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晴 朱超越
分組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宋晴 朱超越
對普通高校排球教學采用分組教學模式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分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掌握排球課程內(nèi)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間的交流,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分組教學;排球教學;實驗
目前,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育觀念深入人心,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jīng)逐步向尊重學生主體、注重個性培養(yǎng)的方面發(fā)展,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排球運動作為一種集體項目,其教學更注重學生個性獨立與團隊合作間的發(fā)展,而分組教學模式在承認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利用分組的形式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促進高校排球運動的開展。
1.1 研究對象
以分組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用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1級2個女生教學班為實驗對象,每班40人,其中1個班為實驗班,另外1個班為對照班進行研究,研究時間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的36學時教學時間。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1級排球教學班隨機抽取2個女生教學班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在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一個學期36學時中,實驗班采取分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按照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后對身體素質、考試結果進行比較分析。[3]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實驗測試數(shù)據(jù)采用SPSS軟件和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處理。
2.1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選取
從2011級排球教學班隨機抽取2個女生教學班,對2個教學班從排球傳球、墊球、發(fā)球三項專業(yè)技術(見表1)和50米、立定跳遠兩項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和統(tǒng)計,經(jīng)“T”檢驗(P>0.05)2個教學班沒有顯著性差異,屬于同質可比樣本(見表2)。
表1 排球傳球、墊球兩項專項技術考試方法
表2 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專項技術和身體素質對照表
2.2 實驗班的分組
實驗班全體女生按身高排成一橫排報數(shù)進行隨機分組,每組8人,共5組,每組推選一名組長。
2.3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安排
2.3.1 實驗班采用分組教學模式的教學安排
教師宣布授課內(nèi)容與要求——學生分組準備運動——教師講解與示范——學生分組合作練習——提出問題——教師集中糾正錯誤動作——組間競賽——教師總結。
2.3.2 對照班采用場館教學模式的教學安排
教師宣布授課內(nèi)容與要求——統(tǒng)一準備運動——教師講解與示范——學生練習——教師集中糾正錯誤動作——學生練習——教師總結。
3.1 實驗結果
表3 排球專項考試成績對照表
表4 身體素質考試成績對照表
實驗結果表明,通過對排球班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在排球傳球、墊球和發(fā)球技術方面同常規(guī)技術教學的考試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身體素質考試方面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成績都有一定提高,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增長幅度略高于對照班。
3.2 分析與討論
3.2.1 分組教學模式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教學內(nèi)容
采用分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教師講授排球技術時更加全面地整合指導練習,通過對同伴動作的觀察和小組討論,將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答疑,加深教授內(nèi)容的學習和理解,發(fā)揮小組成員的優(yōu)點,帶動小組成員的共同提高,并且還可以定期進行組間的競賽,讓學生認清自身的差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表明,采用分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排球技術的掌握具有積極作用(P<0.05)。
3.2.2 分組教學模式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分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小組的成員,小組的成績是靠組員集體努力實現(xiàn)的,從課堂準備活動的領做,到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和討論,再到練習環(huán)節(jié)的互幫互助都是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的,學生都不愿意完成不了教學任務而拖累組內(nèi)其他成員,組員也都愿意幫助學習進度較慢的同學,培養(yǎng)了組員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3.2.3 分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排球學習的自主意識
在分組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為排球課程學習的主體,為了共同提高全組體育成績和運動能力,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內(nèi)容的練習中,并利用課余時間鞏固學習效果,養(yǎng)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3.2.4 分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學生在小組排球課程學習中增加了交流的機會,相互提醒,相互幫助,相互提高,并且定期舉行組與組間的競賽,促進全班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們享受著集體努力的滿足感和排球運動的快樂感,加強了組員間課上課下的溝通,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3.2.5 分組教學模式促使教師用更多時間和精力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教師在分組教學模式中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通過學生分組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促使教師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觀
察學生的表現(xiàn),改進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實施方法和手段,使教學過程趣味化、多元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合理安排每次課小組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共同努力下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能因教學目標的過于簡單或難度太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1 結論
通過對2011級排球教學班隨機抽取2個女生教學班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其中實驗班采取分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按照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后對身體素質、考試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實驗證明,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體育實驗教學,分組教學模式和常規(guī)教學模式均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排球技術掌握具有促進作用,但分組教學模式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學生的排球專項知識掌握能力和身體素質,增加集體歸屬感和責任感,增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和溝通能力,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4.2 建議
4.2.1 分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應在全面掌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將教學目標逐層分化,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能夠用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分組教學“分”而不“散”。
4.2.2 分組教學模式中組長的選擇是重要一步,組長是教師和學生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選擇愿意為其他成員服務的學生做組長,而不能單以體育成績、身體素質、課堂表現(xiàn)好壞來衡量。
[1]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張力為.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云瓊菁.“小集團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32):108-110.
[4]劉培華.異質分組教學法在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6:12-16,20-23.
[5]鄭柏香,白鳳瑞.健美操互助分組教學法的研究[J].體育學刊, 2000(4)60-61.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體育部510006;廣東省開平市綜合成人中等專業(yè)技術學校 5529300)
G842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