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典詩歌形象的鑒賞,是高考語文考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明確古典詩歌形象的內涵,分析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命題特點,掌握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解題方法,對提升高中學生古典詩歌鑒賞水平,對提高中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都無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古典詩歌形象的內涵
古典詩歌的形象指的是詩人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加以藝術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古典詩歌形象包括:
1.人物形象,可分為兩類:①詩人形象,即詩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個輕富貴、傲王侯、強烈追求個性自由的人物形象。②主人公形象,即詩歌中刻畫描寫的人物形象,如《氓》刻畫了勤勞善良而又清醒剛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2.景物形象,是指詩歌所描寫的景物融合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黃花”、“梧桐”、“細雨”、“黃昏”等,已不只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寄托了詩人在國破家亡之后所具有的獨特的生活感悟和體驗。
3.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即詩人主觀情感,“象”即客觀物象。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經(jīng)不再是簡單的物象,而是熔鑄了詩人不屈服于環(huán)境、傲然倔強之情感的意象了。
4.意境,“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感,是在理解、認識現(xiàn)實生活基礎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蘊理的情”;“境”是指詩人所描寫的客觀物象,即鮮明的生活圖畫,是從大量的現(xiàn)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富有特性的藝術形象。“意境”,就是詩人典型的主觀情感與鮮明的客觀物象融為一體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感人的藝術境界。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煙籠寒水月籠沙”,“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巧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畫面凄美而迷蒙,襯托出詩人凄涼哀傷之情。
二.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命題特點
全國近5年高考詩歌形象鑒賞命題情況統(tǒng)計表
由此可見,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命題具有如下特點:
1.詩歌形象鑒賞題的命制越來越受到命題者青睞,考查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11.11%上升到2012年的47.06%,上升幅度較大,比重增加的發(fā)展趨勢明顯。
2.由2008年、2009年對詩歌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鑒賞的考查,過渡到2010年及其以后對詩歌意象鑒賞的考查;對詩歌意象鑒賞的考查逐漸得到重視,且所占比重呈發(fā)展上升態(tài)勢。
3.2012年高考,第一次出現(xiàn)了對詩歌意境鑒賞的考查,全部覆蓋詩歌形象鑒賞的所有種類,而且對詩歌形象考查的綜合程度和要求越來越高。
三.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解題方法
高考詩歌形象鑒賞題,主要考查鑒賞詩歌形象的能力。解題時,首先,要讀懂全詩,包括題目、詩句和注釋,明確詩歌寫了什么形象,怎樣寫的,為什么這么寫等問題。其次,要認真閱讀題干,仔細推敲,明確需要回答的問題點。第三,要盡可能結合詩歌社會背景、時代特征和詩人性格特征等,做到知人論世。第四,要緊密結合具體詩歌形象(詩句),分點答題,做到語言準確,條理清楚,答題規(guī)范。
1.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鑒賞題,要緊緊抓住詩歌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的詩句,要明確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形象描寫的作用,也就是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1](2012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最愛東山晴后雪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問題]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
這是一道考查詩人自我形象的試題。答題要點:具體詩句或詞語+性格特征+思想感情。通讀全詩,從詩題的“最愛”,從詩中“只知”“逐勝”“忘寒”“小立”“只愛”等詞語,再結合詩歌的題目和最后兩句,我們不難看出詩人的性格、心境和情懷。詩人最愛東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對如此美麗的大自然,詩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懷!這樣,我們就可以答出:詩人“只知逐勝”而不覺春寒,“小立”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閑、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
[例2](2012年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送鄒明府游靈武 [唐]賈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問題]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這是一道考查詩歌主人公形象的試題。審讀題干,可以明確答題要點:主要性格特征+簡要分析。通讀詩歌題目和注釋,我們便知道,鄒明府是個縣令(身份),遠游寧夏靈武縣。細讀全詩,可以知道:鄒明府“三年”出任“縣令”,可“馬不肥”,債臺高筑,只好“憑劍”償還,“官滿”卸任也只落得一車“書”,此次遠游“靈武”,可“臥衣”哪里抵擋得住“林風”,每天聽見軍營“曉角”,連“客館”也“未開扉”過。對此綜合歸納,就可以做出如下答案:詩中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展現(xiàn)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景物形象
解答景物形象鑒賞題,要緊緊抓住描寫景物特征的詩句,回答景物形象的特征、象征意義(品質)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3](2012年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律詩,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楊萬里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注]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問題]頷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
這是一道考查景物形象的試題。答題要點:景物形象的特征+象征意義或形象品質。審讀題干便知,答題的重點范圍是“頷聯(lián)”,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細讀全詩,再重點研讀“頷聯(lián)”,抓住“在野”“有幽色”“減妙香”等詞語,也就不難做出如下答案:野菊生長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氣清馨。不因無人欣賞而減其香,不為外部環(huán)境而改變內心的高潔。
3.詩歌意象
解答詩歌意象鑒賞題,要緊緊抓住詩歌所描寫的具體的“象”,再揣摩融合其中的作者主觀感受的“意”,結合全詩內容和感情基調,回答意象的表層含義、深層含義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4](2012年江西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江城子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問題]概括“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并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
審讀題干便知答題要點:意象內涵+思想感情。詞的上片主要是通過“楊柳”意象來抒情的,下片主要是通過“飛絮”意象來抒情的。聯(lián)系詞作中的“弄春柔”“動離憂”“系歸舟”“人不見,水空流”“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流不盡,許多愁”等,我們就可以理解其意象內涵的兩層含義和詞作表達的情感,即“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無依、離愁別緒。這首詞抒發(fā)了暮春傷別之情,也抒發(fā)了愁情別恨。
4.詩歌意境
解答詩歌意境鑒賞題,既要緊緊抓住構成詩歌意境的一個個具體的意象,又要著眼全詩準確理解由意象構成意境的內涵;既要明確回答詩歌寫了什么,又要回答詩歌是如何寫的,還要回答為什么這樣寫;既要弄清楚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技巧或表現(xiàn)手法,又要整體把握詩歌的題材內容和思想情感??傊?,鑒賞詩歌意境,需要對詩歌進行全方位的賞析。
[例5](2012年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
度破訥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②上戰(zhàn)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注]①破訥沙:沙漠名。②鸊鵜泉:泉水名。
[問題]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題干要求“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賞析要點包括,概括詩歌主要內容,逐句分析客觀形象(意象)內容及其意義或作用,闡明詩歌表達技巧或表現(xiàn)手法,揭示詩歌意境的內涵,述說詩歌表達詩人的主觀感受或思想感情。我們緊緊抓住詩中“雁”“日”“寒光”“鐵衣”等意象,再結合詩歌題材內容和感情基調,可做如下具體賞析:全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zhàn)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征人的鄉(xiāng)思;后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xiàn)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詩歌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征人慷慨悲壯的情懷。
陳相元,語文教研員,現(xiàn)居安徽東至。責任編校:劍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