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優(yōu)秀作品,選讀經(jīng)典名著,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體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領悟其豐富內(nèi)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江蘇省《考試說明》中推薦24部名著,去除加星號篇目,共有十部納入考試范圍,占分15分??梢娒喿x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但由于名著閱讀教學容量大、操作難等因素制約,名著閱讀教學仍處尷尬之境。
一.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教學過程急功近利
在只追求高考分數(shù)的大環(huán)境下,老師的教學功利性太強,能考到的多講,考不到的少講甚至不講,因此,教學指導和研究的重點往往放在考點上。比如:蘇教版必修二課本中選入了《邊城》《林黛玉進賈府》,必修五中選入《西廂記》《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有《<紅樓夢>選讀》課本,但因為考試基本不涉及或占分不高,教學過程中處理這些篇目或教材僅僅是浮光掠影或被束之高閣。類似于此,學生的閱讀過程被練習式初略梗概記憶代替,講義代替閱讀,為考試而讀,為分數(shù)而讀。這樣的名著教學根本不能稱之為閱讀教學,當然也不會起到名著教學該有的效用價值。
2.教學安排隨意無序
目前,高中名著閱讀教學基本上處于一種無序狀態(tài),沒有一個科學的統(tǒng)籌安排。我任教文科多年,對眼下的名著教學深有體悟:《考試說明》中所規(guī)定的的10部名著以及《<紅樓夢>選讀》的教學任務是艱巨的。拿什么文本教、教哪些篇目、怎么教都很隨意,沒有一個科學的統(tǒng)籌安排。高一為分科,高二分文理科,高三文科學生面臨四十分的附加測試,10部名著的教學該怎么分配,是按照體裁分,還是按照篇目長短,還是由簡到易;是全部閱讀還是部分有重點的講解、閱讀,準備多少的練習講義等,這些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規(guī)劃。因而,名著教學基本上是跟著考試指揮棒,考哪兒講哪兒,雜亂無序,效用不大,更遑論感悟藝術魅力,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3.閱讀環(huán)境混亂復雜
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大量的網(wǎng)絡資源如電子書、網(wǎng)絡小說、漫畫等充斥學生的生活,侵占了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和空間。社會浮躁的心態(tài)和人文價值的失落無形中使得學生對名著的熱情遠遠低于他們對各種動漫、武俠、科幻、時尚雜志、校園小說、網(wǎng)絡小說、商業(yè)電視劇、偶像明星的愛好和追捧,老師也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疏遠名著,錯誤的個性化理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
既然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如此堪憂,而新課標對名著閱讀教學有如此明確的要求,名著閱讀教學對老師、學生都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那么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擺正名著閱讀教學的位置,落實名著閱讀措施,我們責無旁貸。
二.名著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1.重視閱讀,明晰作用
我們教師應讓學生明白: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髓、語言藝術的典范。名著閱讀學習不僅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文學欣賞能力和自身文化素養(yǎng),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深層次影響。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知識的構建,不僅僅在語言上得以規(guī)范,在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社會、學校、家長都要對名著教學有一個新的認識,要徹底的轉(zhuǎn)變自身觀念,認識到名著閱讀的實際和長遠意義,不能把名著閱讀僅僅停留在小學階段。對待學生的閱讀要更寬容些,多給學生閱讀的時間與機會,支持學生閱讀。教師更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包括自身閱讀示范引領學生閱讀名著并堅持開展名著閱讀教學,堅定學生長期閱讀的信心,讓名著閱讀教學成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研究考點,精導方法
江蘇省高考《考試說明》規(guī)定了考查的篇目是10部名著,要求了解有關名著名篇的主要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但當前的考查題型為多項選擇題和簡答題,側重于學生對名著故事情節(jié)的識記能力和概括復述能力,對人物思想性格的認識理解,對整本書的情節(jié)梗概和主題意蘊的了解,對名著名篇的鑒賞評價能力、個性化閱讀能力和探究性閱讀能力。如2010年名著閱讀選擇題A項,砸龍碑、拿宣德爐的不是阿Q是假洋鬼子,D項,哈姆萊特復仇舉動不是為爭得騎士榮譽。2011年的B項錯在“覺新勸他(覺民)為了一家的安寧,就不要回家了”,E項錯在“女兒拿出刀子以自殺護匣,他(老葛朗臺)才不得不停手”,正確的是“他沒有停手”。因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圍繞“考試說明”積極備考,做大量的迎考練習,備考時“裸讀”名著,關注細節(jié),短期內(nèi)簡單的識記類的題目會取得效果,但稍微有點難度的考查如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題目則無法作答。如2010年考查結合人物形象對圣地亞哥“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的理解、曹操性格的分析,2011年考《紅樓夢》判詞、《雷雨》中侍萍經(jīng)歷哪些人生悲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回答這些題僅僅了解情節(jié)是不夠的,還要能緊扣情節(jié)概括提取分析。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指導其閱讀方法外,還應教會學生一些名著題的答題策略和解題技巧,使學生既會閱讀又會答題,人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應試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中除了授予學生知識外,還應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我們常說的閱讀方法有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圈讀法等,方法很多,可不見得對每部作品、每個人都適用。10部名著中有2部超長篇小說、2部長篇小說、2部中篇小說、1部短篇小說合集、2部戲劇、1部詩歌,要想在3年內(nèi)全部閱讀完,還是有點困難的。因而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教學設計,根據(jù)體裁特點設置不同的課型,同時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對于《紅樓夢》《三國演義》《家》等7部中長篇小說,建議學生了解小說梗概之后,精讀重要情節(jié);教學時由淺入深、先短后長,采取人物串聯(lián)故事、根據(jù)故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探究小說主旨。對于2部戲劇則指導學生理清人物關系,抓住矛盾沖突,教學中圍繞戲劇矛盾,帶領學生分析人物,品味戲劇語言,探究矛盾沖突背后的實質(zhì)。而魯迅的《吶喊》則建議篇篇精讀,《女神》難懂難讀建議從詩歌意象角度展開閱讀教學。
3.統(tǒng)籌安排,個性閱讀
由于閱讀任務較為艱巨,高中三年我們應對名著教學進行整體規(guī)劃,三年一以貫之。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本上出現(xiàn)的篇目來合理安排相應的名著教學人物,高一必修二節(jié)選了《祝?!贰哆叧恰芬约啊读主煊襁M賈府》,我們在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后,有選擇性的開展選修教材《魯迅作品選讀》《<紅樓夢>選讀》的教學,在讓學生基本了解文本框架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完成《吶喊》《邊城》的整體閱讀和《紅樓夢》的部分閱讀。高二必修五課本中選入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據(jù)此可以拓展完成戲劇《哈姆萊特》《茶館》的整體閱讀,同時考慮到《三國演義》《紅樓夢》兩部較長,因而分年級開展教學。高三因為學期短,復習考試相對頻繁,則安排較短的《女神》《老人與?!返拈喿x。這樣,以課本帶動名著閱讀教學,既完成課本教學,又能拓展閱讀,汲取名著精華。高中名著閱讀教學也就形成了一個合理有序的、逐步推進的教學態(tài)勢。
閱讀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同理,閱讀教學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的講解階段?!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了解自己,了解學習的對象,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diào)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講”與“授”的關系。教師在基本梳理好名著內(nèi)容框架的基礎上,應該積極地開放課堂,與學生共同閱讀名著,共同探討名著。閱讀教學,不是為了向?qū)W生解讀文本,也不是為了向?qū)W生講述文學名著的內(nèi)容,更不是講述文學名著那些經(jīng)典的故事情節(jié)。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質(zhì)疑,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使學生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閱讀解疑。對于文本中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共同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通過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答案。當然在張揚學生個性、發(fā)揮其主動性的同時,對學生模糊不清、產(chǎn)生錯誤的內(nèi)容,教師要加以適時引導點撥,使學生感受到名著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情趣。
4.優(yōu)化資源,延伸課外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眾多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是教師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補充。名著教學更是如此。面對網(wǎng)絡上形形色色的材料,教師工作的重點已經(jīng)不是對資源的尋找,而是對各種資源的優(yōu)化。如帶領學生觀看同一出戲87版和新版的《林黛玉進賈府》,要求學生觀察劇中人物的言行表現(xiàn),并與原著作對比,相信學生在綜合閱讀比較之后會發(fā)現(xiàn)老版紅樓在人物塑造上更細膩更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更忠實于原著。又如在原著中,大觀園修好后,在賈政的帶領下,眾人有了很多地方,還有寶玉作詩、題字等等。可是,在新《紅樓夢》中,這點被省略了。在教學中就可直接告知學生而避免走彎路。
學校、教師、家長要配合,挪出一定量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如我在學校組織了“紅樓追夢”社團,并結合校本教材《醉迷紅樓》,以閱讀研討《紅樓夢》為出發(fā)點,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名著閱讀活動,如紅樓詩歌朗誦會、詩謎研討會和文學專題講座、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營造閱讀的良好氛圍,提高閱讀鑒賞能力。還可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課本開設專題研究興趣小組,如以體裁為單位的小說專題:人物專題、故事專題、服飾專題、主題研究專題等。戲劇專題:戲劇語言專題、人物故事專題等。多彩的活動會讓學生保持閱讀的新鮮感,課上學習的緊迫感。
席小麗,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如皋。責任編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