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育工作者要能夠加強對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學生看成是英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其學習能動性,促成其英語學習內驅力的提升。在和諧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之中促成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在此基礎上發(fā)揮學生英語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自主性。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學生 內驅力 能動性
英語作為的一門世界性語言,逐漸受到社會各界關注。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現(xiàn)代英語教學應當注重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即在促進學生習得英語基礎知識基礎上,還應當注重學生親自實踐,將既得英語基礎知識轉化為英語溝通與交流的能力。而這一過程需要加強學生英語學習之中主體性發(fā)揮,才能夠切實的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之中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夠真正使學生在英語教學活動之中達到更好的效果呢?筆者結合自己實際工作經(jīng)驗以及所學,認為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英語教師應當樹立正確教學意識,積極構建民主、平等教學氛圍
學生主體地位是否能夠給予較高的關注,與英語教師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尤其是我國英語課堂教學之中仍然主要采用班級授課體制下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作為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組織者要能夠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能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發(fā)揮。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育工作者要能夠從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構建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良性英語課堂教學氛圍。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如果英語教師能夠平等、民主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則會逐漸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英語教學氛圍。學生與教師則可以更好的進行溝通與交流,長此以往,學生學習主體意識才會逐漸得到重視,進而主體地位將會逐漸凸顯出來。
二、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空間的提供
從具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材施教是學生主體地位重視的重要體現(xiàn)。英語學習之中注重分層教學,是指能夠區(qū)別的對待不同的學生,讓教師提供的英語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更加合理的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眾所周知,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英語發(fā)展需要、英語基礎知識積累以及不同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這就要求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育工作者要能夠從施教、練習、評價等層面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進而為每個學生提供差異性的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應當注重英語教學之中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空間的提供。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往往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將英語課堂之中珍貴的每一分每一秒用于對英語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之中去。但是,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在對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以及發(fā)揮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層面而言,存在著較大問題。例如,教育學、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等相關科學研究表明,知識與思維之間存在著本質不同,不能夠將思維的培養(yǎng)單純的理解為知識的傳授。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發(fā)揮。
三、注重對學生內驅力的激發(fā)
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外因要靠內因起作用。如果將英語教師看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外因,則學生自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則可以看成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之源。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即便是學校之中最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教學班級也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英語成績落后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可知,英語學習重在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即需要學生從意識、行為上得以改進。注重學生內驅力的提升,通過教師、學生親密無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真正的意識到英語學習在日后學習與生活之中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其英語成績的提升。由此可見,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時,注重對學生英語學習內驅力的激發(fā)具有重要意義。英語教師應當能夠善于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對學生內驅力進行激發(fā)。例如,積極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之中,加強英語學習法教學,使學生通過對相關教學法的熟悉,進而內化到其自身英語學習之中去。通過教學生以“漁”,使學生能夠逐漸把握英語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在運用相關學習法取得不小成就時,則會逐漸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進而強化其英語學習內驅力。同時,需要英語教師注意的是,學生內驅力的激發(fā),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樹立英語教學目標來促進。例如,在英語教學之中我要求學生完成一個一個較小英語學習任務,通過部分目標的不斷完成,最終完成英語教學目標。當學生們回首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時,往往會更樂于提升其內驅力,進而更加有利于其自主能動性的發(fā)揮。
四、結束語
英語課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參與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僅要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與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
[1] 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李麗生. 英語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