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殿坤 李杰
摘 要:當我們因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為教育的發(fā)展帶來無限美好前景的同時,應注意到在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其弊端,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應用中顯示出缺乏人文化關懷的弊端,分析情感教育對教育發(fā)展的作用,對教師和學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情感;情感教育;教師;思想政治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279-02
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學目標評價在思想政治課中發(fā)揮著愈來愈明顯的作用。但是,在實施教學目標評價的過程中,一部分學校存在著重視認知領域、忽視情感領域的傾向:一方面,在認知領域有了一套漸趨規(guī)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初具規(guī)模的教學目標體系和評價體系。另一方面,與認知領域相比較,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研究卻明顯不盡如人意。我們認為一個健全、完善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評價,應該包括感知、技能與情感三大教學領域。只有加強情感教學目標的研究和實踐,才能使思想政治課改革進入一個新境界,促使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的全面實現。
一、思想政治課中情感教育的含義
所謂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來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即運用積極的情感來促進教學。情感教育的任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改變和影響人的情感狀態(tài)及其內容,變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變不良情感品質為高尚情感品質,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成為健全、完善的教學,這就是情感教育的基本目標。課堂教學中的“情”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教師、教材中所蘊含及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的統(tǒng)稱,本文也從這四個方面來介紹情感教育。
1.學生是有情感需要的
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他們對身邊周遭都是富有情感的。尤其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則更為豐富。以優(yōu)良的情感去感染他們的學習、生活,促使他們自覺接受教育,這是當今教育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在思想政治課中加強情感教育,應根據學生的情感需要,遵循優(yōu)良情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從思想政治課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需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等。
2.教師的情感培養(yǎng)
根據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師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情感培養(yǎng)。首先是培養(yǎng)學習情感,即對待思想政治知識、技能的態(tài)度以及科學求知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其次是培養(yǎng)人生價值情感,即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以及科學的人生觀和積極上進、崇高的理想及對人生信念追求的培養(yǎng)。最后是培養(yǎng)社會情感,即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等。
3.情感蘊含在教材中
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直接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門課程,它有其獨特的功能和特點。新一次的課程改革使大綱明確闡述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學原則,突顯出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是其教學基本功能之一,情與理相結合,達到啟發(fā)學生智慧,培養(yǎng)其品德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才能充分體現其教材的特點。
4.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感染的過程
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能消除學生緊張、膽怯的心理;愉悅、寬松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產生參與的激情,使學生積極投身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營造愉悅、寬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樂于參與教學活動。
二、思想政治課中情感教育的意義與作用
1.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學上,情感教育讓課堂生成有效的互動,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和積極思維的能力,形成課堂教學的新追求;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們在信息技術教育環(huán)境下,提高動手、動腦能力;情感教育使學生具有信息素養(yǎng),有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有社會責任感和現代價值取向及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能力;情感教育能讓學生形成有主動進取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的能力,能夠進行研究、反思、探索、重建的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在獨立組織、開展班級活動和參與學?;顒蛹肮婊顒?、興趣小組活動、發(fā)展交流合作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中,情感教育也發(fā)揮著作用。
2.情感教育中教師的情感修養(yǎng)得以發(fā)揮
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之前,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盧梭指出:“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鼻楦薪逃墓δ苁前阎R的傳授、思想觀念的建立,融合情感內化為心理品質和價值,產生正確的行為。教師難當,思想政治教師更難當,學生能夠從教師的教學中分辨出真正的熱情還是虛假的情調。一個教師單有激情還不夠,他還要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情感修養(yǎng)得以發(fā)揮,那就是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情感教育。教師的教學中滲透情感,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的學生必定會感受其人格力量,對學習產生興趣,師生配合和諧一致,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以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情感教育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情感教育的首要前提是深鉆教材,挖掘情感因素,全面、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師在情感教育中把握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憑借教材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綜合性學習的能力。
4.情感教育可以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一堂課教學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課堂情緒的影響。課堂情緒是在課堂教學情境的作用下在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情感,它反映出課堂教學情境跟學生心理間的關系。教學中通過運用情感教育的教學手段,能夠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做到積極、活潑,這樣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著眼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誘導,著眼于教學內容情趣因素的發(fā)掘,著眼于教師教學語言情趣的發(fā)揮,更著眼于對教學過程內在邏輯趣味的呈現,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對學習材料本身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獲得認知趣味和成功體驗。
三、思想政治課如何進行情感教育
1.在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中進行情感教育
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情感需要大致有五種:讀、問、思、說、想。現行的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可讀性很強,學生喜歡也容易理解其中的內涵,這是“讀”的情感需要;學生問題的提出是新的可能,新的假設,這是“問”的情感需要;克服思維定勢,進行發(fā)散性思維,這是“思”的情感需要;言語有利于減少學生思維的盲目性,學生喜歡說,想說,這是“說”的情感需要;想象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學生需要想象的空間,這是“想”的情感需要。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感教育去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讓學生通過多讀、多問、多思、多說、多想來培養(yǎng)能力。
2.教師應采用不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學生的情感源于教師體驗的情感。列夫·托爾斯泰也這樣說過:“把自己體驗的情感傳達給別人,而別人為這些情感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情感?!苯處熞獜牟煌嵌?、用不同的方法去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響才能做到刻骨銘心。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首先,用情感朗讀激發(fā)學生情感。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除要求學生讀出語氣的變化,注重聲調和音量外,還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其次,用藝術激發(fā)學生情感。語言和藝術是同源的,將藝術中那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用于教學,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再次,用體態(tài)語言激發(fā)學生情感。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材提供的情感線索,恰如其分地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動作神態(tài),直觀、形象、真切地體驗情感體驗,產生共鳴,使隱晦艱澀的講述變得生動、形象富于幽默感,以完成教學任務。
3.處理好教材中“含”與“露”的關系
教材是教學過程的主線??紤]到教材的情感性,我們必須善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將枯燥的材料生動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教,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處理好含與露的關系。所謂“含”是指文中似乎淺顯易懂、平淡無味,實則含意深刻、情味甚濃的內容。它需要教師把握于全文,理出全文的線索,著眼于部分與全文的關系,從而探究出文章內在的含義?!奥丁敝肝闹忻髅靼装讓懼?,情感明露之處。教師要善于通過對教材“露”的感知,去開掘理解內含的情感,從而達到以情悟道的最佳教育效果。
4.情感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采用如下幾種方法比較好。
第一,以知育情。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情感教學既是學生更好地認知的手段,又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感的途徑。教師對于教材中隱含和顯露的情感教育內容要講清講透,學生要弄通弄懂,尤其是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學習知識。
第二,以情育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作用,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成為傳遞知識,發(fā)展思維,情智協調發(fā)展、互相促進提高的過程。通過教學活動去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促其在認識能力獲得發(fā)展的同時,認知、道德等得到同步發(fā)展,以情促教,發(fā)揮“正能量”發(fā)揚、鞏固作用。
第三,以意育情。情感與意志是相互制約的,情感激勵意志,意志能調控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刻苦耐勞和百折不撓的意志。
第四,以境育情。在教學中要重視以境育情,盡量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情和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思想政治課學科的特點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情境合作、情境小組學習等方式,經常開展情境討論、情境交流和情境合作學習,促使大家得以共同提高??傊诮虒W過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對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增強教學活動的效果是十分有益的,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童敏.讓孩子們我育我學——學生自我教育自主學習的全新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2]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3]劉宏武.學生學習新策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4][美]GeorgerM.langer,等.學生學習合作分析促進教學相長[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5]李越,霍涌泉.心理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