中國,沒有廢品回收行業(yè)。如果沒有圖書再利用角的話,這些圖書就得扔掉,十分浪費。圖書利用角的設置不會造成資源浪費,又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要,可謂一舉兩得,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圖書再利用角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你不要的書,可能正好是別人需要的書,這樣就做到了廢舊圖書的再利用。
國內圖書館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并借鑒日本的做法,設置一個圖書再利用角。將圖書館更新剔除下來的舊書、企業(yè)捐贈的圖書放于圖書再利用角,供讀者取閱。讀者也可將自己不要的圖書拿到這里來,因為比起賣廢品或者壓箱底,圖書放在再利用角、供他人閱讀,更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更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的使用價值。
2.圖書漂流
圖書漂流活動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人們將自己不再閱讀的圖書貼上特定的標簽,隨意投放到公共場所,如公園的長凳、咖啡屋的桌子、博物館走廊等處,無償地提供給拾取到的人閱讀。拾取的人閱讀之后,根據標簽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將該書投放到公共環(huán)境中去,讓下一位愛書之人閱讀。互聯網的出現更是加快了圖書漂流的普及,2001年,美國人RonHornbaker建立了第一個圖書飄流網站(www.bookcrossing.com),從此圖書漂流活動得以迅速發(fā)展,很快風靡全球。我國的圖書漂流活動可以追溯到2004年,隨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展開圖書漂流活動,參加的機構包括學校、街道、社區(qū)、出版社、書店、圖書館等,圖書漂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諸實踐。
圖書館具有豐富的文獻資源,讀者眾多,舉行圖書漂流活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在互聯網發(fā)達的今天,幾乎每個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門戶網站,因此,可通過圖書館主頁對圖書漂流進行普及。圖書館可提供場所,集聚讀者不再需要的圖書,成為這些圖書的“放漂地”,同時可將館里更新剔除的圖書貼上標簽后“放漂”;也可以依托自身發(fā)達的信息資源,建立類似RonHornbaker建立的圖書漂流網站,讀者將自己不再需要的圖書交予圖書館進行登記并“放漂”,獲得漂流圖書的讀者有義務在網上發(fā)布所得圖書情況,捐贈者則可以根據網頁了解自己“放漂”圖書的去向并進行跟蹤。比起進圖書館閱讀、借書,圖書漂流不需要復雜的借閱手續(xù),大大方便了讀者。更重要的是,它能夠令閑置的圖書被利用起來,使圖書價值得到了無限增值。
三、圖書再利用意義
“書是為了用的”,阮岡納贊提出的這一定律闡明了圖書產生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傳遞給服務對象,圖書存在的意義就是供人閱讀,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圖書館的職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圖書,而是使圖書得到充分的利用。無論是圖書再利用角的設置還是圖書漂流活動的舉辦,都使圖書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發(fā)揮了最大的價值并得到無限增值,提高了圖書的再利用率,是圖書館學第一定律的最好詮釋。因此,值得我們提倡并付諸實踐。
參考文獻:
[1]梁潔.試論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及現實意義.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S3):251-253.
[2]梁震戈,蘇桂蘭.高校圖書館圖書再利用工作研究.圖書館建設,2007,(01):75-76.
[3]王潔,譚昭文.高校圖書漂流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12):114-116.
[4]袁文利.圖書漂流與圖書館.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0,(5):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