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武
摘 要:“公開課”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是探討教學規(guī)律,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理應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抓手”。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又不難發(fā)現許多公開課似乎中看不中用,甚至出現“課上熱鬧課后補”的怪現象。冷靜分析自己所經歷的眾多公開課,筆者認為目前的公開課存在以下四大誤區(qū)。
關鍵詞:公開課;誤區(qū);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質量;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公開課”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方式,是探討教學規(guī)律,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理應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抓手”。但是,有的學校、有的老師做了一些有悖于“公開課”意義的手腳,下面列舉幾種:
1、奢華的“公開課”:有些學校,為了本校之聲譽,或者確切地說,為了領導之光彩,在開展教改活動時,興師動眾,形成了以主講教師為軸心的強大的網狀集體,組成陣容龐大的備課團。
2、失真的“公開課”:有些授課教師,為了自己的面子大做文章。比如,把公開課所要傳授的內容,以預習、練習等形式暗暗地告訴學生們,甚至連提問的題目及答案一字不漏的事先通知下去,而到上公開課時,則機械地按“計”行事。還有的公開課就好比是一出演練精當的好戲。編劇、導演、演員齊上陣,教師當仁不讓充當主角,根據教師的安排,學生或扮演配角或充當道具。
3、高手段的“公開課”:多媒體教學課件憑借其生動活潑、知識信息涵蓋量大、可以大大擴充學生視野等諸多優(yōu)點而成為眾多教師課堂里的“寵兒”。是否所有的課都一定要制作課件、不用課件就不能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嗎?眾所周知,課件都是按照設計者的思路事先預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都編入執(zhí)行程序,教師僅僅充當操作鍵盤的“操作工”角色,這樣既不利于教師根據教學進展及時靈活地調整、修改教學內容,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完美的“公開課”:有的教師為了證明個人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觀點,在公開課上完美“表演”,把學生都當成了配角,在他們的眼里有且只有的,就是評委。有的課堂不敢暴露學生的錯誤,使得課堂教學一路凱歌高奏,給人感覺學生上課一聽就懂,但是真正做題時卻錯誤不斷。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或扮演,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之不出一點差錯,即使是一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者也有高招使學生按教師設計的正確方法去解決,這樣就掩蓋了錯誤的暴露以及糾錯過程,其后果不堪設想。如何走出公開課的誤區(qū)呢?下面提出個人膚淺的看法。
首先,端正對公開課的認識。公開課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我們提倡教師要做到“課課是精品、堂堂優(yōu)質課”,每天的每一節(jié)課都應以公開課的要求來上,這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個教師應該努力去做到的。
其次,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功夫”應在平時。如果不上公開課,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所以在有些教師的公開課上,學生的參與意識差,學生不會討論。老師不能總是抱怨學生該舉手的時候不舉手,應該明白的問題不主動回答,要不就埋怨學生太笨等等,從老師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和不足,主動分析這些問題是誰造成的。課堂上,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學習的精神,使學生的學習情感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高層次的教學效果。
再次,恰當地運用好電教手段。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化教學手段已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和運用,其巨大的優(yōu)越性,直觀性、形象性和可接受性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為學生提供視聽信息的同時,能夠啟發(fā)誘導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路。但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再先進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的教師忙活了半天只是簡單的利用電教媒體展示幾道課本上的例題、圖表或教師提出需學生回答的問題等,昂貴的電教多媒體只起到低廉的投影器的作用,真有高射炮打蚊子之感。公開課現場,各參賽學校象是在自我展示,又象是相互攀比。你用錄音機,我用放相機,你使幻燈投影器,我使液晶投影儀,你搬來計算機,我拿來筆記本……課堂上,有的教師一味地依靠電教媒體,對一些該講的教學內容不講,卻用電教媒體顯示,該分析的過程不分析,用電教媒體演示……有些課件的制作水準太差,缺乏藝術性和科學性,展示的內容與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差距,展示的畫面在屏幕上匆匆而過,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得不到真正的調動和發(fā)揮,教學效果也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沒有板書,其語言也是以引導學生看屏幕畫面為主,真正的教師主導作用沒有了。板書是教師為了強化教學效果而實施的教學行為,它具有揭示問題的層次性和條理性,規(guī)范和科學的板書,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培養(yǎng)科學分析問題的方法。
最后,建立新的“公開課”評價體系。要充分發(fā)揮公開課的功能,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必須制定一個體現課改理念,求真務實又便于操作的評課標準?,F在普遍實行的評課標準,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四個方面來制定,然后再進行細化和量化(不少教師把這種面面俱到又難以操作的標準斥為“急功近利”的產物)。這些繁瑣的標準,嚴格地規(guī)范著一線教師的教學行為,束縛了教師的思想,實際上也是導致公開課失真的一個重要誘因。本人以為公開課應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評價:1.求真:公開課應講究自然、崇尚真實,不試講,不搞集體備課,不搞花架子。2.求實:注重學情,講求實效。把學生能否在課堂上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作為評價要素,同時應關注教師是否做到“低投入、高產出”。3.創(chuàng)新:一節(jié)好的課,不但應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而且必須體現某些創(chuàng)新嘗試,如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4.搞活:整個教學活動活而有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善于把課堂的偶發(fā)事件或意外情境作為課程資源來開發(fā),以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總之,每一名教師抱著良好的心態(tài),那么,開設公開課的教師就會放下包袱、心無旁騖,從容地解讀教材、預設細節(jié),在備課階段的集體研討中平靜地接受來自同伴的教學建議,進而在課堂教學中上出自己的風格、上出自己的風采,而觀課者、每一位評課的教師(包括教研員)也才能以寬容的態(tài)度尊重執(zhí)教者對教學方案選擇的權利,才能評得輕松、評得民主、評得和諧——深深植根于真實的課堂教學土壤上的公開課只要還其應有和本來的面目,就能真正為我們課堂活動中的每一位參與者所欣然接受,就會由衷地受到執(zhí)教者、觀課者的歡迎,真正地成為廣大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良好平臺。如此,讓真正的“公開課”走進“尋常百姓家”,“公開課”的真諦也就為我們大家所掌握和應用了。
參考文獻
1、如此“奢華”的公開課該休矣 《教書育人》2007年10期 董文學
2、一堂公開課淺談 《中國管理科學文獻》2008年
3、關于“公開課”的一些看法《教育文匯》2005年11期
4、公開課還是表演課 《光明日報》2007年 王瑟
5、讓虛假的“完美”遠離公開課《中國體育報》2007年
6、《基礎教育課程》2006年第3期8頁 44-51頁
7、學?!肮_課”不是“表演課”《成才之路》2008年16期
8、要真實的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班主任》2007年10期
9、公開課教學的真諦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