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毓
(甘肅省中醫(y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當前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面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從課堂主體——學生來講,大多數(shù)中職生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欠佳,對語文不重視,甚至對學習抱有抵觸心理;從學校課程設置來講,語文作為基礎課,不僅在地位上不能與專業(yè)課相比,而且每學期課時安排不足,從一定程度上限制著語文課教學內容的安排。
怎樣在這些局限中使語文教學成果最大化?對此,筆者提出了“播種”教學的觀念?!安シN”教學,顧名思義,即在教學過程中將語文學習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至課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目標。
如何進行“播種”?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語文對學生的人格完善、思維成熟、表達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學習語文不僅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必備基礎,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個人素質。中職生畢業(yè)后即將走向工作崗位,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就很有可能在與人溝通中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使得中職生即使專業(yè)水準再高,也難以在職場中嶄露頭角。中職生對學習欠缺熱情,教師要使其充分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使之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提高教學水平。試想,一堂枯燥乏味的語文課如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教師要認真?zhèn)湔n,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做到深入淺出,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把學習語文看成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
中職生即將面對就業(yè)的競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與其所學專業(yè)相關聯(lián)的知識,使學生明白語文水平的高低與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息息相關,不失為一種學習動力。
在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在教學內容中多安排一些醫(yī)護系統(tǒng)的應用文寫作訓練,如護理記錄、求職信的撰寫。對中醫(yī)專業(yè)學生進行醫(yī)學古文方面的學習指導,方便其今后從醫(yī)時對古籍資料的查找。這些教學內容和學生所學專業(yè)相輔相成,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實現(xiàn)了語文能力向職業(yè)綜合能力的遷移。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內容與中職生所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關聯(lián)。如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教師在講解《敬業(yè)與樂業(yè)》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上一些醫(yī)護人員缺乏職業(yè)道德的現(xiàn)象進行討論,再延伸到思索自己從事醫(yī)療工作后應該如何敬業(yè)、樂業(yè)。一方面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更輕松,印象更深刻;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再次遇到社會問題時,會嘗試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避免傳統(tǒng)“一言堂”教育模式的再現(xiàn),教師要由灌輸者向引導者轉變,增加與中職生的互動,使中職生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例如,在學習話劇時,教師可以讓中職生分配角色進行朗讀,使中職生在參與中加深對話劇內容的理解。在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鼓勵中職生分組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促進了其合作意識的形成。
教師不能僅僅將學生的視野局限在教室,而應發(fā)散其思維,讓其走向課外。利用雜志、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擴大教材容量。如在講《茶館》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觀看話??;在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時,教師可以在作者介紹中滲透對作者風格的概述,并推薦《槳聲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的其他散文讓學生課后閱讀,讓學生深層次體會作者的寫作風格。由課內名家名篇的學習,到課外的拓展學習;由課內節(jié)選文段的學習,到課外的原作學習;由課內某類作品的學習,到課外的同類作品關聯(lián)學習;由課內的點向課外的面無限延伸。
在課外學習中,也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如進行經典語句摘錄、記錄文章重點、撰寫讀書心得等。這樣的課外延展訓練,不僅能夠使學生開闊學習視野,在今后形成自覺學習課外關聯(lián)內容、延伸思維的良好習慣,也有利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及時運用課堂所學方法對文章進行解讀分析。
“學而不思則罔”,沒有思考意味著學生的學習帶有盲目性和無序性。一方面,教師應督促學生認真預習課文,構建思考平臺;另一方面,教師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造使學生思考的一切條件,巧妙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掌握內容。
當然,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考慮到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guī)律,不宜出太難的問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可適當提出一些帶有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思考帶來的成就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花費時間去反復講解知識,不如向學生傳授實用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在課外語文學習中更加輕松,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以文言文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訓練學生通過具體句子識記重要的實詞、虛詞,體會其在不同語境中的作用。將古文中的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特殊語言現(xiàn)象進行歸納匯總,并進行對比分析。翻譯時注意特殊句式的語序還原,將“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經過多次訓練,學生再遇到古文翻譯時必定輕車熟路,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教師可根據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組織一系列課堂活動,如辯論賽、話劇表演、醫(yī)護應用文寫作比賽等,以分組競賽形式展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可以適當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讓學生走入醫(yī)院進行社會調查,通過訪問、撰寫調查報告等方式,鍛煉學生語文應用的綜合能力。通過這些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了學生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課堂上激活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后,如何鞏固知識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需要巧妙布置課外練習,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延續(xù),使學生養(yǎng)成課后學習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學習完《林黛玉進賈府》之后,可讓學生上網搜索視頻并觀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完《荷塘月色》后,讓學生對自己家周圍的月色進行描寫,或對文章精彩片段進行仿寫,使學生在體會作者優(yōu)美文筆的同時,也鍛煉了寫作能力。
教師的鼓勵對于學生的學習無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并對學生及時進行肯定和鼓勵,這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信心,對接下來的語文學習投入更大的熱情。
語文與中職學校其他基礎課相比,和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實施“播種”教學,將愛語文、學語文的“種子”播撒到課堂內外,在有限的課時里獲得無限的教育成效,實現(xiàn)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