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從1999年開始每年(2003年除外)舉辦全球智慧城市的評比,評比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全球眾多城市中遴選出Smart21,第二階段再從中選出Top7,最后評選出年度智慧城市。
臺灣于20世紀90年代末啟動智慧城市建設(shè),多座城市獲ICF評比獎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臺灣西北部的桃園縣。
過去的桃園縣遍地桃花,因此得名,臺灣藍鳥是他的縣鳥?,F(xiàn)在的桃園縣做為臺北的交通門戶,環(huán)島鐵路、公路、南北高速公路均經(jīng)過桃園并通過桃園國際機場,是臺灣的交通樞紐,也是臺灣重要的工業(yè)區(qū)。這座和速度密不可分的地區(qū),從實際出發(fā),走智慧城市建設(shè)道路,在寬帶服務(wù)、網(wǎng)絡(luò)科技方面持續(xù)投入并見成果,2009年即提出了“桃園國際航空城”計劃。
桃園縣從2002年起,分階段規(guī)劃數(shù)字桃園(E-桃園)、移動桃園(M-桃園)及智慧桃園(I-桃園)等各項信息化建設(shè),通過信息技術(shù)改選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及運行效率。
桃園縣2009年即獲ICF“全球智慧城市創(chuàng)新獎”及“Smart21”;2010年和2011年再獲“Smart21”;2013年桃源縣獲ICF評比“To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