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闭握n堂的導入、主干、結尾,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哪怕是最不被重視的結尾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差錯,都會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怎樣才能讓政治課堂有一個精彩的結尾呢?
一、練習鞏固式,增強課堂的時效性
這是政治課堂結尾常用的方法。課堂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存在疏漏,而及時檢測課堂成效的方法就是通過相應的練習查漏補缺。筆者在上高三“生活與消費”時,在梳理了本單元的知識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后,在課堂結束前十分鐘設置了“3+1”道題目,即三道選擇題,一道問答題。當中我選取了(2011·全國新課標卷·12)計算類,(2013·江蘇卷·5)圖標類,(2012·南通一模·4)漫畫類,(2012·南通一?!?4)經(jīng)濟圖標類問答題。在題型的選擇上,我充分考慮了江蘇高考政治的題型特點,選擇了幾種常見的題型。在難易程度上,我遵循了難中有易,易中有難的原則。雖然習題的量不多,用時也不多,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復述再現(xiàn)式,喚醒學生的能動性
布魯納說過:“學習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蔽覀兊恼n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要動腦,動手,還要動口?!拔幕睢敝械牡诎苏n“走進文化生活”,有兩個框題。在課堂結尾時,我首先向學生發(fā)問:“該課兩個框題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們陷入了思考,但課堂是沉寂的。“有人能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考路徑,來概括一下本課的知識體系嗎?”在我剛說完,課堂氣氛發(fā)生了變化,有學生主動的發(fā)言了:“當前我們的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斕的,豐富多彩的(是什么),這都是基于大眾傳媒和現(xiàn)代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為什么),但是文化生活喜憂參半,這就要求政府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個人要在文化生活中,提高眼力拒絕污染(怎么樣)?!蓖瑢W們聽后豁然開朗。
三、鑒賞陶冶式,增添課堂的生動性
政治課不應是呆板的,也需要藝術的熏陶。圖片、視頻、名言、警句、音樂、詩歌的恰當運用,能為我們政治課的結尾增色不少。它們能夠調動學生們的興趣,以達到“課雖盡,趣不盡;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哲學課歷來被學生認為是枯燥的。在講授“生活與哲學”中第九課第一框的“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一課時,我以時下最熱的話題“幸福是什么?”這一問題貫穿課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體驗,用身邊的事例讓學生體會抽象的矛盾原理。在學生若有所思時,課堂結尾我和學生一起欣賞了一首詩歌:“幸福是什么———飛鳥說,幸福是蔚藍的天際;游魚說,幸福是清澈的漣漪;梅花說,幸福是飛雪的親昵……”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們紛紛也談起自己關于幸福的體會。唯美生動的課堂結尾,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又給學生以熏陶,落實了政治課堂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四、懸念留白式,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
我國古詩詞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空靈藝術境界。政治課堂亦應該如此。學生主動學習、獨立學習意識的形成,也許就發(fā)生在教師恰當?shù)膽夷盍舭椎慕Y尾方式中?!罢紊睢敝胸灤┲肮瘛⒄?、黨”等幾個主體,第一單元圍繞公民講述了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是有序的。該課是不是講到這兒就結束了呢?有的教師也許會選擇最后五分鐘讓學生讀背記。而我對該課的結尾作了如下處理:“公民參與的政治生活能離開政府的服務嗎?政府作為國家的行政機關,主要履行什么職能,你知道嗎?監(jiān)督政府依法行政,你能做些什么呢?要知道這些內(nèi)容,下堂課我們接著聊。”此時看似平靜的課堂,已經(jīng)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好奇心,很多學生都開始在翻書本找答案。我們的政治課堂完全可以因教師的這種精細構思而引人入勝,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不知不覺中被調動了起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实恼握n堂結尾,猶如一杯茶。這樣的茶需要懂茶的人來泡,有智慧,有熱情;這樣的茶需要有耐心的人來泡,慢慢品味,細細回味。只要恰當、得法,每一位政治教師都能夠泡得一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