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華
化學試卷講評課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相對于講新課來說,試卷講評課程序多,工作量大,往往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多數(shù)教師試卷講評課效率低下,具體表現(xiàn)為:1.形式單調:先報答案,然后按順序逐題解釋。2.思維被動:許多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老師在自言自語。這些都與新課標所倡導的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師生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理念不相符。如何上好化學試卷講評課?本人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一下膚淺的認識:
一、充分備課
講評試卷時需要有針對性地講解,否則從頭到尾逐題講解,事倍功半。而要針對性地講解,就必須廣泛收集信息,仔細研究試卷。講評課的備課要完成以下三項工作:
1. 做好統(tǒng)計分析 做好統(tǒng)計工作
一是統(tǒng)計每題得分率,這樣可以認清學生的主要犯錯知識點;二是統(tǒng)計每題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進而可以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
2. 做好比較和歸類分析
造成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問題,審題問題,知識問題等。因此,根據試卷的內容和特點,對試卷進行比較和歸類分析是很重要的??砂粗R點分類,按解題方法分類,按錯誤類型分類等。分類如果做的好,既能提高課堂效率,又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對錯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寫好針對性的教案
在前兩點的基礎上制訂教學方案:明確考綱要求,確定講評要達到的目的;同時要確定哪些題略講,哪些題重點評解;另外用什么方法講解,講解到什么程度;知道學生犯錯的原因,才能在今后不犯錯,知道如何去改進。 這些都是化學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上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很多教師往往忽視這個環(huán)節(jié),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試卷講評課也要精心備課,精選習題!
二、“三要”
講評課是在測試后,利用試卷所提供的信息反饋,總結出經驗規(guī)律,從而調節(jié)教與學,其作用不言而喻。因而,在講評課上,要做到“三要”:
1. 要重視激勵
學生拿到試卷后往往都有后悔懊惱的表現(xiàn)。如果此時只是地責怪學生“這些東西平時都反復強調過,不應該錯”只會打消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對化學感到厭倦,進而望而生畏,甚至產生抵觸情緒。一堂好的試卷講評課,首先應該是知道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績,鼓勵學生的進步。當然這個要因人而異。從解題思維,分析過程,計算結果和書寫形式上,耐心仔細的尋找差生試卷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看到進步,樹立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對提高今后的化學成績很有幫助。
2. 要舉一反三
為拓寬知識的廣度與深度,講評時應該對相關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講解時,可以展現(xiàn)一題多解或者改變條件,改變問題形式進行講解,甚至要從無機物牽涉到有機物。比如:在講解過氧化鈉的計算時,與二氧化碳或者氫氣的反正的差量,我們可以上升到一般情況:即化學組成滿足(CO)n(H2)m的形式的物質,在電火花氧氣存在的條件下,質量均能全部被吸收,而滿足這種通式的有機物就太多了:甲醛、甲酸甲酯、醋酸、乳酸、葡萄糖…
3. 要追根朔源
錯在哪里?化學試卷講評課要引導學生搞清自己犯錯的原因,是知識點不到位還是審題不清?是心里緊張還是運算錯誤?是表述不合理還是其它?總之,要找到原因對癥下藥,以求做到有的放矢。 爭取下次少犯錯和不犯錯。
三、試卷講評課之后的工作
1. 布置學生寫好考試總結
內容包括考試的準備情況,答題情況,得分分析,出錯原因等。教師抽時間批閱,有條件的還可以幫助差生制訂改進計劃,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盲目的學習和應付作業(yè)與考試。
2. 讓學生認真訂正試卷,交上錯題訂正本
教師要及時批閱,同時做好個別輔導與答疑工作。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的結論是:錯題訂正對學生真的很有用,考試之前經常拿出來翻閱,有利于提高考試成績。試想,如果學生做過的錯題不會再次犯錯,那進步是可想而知的!
3. 選擇少量有針對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鞏固和練習,同時檢驗一下試卷講評課的效果
這樣上化學試卷講評課,盡管教師工作量大,費時費力,但師生反饋的信息量大,針對性強,對于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化學成績很有幫助。當然,針對性的作業(yè),也和教師的經驗有關,倘若講評課之后的作業(yè)布置過多,學生不能定時定量完成,那還不如不布置,而精選少數(shù)題目,主要是和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密切相關的類型,進行鞏固訓練,這樣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化學試卷講評課是高三教學和總復習中的重要課型,講評的效率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成績。針對不同層次的班級或難易程度不同的考試,試卷講評課的形式和內容都應有所調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人,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形式。教師應該善于學習和變通,多動腦,至于如何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都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