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
多年前,我去美國大峽谷游覽。開著車越過內華達州北上,黃昏時分到達大峽谷南岸,親眼目睹科羅拉多峽谷的巨觀景色時,感動得幾乎要落淚。眼前的風光,和記憶中小時走中橫,俯瞰鬼斧神工立霧溪谷的美景,跨越時空重疊在一起,所以讓我如是激動。陽光一寸寸下移,天色由白而黃而紅而黑,我都舍不得離開那可以觀覽大峽谷全貌的岸邊。
當晚住在南岸的小屋,一早起來走出戶外,奇怪的事發(fā)生了!我努力張大眼睛,卻一點也感受不到昨天的那種情緒。大峽谷當然還在那里。千萬年前就在,千萬年后必然還在,可是突然之間,那景色好像變成平板的,我知道自己就置身大峽谷邊,就在盯著大峽谷,可是卻無論如何就是沒有感動,感動不起來。
相反的是淡淡沮喪的感覺。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不知道自己昨天怎么會那么激動。悵然進到旅館的餐廳,點了早餐,埋頭吃掉盤中食物,又喝了一杯咖啡,抬頭透過落地玻璃一看,哇,多么神奇,窗外又是那個讓人幾乎要驚叫的雄偉奇景,一層層由科羅拉多河切割出來,深不見底的峽谷,陽光下,像是在我眼前躍動著……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馬上明白了。是那杯咖啡,是咖啡因,長年喝咖啡習慣影響下,缺乏咖啡因的身體,感官封閉了一半,所以面對美景,我看了卻等于沒看到,也就感受不到。風景不變,變的是我自己,那么一點點咖啡因,就決定了龐然巨觀大峽谷跟我之間的關系,就連那么大那么壯麗的大峽谷,我都會看不見。
這件事刺激我結束旅程后下定決心戒咖啡,但當然沒戒成。更重要的,這件事隨時在記憶里提醒我,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不會簡單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們自己必須有一定的準備,否則再美好的東西都進不了我們的感官系統(tǒng)里,不會真正被我們吸收享受。
多年前,臺灣旅美鋼琴家劉孟捷回臺灣開音樂會,連續(xù)兩天在臺北音樂廳演奏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劉孟捷曾經(jīng)歷過傳奇的起落,演奏生涯正要大起飛時,突然得了幾乎致命的重病,靠強烈意志力才活下來,靠更強烈的意志力才完成復健能夠重新演奏,這樣的生命經(jīng)驗,明顯進入了他對舒伯特音樂的理解與詮釋,我還真沒聽過那么淋漓感人的舒伯特奏鳴曲。第一天正式曲目演奏完,孟捷竟然還安可加演了整本的《流浪者幻想曲》,四個樂章二十分鐘,一個音符不少!
但是——臺北音樂廳有一千多個座位,兩天下來,我稍算了一下,應該可以坐到三千人以上的空間,一共大概只有四百個聽眾。一場兩百個!
我心里很難過。不是替劉孟捷難過,人多人少并沒有影響他全力以赴的態(tài)度,更沒有影響他的演奏質量。我難過的是那巨大的浪費。美好的音樂,一逝不回的美妙時光,只有那么少人享受。很多臺灣媒體都報道過劉孟捷的生命故事,但他用那樣生命掙扎換來最珍貴的東西,那樣深刻痛苦卻又甜美的音樂,大部分人都沒有來聽,都沒有聽見。
要怎么樣,才能停止類似的巨大浪費?現(xiàn)代世界的每一個社會其實都不缺乏文化資源,但是在文化上創(chuàng)造出的美好事物,卻往往虛擲浪費了,沒有辦法被看到被聽到,更沒有辦法創(chuàng)造感動。
文化的創(chuàng)造面固然重要,但依照現(xiàn)實狀況看,文化享受能力的培養(yǎng),也許更重要。用我自己在大峽谷的經(jīng)驗比擬的話,那就是要怎樣找到那杯咖啡,讓美景活過來,變得有意義。不然,就算到了大峽谷,就算擁有像大峽谷般的景致,都只能是浪費。
這是我想象的文化生活的關鍵角色。讓文化進入生活,讓生活里大家都能具備享受美好文化成果的能力,花十年工夫,或許不夠培養(yǎng)一個劉孟捷,但應該夠可以尋找、刺激出幾千個幾萬個饑渴去聽劉孟捷演奏舒伯特的聽眾吧?
(作者為臺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