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鋒
重視學生自主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紀 鋒
(如皋市第二中學江蘇如皋226500)
文章從緊扣教材內容、緊扣高考試題、緊扣日常生活三個方面,就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重視學生自主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了闡述。
化學實驗;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離開了實驗,化學將失去靈魂,失去魅力。高中化學不是讓學生開拓和創(chuàng)新未知的知識,而是通過營造特定的氛圍,借助化學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變身為“小科學家”去發(fā)現(xiàn)“新”的現(xiàn)象,再結合學生綜合判斷推理分析,總結出隱藏在現(xiàn)象后面的本質。學生通過自主實驗,不僅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而且通過親身體驗積累了豐富的直接經驗,逐步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又歸結于創(chuàng)新。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時刻提醒我們化學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必須有“為創(chuàng)新而教”的教育教學意識。
當前,化學教材中的實驗主要還是以教師演示、學生被動觀察為主。由于化學在高考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化學課時驟減,課堂演示實驗也逐漸被取消。學生一旦失去了自主實驗的機會,其對實驗現(xiàn)象將缺乏感官認識,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缺乏興趣,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好比天方夜譚。因此,我們必須以學生自主實驗為“屋基”,努力構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廈”。
教材是組織教學的基礎,教學離開了教材相當于魚兒離開了水;學生喜歡探究創(chuàng)新的課堂,猶如魚兒喜歡有源頭的活水。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一味遵循教材而不加以變通,則與“為創(chuàng)新而教”的教育教學理念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當前化學教材上的實驗處理方式,基本上沿用了“教師充當演員、學生充當觀眾”的傳統(tǒng)方式,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根本觀察不出實驗現(xiàn)象的細微變化。長此以往,學生心中的化學實驗形同于教師講述實驗現(xiàn)象,而不是學生通過自主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引起感官互動和共鳴。學生對實驗的期待越來越淡,對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的學習熱情更加淡薄,就更不指望在化學領域上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了。
筆者以為,化學教師如能緊扣教材,積極變演示實驗為學生自主實驗,學生在觀察、思維、動手等能力上得到鍛煉的同時,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筆者在演示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時,總能感受到學生想親身體驗實驗操作、探索實驗結果的迫切愿望。為此筆者及時把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自主實驗,并設計出一組比較實驗(陽極材料換成鐵電極),同時設計出相關的問題:(1)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嘗試書寫兩極的電極反應式?(2)結合比較實驗,嘗試歸納陽極反應式的注意點?(3)比較實驗是家用消毒器的雛形,嘗試用化學用語解釋?通過這樣的自主實驗,筆者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推斷、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通過對家用消毒器設計原則的分析,學生體會并感悟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激發(fā)出潛在的創(chuàng)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自主實驗總是充滿了期待。如果在自主實驗中不知不覺地掌握解題方法,那才是真正的享受學習樂趣,才算真正的素質教育。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不愿意安排學生自主實驗,不是學生對自主實驗沒有興趣,而是教師覺得化學課時少而考查內容沒有相應減少。如果教師安排“另類”的自主實驗,勢必會影響教學進度和考試成績,于是把時間省下來,采用“理科知識文科化”。于是乎,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實驗得出的結論,被“填”進學生的大腦。不少教師研究高考試題時發(fā)現(xiàn),近幾年高考命題熱衷于考查SO42-離子的檢驗,于是教師在平時的復習中會重點介紹SO42-離子檢驗方法,逢練必考該離子檢驗,然而事倍功半效果還是不理想。其實教師只要稍動腦筋,就可以設計出一個簡單易操作的學生自主實驗,以下是筆者為解決該問題所設計的一個學生自主實驗。
實驗目的:尋找調皮的朋友——Na2SO4溶液,并貼上標簽。
實驗準備:預先配制Na2SO4溶液、Na2SO3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并注入四只試劑瓶。
實驗儀器:試管若干,膠頭滴管,標簽一枚。
實驗試劑:可選擇試劑有稀HCl、稀H2SO4、稀HNO3、BaCl2溶液
實驗結論:請嘗試總結SO42-離子的檢驗方法?
對學生而言,通過自主實驗得出結論的效果,遠好于教師課堂上簡單的說教,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化學教學中要實現(xiàn)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化學自主實驗是最好的切入口和途徑。
化學作為一門影響并改變人類生活的自然科學,必定有其獨特的魅力。然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選擇“學好化學有助日常生活”的同學占比不到24%。在這個提倡科學的社會,仍然存在“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想法,著實讓人心寒。出現(xiàn)這一尷尬結果,教師更需要反思當前教育與生活的嚴重脫離。我們提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提倡努力學好知識,“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用”。如果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過程中,緊扣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化學知識,給學生重新定義課堂的涵義:有學問的地方就有課堂。
緊扣日常生活,把化學知識巧妙組編出一系列的學生自主實驗,比如鈉的焰色、氯化銨洗銅銹、炒菜過程加醋加料酒等實驗。這些沒有危險性的自主實驗,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家完成。學生在復習化學知識的同時,逐漸養(yǎng)成了“好奇心自發(fā)轉化為探索欲”的好習慣。若干年后,學生也許記不得任教他的老師,但一定記得學生時代做過的“家庭小實驗”。有意識地發(fā)揮以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為一體的自主實驗的作用,必定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說化學實驗的化學教學是主食,則學生實驗就是零食,那么學生自主實驗則是有營養(yǎng)的零食,某一個有目標的學生自主實驗就是含有某一種營養(yǎng)元素的零食。零食僅僅是主食的補充,一味盲目地用零食代替主食,整個機體肯定不會健康。只有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自主實驗,“創(chuàng)新”二字才不再是口號,創(chuàng)新型人才才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xiàn)。
[1]陳佰橋.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5)
1008-0546(2013)05-028-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