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課的作用在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理解、深化,并提高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復習課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在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學效率不斷提高。然而對于教材中編排的復習單元,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手段沒有新意,復習課變成“炒冷飯”,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復習課的教學效率。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唯有從“新”字入手,教師要把“舊知”上“活”、上“新”,追求復習課的高效化。
一、重新處理,打造“新”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教學的指揮棒,教學目標不更新是復習課沒有新意沒有活力的“硬傷”。有些教師在定位復習課目標時,不重視創(chuàng)新,對單元中每分課時的目標進行簡單累加,這種目標指導下的課其活力可想而知。在復習課中,教師要立足于將單元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幫助學生架構知識的體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要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掌握情況來設計教學,使復習課達到鞏固舊知,生成新知,提高應用的目的。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3A》第六單元復習課,本單元是對前面五個單元學過知識的復習,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目標的:復習鞏固學過的單詞、句式并能正確地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運用;通過口語訓練,提高對所學句式和單詞在生活中應用的能力,特別是能熟練應用常見的幾句禮貌用語。經過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要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系統(tǒng)構建,另一方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在生活中實踐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習的“新意”。
同時,在復習課的目標中,還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重點句式和單詞,進行反復訓練、拓展延伸,實現(xiàn)對知識的遷移,在復習中出新知,實現(xiàn)學生在原有知識能力基礎上的適當拔高。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舉一反三,歸納語言規(guī)律,教會學生方法,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二、翻新花樣,采用“新”過程
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奇,喜歡新鮮事物,如果復習課一直采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審美的疲勞,降低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不斷探究復習課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不斷翻新花樣,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
1.創(chuàng)設載體,實現(xiàn)知識的有機聯(lián)系。對于多個單元知識進行的綜合復習,由于各個單元的知識點、句式之間沒有多大的邏輯聯(lián)系,這樣的內容對于整體掌握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克服這樣的難題,教師需要進行有意識的教材處理,將不同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這就需要一個形象化的載體,對本無聯(lián)系的內容進行有機化的構建。
2.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小朋友生性好動,注意力不持久,這會影響學習的效果。為此,我們需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將知識的復習放到有趣的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三、創(chuàng)新方式,設計“新”練習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倍d趣來源于對事物的新鮮感。對于復習課的練習設計,如果只是重復前面的知識點,歸納已學過的句型、句式,會使已經掌握了的同學因為缺乏新鮮感而降低興趣,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我們要在復習課練習的編排上,進行創(chuàng)新,變換句式,適當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1.拓展舊知,體現(xiàn)生成性。為了走出復習“炒冷飯”的誤區(qū),在復習階段,不僅要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梳理,幫助鞏固,更要促進知識的不斷生成,在練習設置中,就要適當地擴大知識面,要有一定的發(fā)展性練習,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延伸閱讀,增加知識面。語言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小學英語中,讀始終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讀的教學,使學生積累語感、掌握語法,鞏固單詞。在復習課中,要選一些簡單又有趣味性的閱讀材料,提高課堂閱讀的量。然而,課堂上能夠給學生提供的閱讀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將英語的閱讀延伸到課外,在課外進行拓展性的閱讀,不僅增加學生的知識量、詞匯量,而且能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因此,我給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性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刊物,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總之,英語復習課只有上出新意,才能調動學生復習的興趣,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復習課的設計上要進行創(chuàng)新,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小學英語復習課堂高效化、生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