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學生的各種心理意識開始逐漸萌發(fā),這個階段的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應當受到更多的關注,這對于他們后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及人格的塑造都有著重要作用。
一、了解學生的需要,以愛導航
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fā),逐漸有了越來越多的個人想法,很多時候希望自己面對問題,自己處理問題,即使遇到的有些問題自己一個人處理不了,也不太愿意向他人求助。這些問題并不都是實存的,有時候也可能是某種心理上的障礙。作為班主任,應當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有清晰的洞察,要深切地了解學生的需求,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一旦發(fā)現某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某種異常時應當深入了解學生面臨的問題,教師需要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與立場來看待問題,這樣不僅更容易了解學生的思維,也更能夠讓學生感到被尊重。
二、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
有些時候,班主任容易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或日常表現對學生產生某種成見,認為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其他方面也優(yōu)秀,對他們也更尊重,而對于學習成績不佳,平時在班上表現不良的學生則態(tài)度不好,有時候甚至會有意識或無意識間出現對于某些學生的嘲諷及貶低的言語,即使教師是無心的,但這些言語對學生的傷害有時可能很大,可能使學生的心理形成某種陰影。
同時,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選擇權,某種程度上,教師并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角色,教師和學生間應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初中階段的學生們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學生內心十分渴望能夠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聽命于老師或家長,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給予學生相應的選擇權。
三、要多與學生作交談式的溝通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們對于班主任通常存在著畏懼的心理,這種教師和學生間地位的懸殊使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甚少,深層次的溝通更是不多見。想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多和學生作交談式溝通,班主任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才會敢于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與障礙和老師分享,班主任才能切實意識到學生遇到的問題癥結所在,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班主任在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應當更多地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真實感受,傾聽學生的苦惱,幫助學生解憂,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掃清心理障礙,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
四、要善于挖掘學生心理問題的深層原因
初中階段的學生看問題難免過于淺顯,很多時候需要班主任的指引來進一步挖掘問題的深層原因,只有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讓問題得以解決。例如,有的學生覺得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存在很大的障礙,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但就是不見語文成績的提高,學生覺得很苦惱,一度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班主任通過平時的觀察發(fā)現,學生語文成績一直無法得以提升的原因是和學生不適當的學習方法有關,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但學習過程中沒有抓住重點,對于難點知識的理解也不透徹,這必然會造成語文成績不佳的狀況。找到了這個深層次原因,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guī)椭鷮W生不斷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成績得以提升,讓學生存在的問題切實得以解決。
五、利用好主題班會,解決普遍性心理問題
主題班會是很好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機,尤其是針對那些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可以讓學生們就這些問題敞開心扉進行探討。班主任應當善用這個過程,可以以大家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作為相應主題,讓學生們共同探討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例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開始萌發(fā)戀愛的念頭,這個現象在有的學生間已經產生,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不當的處理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班主任可以以早戀為話題展開一個主題班會,讓學生們紛紛談談自己對于早戀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早戀給學習帶來的影響,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觀念有所轉變,心理有所調整,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總之,做好初中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需要班主任的不懈努力。在實際對學生的輔導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與關愛,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于每一個學生都同等對待。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應當采取更多交談式的溝通,并且挖掘學生心理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讓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