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美
在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中,對師生關系的構建和走向影響最大的當屬教師的價值信仰。而在這種價值信仰的諸種元素之中,“人性” 對師生關系的影響是最大的。換句話說,教師是否具備人性情懷,是否能夠將人性的光輝投射到學生的身上,是否能夠用人性的溫情體恤學生,就決定著師生關系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出現(xiàn),決定著師生之間情感的距離,從而也就決定著學生能夠從教師那里獲得一種什么樣的教育。
教育是什么? 答案或許是多種多樣的,因為教育的功能是多維度的,教育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可以向學生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可以賦予學生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不一而足。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確信地說,教育是用人性涵養(yǎng)人性,是教育者用人性喚醒學生的人性,讓學生成為有人性的人。要實現(xiàn)這個目的,教師必須首先具備人性的光照。而一旦教師的人性光輝與學生的人性光輝相映照,教育也便具有了改變人、塑造人乃至成就人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師生之間情感的呼應與共鳴,來自于師生之間聲息相同、彼此信任的關系。
仔細觀察和研究那些成功的教師,那些深受學生喜歡和愛戴的教師,那些與學生關系融洽密切的教師,便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無一不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
人民教育家霍懋征從教幾十年,用愛心和智慧成就著萬千學生。她有一個“永遠的兒子”叫何永山,這個“兒子”曾經兩次留級,還經常欺負同學,學校打算把他送到工讀學校去?;繇髦篮?,主動要求把何永山調到自己班里。何永山年齡大,有力氣,霍懋征就讓他當組長。他挑上3個同學加上自己組成一個勞動小組,負責打掃班里的衛(wèi)生區(qū)。何永山覺得自己得到了認可,干得非常賣力。有一次,他特意拿了一把長柄掃帚給霍懋征說:“霍老師,您的腰不好,用這把掃帚掃會舒服些……”一個原先被認為是無可救藥的孩子開始學會關心別人。后來,他加入了鼓號隊,戴上了紅領巾;再后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繇魍诵莺蟮囊惶?,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傳來激動的聲音:“我可找到您了。您就是我的親娘??! ”霍懋征一下子愣住了,問:“您是不是打錯電話了? ”“沒錯,霍老師,您就是我的親娘。沒有您,也不會有我的今天?!薄澳悄F姓? ”“我姓何。”“你是何永山?!薄笆俏?,是我?!闭且驗榻o予了學生人性的溫情,懷揣一腔慈悲情懷走近學生,霍懋征也就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重。而一旦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拉近了,教育目的的達成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寬容、尊重、理解、平等、博愛、善良,這些品性應該是構成教師人性情懷的基本元素。具備了這樣的品性,教師自然就會熱愛教育,尊重學生,就會有一雙充滿關愛的眼睛。在這雙眼睛的注視下,學生們會主動地向老師打開心靈的大門。
教師具備寬厚之心,懂得寬容學生,也就容易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一名學生在《您只是輕輕地對我說》這首詩中寫下了老師的寬容的智慧:“記得那一次/我們在班級門前踢球/我飛起一腳/足球穿過玻璃進了教室/您聞聲朝我走來/我以為您會對我暴跳如雷/結果您只是輕輕地對我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咱們把它修好吧……記得那一次/因為貪玩沒有復習/我考試沒有及格/拖了班級的后腿/您拿著卷子朝我走來/我以為您會當眾批評我/結果您只是輕輕地對我說/你是個有天份的孩子/你會學好的……”人性的力量會賦予教育神奇的魅力。一位心靈和精神世界里散發(fā)著人性光輝的教師,無疑是最具教育“魔力”的教師,最受學生信任的教師,也是懂得如何才能夠走近學生的教師。
可以說,誰贏得了學生,誰就參透了教育的秘密。而能夠贏得學生的秘密又是什么?
通過對數(shù)位知名班主任班級管理理念和藝術的深入解讀與思考,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規(guī)律性的東西,那就是,不管是小學班主任還是中學班主任,不管是男班主任還是女班主任,不管是注重情感管理的班主任還是注重智慧與藝術的班主任,他們多種多樣的管理方法的背后,都會有一樣閃亮的東西,那就是人性與溫情,正是這種東西,才使得他們與學生的關系變得那么融洽,才使得他們眼里的學生變得那么可愛,也才使得學生們,不管是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所謂的差生,都會那么愿意走近他們,親近他們,相信他們。
在我們所研究的知名班主任中,有一位名叫薛月娥。她曾經遇到過一名智障學生。這個智障的女孩小時候因為從高處摔下來傷了大腦,智力發(fā)育緩慢。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她經常受到一些學生的歧視甚至欺負。上六年級了,薛月娥擔任了她的班主任。一開學,薛月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摩托車帶著她在校園里轉了一圈,然后對她的學生們說:“我很喜歡她,也希望你們同我一樣喜歡她?!边@位班主任用人性與溫情給了那名智障的學生真心的呵護,用內心深處的人性和善良贏得了這名學生,同時也贏得了所有學生。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曾經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fā)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一場危機之惡化或解除,兒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決定在我?!睂處焷碚f,能夠讓學生們開心和快樂的,是人性情懷、慈悲之心;能夠讓學生傷心甚至痛苦的,是喪失了人性情懷、慈悲之心。
良好的教育首先是從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始的,良好的教學也是首先從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始的。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的內涵發(fā)展、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會失去良好的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說,怎么強調教師的人性情懷對學生教育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近年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以及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之所以會受到關注和重視,主要是因為當下這兩種關系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問題? 為什么會不盡人意? 有人將其歸因為教師師德存在問題,一些教師的道德水平與教書育人的職責要求不相符。應該承認,這種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問題是,這些教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道德問題呢?我認為,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教師缺少應有的價值信仰,換句話說,就是缺少一個教育從業(yè)者應該具備的諸如人性、善良、尊重等良好品性。近來發(fā)生的某地年輕的幼兒教師抓住孩子的雙耳將孩子提起來的事件,以及某地幼兒園教師針刺幼兒的事件,深受社會公眾的關注。人們在對這種虐待幼兒的行為感到不解的同時,也在追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身為教師,卻做出如此喪失道德的事情呢?有人將其歸因為師德存在問題,這也是事實。問題的關鍵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師德問題?
從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到學校,不能說對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不重視,也不能說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不夠細致。多年來,我們對于教師的道德標準和要求太多了,太明確了,既有“教師職業(yè)道德XX 不準”,也有“教師職業(yè)道德XX 必須”,甚至不少地方和學校還制定了詳細的教師語言規(guī)范以及行為規(guī)范,但是為什么還會時不時地出現(xiàn)有違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行為呢?深入思考和追問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在師德問題的背后,在那些不曾被公眾關注卻長期以來存在著的師生關系不和諧的背后,是教師人性情懷的缺失。師德要求和標準可以掛在辦公室的墻面上,教師也可以在各種形式的師德考試中對答如流,甚至得到滿分。但是,作為教師精神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人性情懷究竟受到了多少關注? 有多少融入了教師的靈魂? 又有多少內化為教師生命的一部分,在其心靈深處閃爍著美麗的光輝,能夠投射到學生心靈之中的光輝?
人性情懷應該成為師德的核心,教師應該重視人、關注人,重視每一個人,關注每一個人,因為這個人在乎,這個人需要。即便是學習不好的孩子,習慣不良的孩子,喪失了自我約束力的孩子,不管什么孩子,教師都不能忽視他,更不能忽略他,而是應該用人性的溫情去溫暖他,喚醒他,吸引他走近老師,走向教師希望他努力追隨的目標。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答案可能多種多樣。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一位好教師應該首先具有人性,懂得并且時時能夠做到尊重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
良好的師生關系從教師良好的品性和品行開始。改變師生關系,需要從改變教師開始;改變教育,也需要從改變教師開始。而改變教師,需要從改變教師的價值信仰開始,給予教師有效的精神價值引領,逐步建立起教師對人性、尊重、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觀念的深度認同,并且將其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行動引領,依此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信任與信賴關系。唯有如此,才會造福于學生,造福于社會,當然,也造福于教師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