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穎,柯雅娟,蔡秋,陳茹妹,李霞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海南???70311)
手術體位安置流程圖片在手術室教學中的應用
朱宏穎,柯雅娟,蔡秋,陳茹妹,李霞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海南???70311)
目的探討手術體位安置流程圖片在手術室護士手術體位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使用手術體位安置流程圖片前后培訓的護士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30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講解、現場示教法進行教學,實驗組采用體位安置流程圖片結合講解、現場示教培訓方式,并將兩組護士的體位安置技能考核成績、安置體位平均所需時間及安置體位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護士體位安置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安置體位所需平均時間由(25.12±6.30)min縮短至(18.63±2.50)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教學滿意度由原來73.33%提高至93.33%(P<0.05)。結論手術體位安置流程圖片在手術室護士在手術體位教學活動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進而提高手術室教學與服務質量。
手術體位;圖片;教學;應用
手術體位安置是手術前準備的一項重要工作。正確合適的手術體位既要達到手術野易于暴露和方便手術操作,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為目的,又要全面考慮患者的生理代償功能,增加患者的舒適感,防止各種意外損傷等發(fā)生[1]。為確保護士快速正確安置體位、規(guī)范教學培訓,我科自2009年12月起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手術體位安置流程圖片,并于2010年1月應用于手術體位安置教學活動中,收效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選擇2008-2009年分配到我科的新護士和進修護士為對照組,2010-2011年新護士和進修護士為實驗組,兩組護士各30名,均為女性。年齡:對照組(20.52±2.69)歲,實驗組(20.38±2.77)歲;學歷:對照組中專8人,大專以上22人,實驗組中專7人,大專以上23人。兩組護士年齡、學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手術體位包括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膀胱截石位、坐位等五部分,各部分因手術部位不同分別包括多個子項目,如胸部手術側臥位、腎臟手術側臥位。備齊安置體位所需的手術床、體位墊及襯墊包布等,由護士分別扮演患者、手術醫(yī)生、麻醉醫(yī)生和巡回護士;用數碼相機將體位用物、安置方法、關鍵細節(jié)等進行拍攝;根據不同體位名稱分別創(chuàng)建PPT文件,內容包括體位名稱、適用范圍、體位用物、手術床操作與體位安置方法、注意事項等。安置方法步驟間用箭頭指引順序,每張相片的適當位置均附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尤其是關鍵步驟或操作細節(jié)均有醒目提示標識,防止體位安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每種體位安置方法制作完畢用A4紙打印后,裝入透明膜文件夾內,存放于各手術間及辦公區(qū),方便教學活動及人員即時學習。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語言講解、現場示教法進行教學,時間為120 min,講解示教與練習時間之比為1:1;實驗組則采用圖文并茂的體位安置流程圖片結合講解、現場示教培訓方式進行,時間為120 min,講解示教與練習時間之比為1:2。
1.3 評價方法經培訓臨床實踐1周后,由教學組長先后對兩組護士進行體位安置操作技能考核,包括適用范圍、體位用物準備、安置體位、骨突或易受壓部位保護、注意要點等項目,滿分為100分,按醫(yī)院要求技能考核≥85分視為合格,并用秒表計時;同時采用自制的安置體位教學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護士進行滿意度調查,表內包含體位安置流程與方法、關鍵步驟、操作細節(jié)顯示、圖片清晰度、教學方式等條目,每條目程度選擇項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本組60份調查表全部收回。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版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士體位安置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講解示教法進行教學,護士技能考核平均成績?yōu)?78.96±9.58)分;實驗組采用體位安置流程圖片結合講解、現場示教培訓形式,護士技能考核平均成績?yōu)?92.54±7.12)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53,P<0.05)。
2.2 兩組護士安置體位所需時間比較對照組安置體位平均所需時間為(25.12±6.30)min,實驗組平均所需時間為(18.63±2.50)min,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76,P<0.05)。
2.3 兩組護士對安置體位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對照組護士對安置體位教學滿意度為73.33% (22/30),實驗組滿意度為93.33%(28/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2,P<0.05)。
3.1 規(guī)范培訓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新護士的培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工程,也是隨著醫(yī)學科學發(fā)展不斷改進的教育工程[2]。曾有報道,圖片對手術室新護士的手術器械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3]。本組觀察結果顯示,采用圖文并茂的體位安置流程圖片輔助傳統(tǒng)講解、現場示教方法進行培訓,使帶教老師的培訓規(guī)范、統(tǒng)一,減少人為因素造成水平不均的現象,護士體位安置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講解示教法(P<0.05),有利于新護士提高對體位安置的認知水平。
3.2 提高教學滿意度和工作效率曾有報道,應用標準體位圖譜后,患者對術前訪視的滿意度由原來的80%上升到95%[4],并能有效增進患者手術體位配合程度,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5]。我科制作手術體位安置流程圖片并應用于護士教學培訓中,完善和規(guī)范了手術體位安置方法,形成直觀形象的電子圖片教學資料,為手術室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培訓時,新護士經過“看圖識字”后,帶教老師講解輕松、講課時間短,在等同課時情況下新護士練習時間增多,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對手術體位安置的認知水平。本組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護士在考核成績達標的基礎上,安置體位所需時間與對照組相比縮短了6.49 min,護士對體位安置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由原來的73.33%提高至93.33%。因此,手術體位安置流程圖片結合講解、現場示教方法能提高護士體位安置工作效率,同時提升手術室教學與服務質量。
[1]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119-127.
[2]曾友燕,周嫣.手術室護士的培訓[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 (2):54-55.
[3]許晨耘.運用圖片對新護士進行手術器械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07,7(8):62-64.
[4]楊明招,范美華.手術體位示意圖卡在術前訪視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10):53.
[5]朱丹,朱治聰.手術體位圖片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7B):72.
R472.3
B
1003—6350(2013)16—246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6.1019
2013-01-09)
朱宏穎。E-mail:77zhuhongy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