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心理學上的解釋是:以欺騙的方式歪曲事情真相,以達到個人某種目的的一種不良行為。學生說謊是家長和教師不能容忍的問題之一,因為說謊行為有可能帶來很多麻煩甚至災難。說謊的動機很復雜,經常說謊還會因此產生人際矛盾和社會問題,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所以,分析和研究學生說謊的原因,及時矯治說謊的毛病,培養(yǎng)誠實正直的品質,是家庭和學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一、學生說謊的原因
學生說謊行為并非千篇一律,其動機和性質也各不相同,有生理和心理因素,更重要的是環(huán)境及教育因素。從普遍意義上說大致有以下幾種:
1.想象與現實不分,將未滿足的愿望或幻想當成現實。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年紀較小的學生身上,主要是由這一時期學生本身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決定的。處在此年齡段的學生由于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斷增多,想象力日益豐富。但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仍處于低級階段,認識問題水平低且表面化,判斷、推理能力也很有限,因此想象水平也比較低,并且以無意想象為主。在這個時期,學生不能完全分清什么是想象,什么是現實,經常把想象和現實混淆起來,于是容易把幻想或希望得到滿足的愿望當成現實說出來。生活中許多學生向父母說謊,說老師表揚了自己,其實是內心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2.不能從正常途徑得到的,通過說謊得到。有的父母為了讓子女成才,又十分擔心玩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因此嚴格限制他們游戲的時間,甚至不許他們玩。因此當正常玩的途徑被堵住后,一些學生就以“今天學校有事”、“老師把我們留下來補課”等非正當途徑實現玩的愿望。
3.教育的誤區(qū)。在教育的過程中,由于觀念、方法等各種原因,或則顧此失彼,或則褒貶不當,還有些不經意的行為都有可能造成教育失誤。有些父母的空頭許諾,不切實際的恐嚇,給學生的教育都是錯誤的,其結果,不僅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會大打“折扣”,更嚴重的是將孩子引向了教育的反面。
二、學生說謊行為的矯治
如果發(fā)現了學生說謊,父母和家長不必過分緊張,更無須嚴加訓斥,只要冷靜分析,巧妙引導和教育,就可以糾正學生的說謊行為。對有說謊行為的學生應采取有效的行為矯治方法,一般說來必須具備情景性、雙向性和積極性。
1.行為歸因法。行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生的,它有行為發(fā)生的條件和原因,也有其內在的動機。行為歸因法就是要分析學生行為發(fā)生的條件和原因,同時要了解學生說謊的內在動機。如果說謊是為了免遭老師嚴厲的批評乃至變相的懲罰,那么教師就應當反省自己,改變簡單粗暴的做法;如果家長提出不切實際的指標和要求導致學生說謊,家長必須實事求是地與他一同修訂、鼓勵而不是恨鐵不成鋼地揠苗助長。
2.情感熏陶。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苯處熜闹械年柟饩褪且活w熱愛學生的心。熱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熱愛學生,就要采用平等、民主的方法,耐心傾聽學生說話,進行親切的溝通。熱愛學生,就要發(fā)現他們有說謊行為時,切不可歧視他們;或貼標簽,冠以“說謊大王”;或算舊賬,實行“問題累加”。正象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边@就是情感熏陶的作用。
3.認知啟迪法。說謊行為是學生認知錯誤造成的。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有一個反復的過程,古人云:“見驥一毛,不知其狀;見畫一色,不知其美?!币娴亍⒗硇缘卣J知,需要教師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循循善誘,方能深受啟迪,自覺改正。這是任何簡單化、成人化做法都不能奏效的。
4.榜樣引導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崇高的、圣潔的。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學生欣賞、崇拜乃至摸仿,因此,教師的行為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同時,還要利用卡通、影視、書籍、故事等媒介,選擇學生學習的典范,來引導學生走出說謊的誤區(qū),做個誠實可信的人。
總之,小學生自我控制意識不強,認識和思考能力薄弱,很容易產生類似“說謊”這樣的心理障礙。但是,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捧著真心、獻出愛心、教育得法,學生的說謊行為一定會越來越少見,心理也一定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