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寫作方式,是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摘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備寫作能源,以備有效開發(fā),從而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一、因材施教與因人制宜的圓融
因材施教原則是重視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在作文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利于揚長避短,長善救失,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夠有最長足的發(fā)展。不同的學生寫作層次也不盡相同,各有高低。若全班訂制同一個目標,只會壓抑寫作水平較好的學生的發(fā)展,而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則是一個負擔,只會抹殺他們對作文僅存的信心與興趣,限制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整體發(fā)揮,使他們的寫作水平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為了達到預定的效果,可以依據(jù)學生寫作水平的不同,確立不同的目標。
二、個體發(fā)展與整體提高的共生
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和激賞,每一位學生都渴望能時時享受成功的喜悅。我們應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在引導學生摘抄的過程中,不要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與激賞,要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獲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學生因為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賞識,而從摘抄中尋找到寫作的自信和快樂,并逐漸演化為追求新目標、新成績的最重要的動力,而更加喜愛摘抄。教師在摘抄活動中,應注意去發(fā)現(xiàn)典型,樹立典型,充分發(fā)揮典型的示范與引領作用,做到以點帶面,以面促片。
三、勤記與精讀的有機契合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中所獲取的知識和基本功的綜合運用。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書,勤讀書。除了要求學生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特征的課外讀物外,還應注重引導學生讀一些國內(nèi)外名著、優(yōu)秀作文等,將學生領進閱覽室、圖書室。要求他們在閱讀中要及時做好摘抄。同時開設課外閱讀指導課,定期檢查學生課外閱讀量。
在勤記的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精讀。在精讀的基礎上將作品中的句詞、諺語、格言、警句、短詩,精彩的描寫、動人的抒情、精辟的議論及精美的開頭、過渡、結(jié)尾等摘錄下來。并能夠把摘抄現(xiàn)成的內(nèi)容背誦或在作文時摘引模仿。分析其中好的語句和字詞的妙處,并寫出對自己的啟示。從內(nèi)容、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寫作方法等多個角度分析。通過精讀,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運用語言文字表達作者的體驗、感受、思想和情緒,最終達成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四、需要與應用的自然順成
在強化摘抄需要時,應特別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1.注重實用,把摘抄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梢韵茸寣W生圍繞習作范圍摘抄,有效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摘抄的積極性。把摘抄訓練引向?qū)嵱没膶W習生活、工作實際需要。做到“有所寫才寫”,變學生“要我寫”為“我要寫”。
2.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注意平時積累。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親身的觀察、知識的積累,應合環(huán)境而發(fā)生的情思等盡情地“傾吐”出來,化為文字,躍然紙上。這樣,學生便感覺摘抄不是與生活無關(guān)的事,摘抄的欲望和興趣便被激發(fā)出來。
五、交流與匯報的相輔相成
在摘抄過程中應注重評價,采取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摘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充分肯定、激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體驗。
1.講評交流。積極為每位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講評時讓每一位學生都唱主角。一是同組交流評價,二是異組交流評價,三是全班交流評價。首先交流摘抄內(nèi)容,其次交流摘抄分類,再次交流下次摘抄建議,最后推出佳品名句,全班進行交流。
2.評選摘抄之冠,促進學生之間共同學習,共同促進,共同提高。每次活動評選出優(yōu)秀篇章,可以放在教室的“讀書園地”中,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以滿足其成就感,盡情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摘抄的熱情與動力。
3.分層要求,同步發(fā)展。對于寫作水平較高學生的要求應適當提高:要求他們對引用摘錄的材料,能夠加以改造、擴充。因為不同材料只適應于不同的文情,運用時要根據(jù)習作意圖,選擇有用的材料,并加以語言文字加工。還要注意內(nèi)容的前后聯(lián)系,看是否符合自己寫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