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學生的朋友。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對教學效果有著巨大的影響。那么,師生相處之道何在?
師生相處之道——教學相長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有淵博的知識,有掌控課堂的權威,因此,教師的身份似乎高高在上。但當今社會,知識突飛猛進,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更加崇尚個性化發(fā)展,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日漸深入,教師單一教的角色受到學生的挑戰(zhàn)。
一次練習課上,我認為練習冊所給答案是錯的。其中一個班級學生沒任何異議,按照我的要求更正了答案;再到另一個班級,個別學生持異議,我就讓反對者各抒己見,有道理,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學生思考角度、理解角度和教師有很多不同,教師如果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讓學生有辯解的機會,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將會提高。課堂上教師只有做到講民主,敢放手,讓學生當先生,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教師要善于傾聽,不僅要傾聽優(yōu)秀生那些富有創(chuàng)見性的回答,還要認真傾聽學習較差生不成熟的甚至錯誤的見解,因為學生的共同心理是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這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勞動的尊重和鼓勵,他們也許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絕不是教師想讓學生怎么樣,學生就會怎么樣。課堂上學生敢于、善于挑戰(zhàn)的意識,更能促使教師去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在口頭上,更要在行動上。
師生相處之道——彼此尊重
學生喜歡某某老師,就愛學他任教的學科,課堂紀律就好;不喜歡某某老師,課堂上就想睡覺、說話。而教師呢,對喜歡的學生總是和顏悅色,對不喜歡的學生怎么看都不順眼。師生之間缺乏真誠與尊重,彼此不信任,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進步。
其實,對學生來說,他們眼中懼怕的教師每天要站在講臺上重復講課、答題,課下批改作業(yè),還要兼顧家庭,教師很辛苦,學生要理解。教師的批評,是出于對學生成長的呵護和期待。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甚至在一些學生看來近乎苛刻。對此,學生要正確認識,如不能接受教師的講課方式,可以與教師溝通,爭取獲得理解和接納。要在尊重教師的基礎上換位思考,和教師真誠交流。
作為教師,要公平對待學生,尊重全體學生的人格。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首先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對學生很早定位。要關愛每一位學生,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每個人都喜歡被贊賞,特別是很久都聽不到表揚的學困生,教師一句鼓勵的話,會激起他們內心進取的動力,使他們的潛能得以激發(fā),并獲得自信的力量。
師生相處之道——有效溝通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睂Σ煌愋偷膶W生,教師要有所區(qū)別,做到寬嚴有度。對性格外向懶散的學生,適當地給予強制、高壓往往能讓他們變壓力為動力;對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對爭強好勝的學生,易采用激將法;對沉穩(wěn)的學生,要點到為止。面對學生,教師的教誨有時要如春風吹進每個學生的心靈,有時要像戰(zhàn)場上嚴厲的將軍不留情面。但即使是批評,也要講求策略,在人多的場所一般不適合批評,可以先冷處理一下,然后找時間來溝通交流。
學生在與不同的教師交往時,也要有分寸。作為學生,對開朗的教師有分寸的開開玩笑,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對嚴肅的教師多關心多問候,能讓教師感到溫暖,感受到學生純真的心靈。課堂上與教師有摩擦,可以課下找教師交流,也可以讓他人幫助解決。當你有困難時,可以主動與教師交流,教師會真誠幫你,而教師的快樂莫過于學生學習和思想上的進步。只要學生知師信師敬師愛師,就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作為一位出色的老師,首先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做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坦誠朋友。其次,教師要提高個人素質,成為學生博學多才的合作伙伴。這樣才能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