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童瑤
本文主要借助英語諺語,從社會地位與家庭地位、性格弱點以及傳統(tǒng)意義上對女性的要求等三個角度,深入探索英語諺語中女性受歧視的現(xiàn)象,剖析性別歧視產(chǎn)生的根源,關注性別歧視的發(fā)展變化,旨在引起人們對女性受歧視現(xiàn)象的重視,從而推動語言改革,以期實現(xiàn)真正的男女平等。
英語諺語性別歧視產(chǎn)生根源發(fā)展和變化
一、引言
英國作家佩恩曾指出:“民族之智慧在其諺語”。諺語是一個民族經(jīng)驗與智慧的概括與總結(jié),其內(nèi)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廣泛的感染力,從中能折射出整個民族所特有的地理、歷史、社會觀念、生活哲理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眾所周知,男尊女卑的思想古來有之,人類文化中包含著這種觀念,自然就會體現(xiàn)在諺語中,也就形成了諺語中的性別歧視。丹麥著名的語言學家葉斯柏森(Jespersen)早在1923年出版的《英語的發(fā)展和結(jié)構(gòu)》一書中就指出:“英語是他所熟悉的所有語言中最男性化的語言?!庇⒄Z諺語作為英語語言的精華,也就反映出英語語言男性化這一特點。
二、性別歧視在英語諺語中的具體表現(xiàn)
英語中涉及女性的諺語很多,但內(nèi)容大多體現(xiàn)了女性低下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從屬地位、性格弱點及傳統(tǒng)意義上對女性的要求。下面就從這三個角度分別舉例予以說明。
1.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
長期的社會生活使得人們對男人和女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持有不平等的看法,女人的地位遠在男人之下。如:Man, woman and devil are three degrees of comparison.(男人、女人和魔鬼,三個等級分貴賤。)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 the better theyll be.(拳腳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有義犬,胡桃敲打多結(jié)果。)A man of straw is worth of a woman of gold. (稻草男兒抵得上金玉女子。)這些具有濃厚大男子主義色彩的英語諺語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受歧視、受欺凌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反映出“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等傳統(tǒng)觀念以及人們的社會價值觀。
2.性格弱點
英語諺語常常把女性描繪成軟弱、多變、饒舌、缺乏智慧與判斷力,甚至搬弄是非的惡毒之人,因而英文單詞women也有了“脆弱、反復無常、愛慕虛榮、愛說閑話、惡毒、無知”等貶低女性的內(nèi)涵意義。如《哈姆雷特》中經(jīng)典臺詞: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又如,Women are wavering as the wind. (女人心思猶如風之多變。) Many women, many words; many geese, many turds.(鵝的屎多,女人的話多。) Women are the devils nets. (女人是萬惡之源。)Women have long hair and short brains. (女人頭發(fā)長,見識短。)
顯然,這些英語諺語刻意突出女性的性格弱點,含有強烈的歧視與貶低之義。按理說男人和女人在性格方面,不能一概而論。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卻出現(xiàn)了以上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在漢語文化中,若男性瑣碎話多、優(yōu)柔寡斷,人們也會用“娘”“婆婆媽媽”等女性指稱來形容,可見漢語中也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
3.傳統(tǒng)要求
在男性占主導、女性受支配的社會中,男子高高在上,女子則處于被觀賞和被品位的地位。傳統(tǒng)意義上對女性的要求,很多英語諺語都有所體現(xiàn),如Silence is the best ornament of a woman.(女子文靜,不須治容。)A goodwife and health are a mans best wealth.(賢妻與健康是丈夫最佳財富。)不難看出,傳統(tǒng)意義要求女人不僅要品貌兼?zhèn)?、賢良淑德,滿足男性的欲望,更要維護男性的權(quán)威地位。
三、英語諺語中性別歧視產(chǎn)生的根源
語言作為社會的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人們的社會觀念和價值取向。社會中的性別歧視真實地反映在英語諺語中,但性別歧視產(chǎn)生的根源并不在語言本身,而是由歷史因素、文化意識、社會角色與地位、圣人的言詞等多方面共同導致的。
1.歷史因素
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性別歧視的產(chǎn)生有其歷史根源。早在人類社會初期,男女生來平等。到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女性居統(tǒng)治地位,在物質(zhì)生產(chǎn)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也為其受到社會尊重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私有制的出現(xiàn),男性的經(jīng)濟地位迅速上升,女性在社會生產(chǎn)中的作用減弱,母系氏族制最終被父系氏族制取代,從此男人成了社會的主宰,反居統(tǒng)治地位;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退化為生殖工具,進而變成歧視的對象。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說,“母權(quán)制的被推翻……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quán)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薄霸诩彝ブ?,丈夫是資產(chǎn)者,妻子則相當于無產(chǎn)階級?!?/p>
2.文化意識影響(宗教思想)
英語文化中男優(yōu)女劣、男尊女卑的意識在英語諺語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文化中,《圣經(jīng)》的地位舉足輕重,在固定了人們“精神法典”的同時,也灌輸了性別歧視的觀念?!杜f約?創(chuàng)世紀》中描述說,上帝首先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男人亞當,怕他寂寞,才用其一根肋骨做了女人夏娃,這就意味著女人天生是男人的附屬。而且,夏娃違反上帝禁令,偷吃禁果,使人類陷入苦難,自此女性便成了一切罪惡的根源。《圣經(jīng)》的故事揭示了千百年來潛藏在西方人心中的頑固偏見。英文中陰性代詞“she”中的字母“s”象征著伊甸園中的蛇,加在陽性代詞“he”前就構(gòu)成了“she”,且female和woman都是直接在male和man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由此可見,宗教文化在社會價值體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女性次于男性的觀念。
3.社會角色與地位
女性低下的社會地位和有限的權(quán)力也是導致性別歧視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千百年來,社會分工的不同使得男性和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扮演著不同的傳統(tǒng)角色:男主外,占主導地位,代表權(quán)利掌控一切;女主內(nèi),居從屬地位,活動范圍僅限于家庭。Layoff曾在LanguageandWomensPlace一書中評論道:“最終結(jié)果是婦女被剝奪了擁有權(quán)力的資格,理由是婦女在她們的言談舉止中處處表現(xiàn)出她們沒有掌握權(quán)力的能力。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由于社會的影響,婦女也意味著她們的智力或受教育程度不如男性,該受到如此對待?!?/p>
4.圣人思想和言詞影響
除宗教、歷史等因素外,圣人的思想和言詞也對性別歧視的產(chǎn)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圣人們備受推崇的權(quán)威和地位使其言論擁有了一股無形而強大的控制力,支配著人們的觀念。
柏拉圖曾說:“女人、奴隸和下等人都不應該為高等人所模仿,懦弱的或者不義的人,在來生要變成女人?!眮喞锸慷嗟乱脖硎?,“女人是一種自然的殘缺,正常的人類胚胎在正常條件下都發(fā)育成男人,只有那些遭受病理或其他因素侵襲而殘缺不全的胚胎,最后才變成女人?!碑呥_哥拉斯則認為:“世上善的法則創(chuàng)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惡的法則創(chuàng)造了混亂、黑暗和女人?!边@些言詞都明顯地表達了對女性的歧視和貶低,但卻因是圣人的言詞而在人們之間廣泛傳播。因此,圣人們的思想和言詞也是促使性別歧視語出現(xiàn)的淵源之一。
四、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的發(fā)展變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女權(quán)運動在西方再度興起,整個英語世界展開了一場消除性別歧視的文字改革運動,對英語語言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概括起來,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現(xiàn)象的變化和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避免陽性代詞的泛指現(xiàn)象,用he/she,him/her,his/her代替he,him,his;或用第三人稱復數(shù)形式they,them,their來代替;或使用不定代詞someone,one,each等。二是創(chuàng)造中性化新詞代替原來的陽性名詞,如用spokesperson代替spokesman,chairperson取代chairman,humankind代替mankind等,以此來體現(xiàn)男女平等的社會地位。三是采用陽性名詞對應的陰性名詞,比如businesswoman-businessman,policewoman-policeman,postwoman-postman等。四是女性稱謂上的變化。如今Ms已廣泛用于稱呼成年女性,與Mr相對應,既可表示Miss,也可表示Mrs,而不顯示當事人的婚姻狀況。
女權(quán)運動多年的努力使得女性的地位迅速崛起,新詞、新拼寫、新意義的運用也為女性尋求了一片新的話語空間。當然,一些女權(quán)運動的過激分子也有矯枉過正之嫌,例如把history改成hertory,這也很難為社會所接受。
五、結(jié)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諺語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真實地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對女性的蔑視和偏見。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婦女解放運動的不斷推動,人們對女性的傳統(tǒng)觀念已在改變,一些舊時歧視和侮辱性的諺語正逐漸淡化出人們的視野。堅信在徹底消除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歧視觀念,實現(xiàn)男女平等之后,英語諺語中的性別歧視內(nèi)容也必將消失。
參考文獻:
[1]Jespersen,O.The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Norton,1923.
[2]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M].New York:Harper &Row,1975.8-10.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1.51-53.
[4]楊永林.性別歧視在諺語中的表現(xiàn)[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2):39-43.
[5]張麗娜.英語諺語中的性別歧視[J].考試周刊,2010,(3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