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艷
摘 要:思想品德課是學校教育中一門培養(yǎng)學生人格的課程,它的良好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利于推動學校的素質教育?;顒诱n是教學過程中重要內容,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就將從策略、意義、方式、注意問題等方面入手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活動課。
關鍵詞:思想品德 素質教育 活動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28-01
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科的教學都在積極地探討有效地教學方式?;顒诱n是素質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思想品德課上的活動課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課堂內容增加學習樂趣,更能促進學生把理論轉化為實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一種值得探究的教學模式。
1 活動課的基本概念
活動課就是在文化課堂上根據講課內容和知識點需要穿插活動。例如,情景表演、角色扮演、分組辯論,有趣問答、觀看影像等,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這些課堂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效果[1]。
2 初中思想品德課上活動課的不同形式分析
2.1 討論辯論形式的分析
討論辯論的課堂活動形式能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發(fā)現自己對事物認知的觀點,提高團隊意識等一種綜合的活動形式。例如在講“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時”就可以把班級里的同學分為兩方:一方的觀點是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利大于弊;另一方的觀點是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弊大于利,雙方展開討論,老師在旁邊作指導,并把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加進去,也可以參與其中和學生們一起互動。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多方面了解網絡的利弊,增強學生對網絡的認識,還可以啟發(fā)他們的觀點和表達的欲望。教師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引導同學們合理使用網絡[2]。
2.2 角色扮演形式的分析
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形式是一種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課堂印象的活動形式。它的科學應用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例如,在上“禮貌與禮儀”課程的時候在課堂一開始就可以安排幾位同學扮演不同場合不同情境下的禮貌與禮儀。同學可以扮演在公交車上大口吃韭菜包子的場景,可以扮演去面試時穿著類似于睡衣款式的衣服等。然后提問學生,在這些表演中有哪些是不合乎禮貌和禮儀規(guī)范的。在課堂的最后,老師強調注重禮貌和禮儀的重要性來深化學生對此問題的認識。
2.3 觀看影像資料的形式分析
影像資料具有生動形象逼真情景再現的功能,在課堂上使用能過深入的闡述知識是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問題。
例如,在講“環(huán)境保護”課程的時候,在講到過度破壞環(huán)境造成的后果時可以播放相關影片如光禿禿的沙漠掩蓋了村莊,泥土流失嚴重造成的山嶺溝壑等甚至可以播放電影《2012》中的片段,來加強學生對環(huán)保問題的認識。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效果,也能震撼學生的心靈,有效提高環(huán)保意識[3]。
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活動課的意義
3.1 改進學習方法
活動課在日常文化課程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接受者的授課方式,讓學生為課堂的主導者、老師起引導作用,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的學習模式。
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是老師講畫重點,學生記筆記依靠課下死記硬背做大量練習來消化課堂內容,不僅消耗了學生的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效果不好,記憶時間不持久。而活動課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活動中學習課程知識。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開動腦筋,增加實踐,隨即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還可以把不同的學科知識綜合應用,即減少學生學習知識的時間也可以保持對知識的持久記憶和應用能力,促進孩子學習。
3.2 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思想品德課程中提倡加入活動課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通過掌握的課本理論知識和自己形成的認知方法、世界觀和人生觀,來指導更好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再從實踐活動中總結正確的認識來實踐于自己的人生。
活動課中所創(chuàng)造的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活動課中大多是由學生參與的,這可以看出學生對問題的認知程度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有機會自己去實踐在實踐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構思和想法,具有創(chuàng)新的空間。
3.3 推進學校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個學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思想品德課程是幫助學校德育教育的一把利器,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活動課程可以為學生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參與從中鍛煉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老師可以及時做出正確的指導,形成團結集體,關愛他人,融入社會的正確價值觀,這也就降低了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犯相同錯誤的概率,減輕了學校的德育工作的壓力。
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活動課應該注意的問題
4.1 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實際
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活動設計一定要貼近實際否則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能收到教學效果。例如在講“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好習慣”的時候引用六七十年代人們穿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例子就有些不合適,因為現在的學生對那個年代的事情沒有太多的認知不能產生共鳴。而是要呼吁學生節(jié)約用水用電用紙等,環(huán)保行動才是現在的主流,這樣的呼吁和觀念的灌輸也能產生行動力。
4.2 注重活動的開放性
既然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新力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性活動的內容就一定要具有開放性。只有活動具有開放性才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任其從各個方面切入問題。
4.3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活動課的實踐性比較強,學生各種出奇的觀點會迸發(fā)出來,對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在這其中老師對意料之外的學生觀點和提問也要尊重和保護,不能置之不理,這也是活動課的實質意義所在。
5 結語
活動時間課是一門新興的具有探討意義和應用價值的教學模式。本文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活動課的教學的討論也是從方式方法、教學意義、注意問題等方面進行的。但是其博大精深是廣大教師們在教學經驗中不斷總結出來的。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這一教學模式會更好地在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3.
[2] 田慧生.新課程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M].遠方出版社,2009,4.
[3] 劉寶生.談初中教學活動[J].教育周刊,2010,9(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