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王仙利,李燕妮 (瓊海市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海南瓊海571400)
隨著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冠狀動脈搭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可直接改善缺血心肌組織的血供,能夠挽救一大批冠心病患者的生命[1]。但隨著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要求解決病痛,還需要盡可能快的恢復生活質量。本文通過探討綜合護理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2005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我科診療78 例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男 46 例,女 32 例;年齡 53 ~ 72 歲,平均(61.3 ± 8.4)歲,其中原發(fā)性高血壓41 例,糖尿病22 例,慢性支氣管炎11例,腦卒中 8 例。病程在 1 個月至 15 年,平均(29 ±9.5)個月,1年以內 36 例,1 ~ 5 年的 27 例,5 年以上的 15 例。
將78 例患者分為2 組,均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非規(guī)范化的康復運動。觀察組逐漸遞增的運動康復護理,包括運動療法、心理護理等。其中運動療法以步行為主,運動時間及強調逐漸增加,每天10 ~20 min,每周1 ~3 次。心理護理包括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病情及需求,制定手術期護理方案;介紹冠脈搭橋手術的必要性及作用;請手術醫(yī)師講解手術方法、過程及安全性;邀請既往冠脈搭橋術后恢復良好的病人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等。
3 個月后,比較2 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6 min 步行距離、基礎心率、最大心率、動脈血氧分壓(血氣分析)等。采用中文版36 條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調查統(tǒng)計,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等 8 個部分[2-3]。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2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LVEF、6 min 步行距離、最大心率、氧分壓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而基礎心率和平均住院天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觀察組SF-36 評分、生理健康內容評分、心理健康內容評分及生存質量總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 <0.05 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2。
表1 2 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2 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
* :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LVEF(%) 6 min 步行距離(m) 基礎心率(次/分) 最大心率(次/分) 氧分壓(mmHg) 平均住院天數(shù)(d)對照組 75.6 ±10.6 402.7 ±56.3 81.3 ±7.9 134.3 ±16.4 104.5 ±8.8 18.2 ±3.8觀察組 80.3 ±11.5* 445.9 ±67.4* 73.8 ±6.6* 142.7 ±17.5* 119.6 ±9.3* 12.7 ±4.3*
表2 2 組患者術后健康調查及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表2 2 組患者術后健康調查及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 :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SF-36總分 生理健康評分 心理健康評分 生存質量總分對照組89.6 ±1.8 54.8 ±10.3 55.1 ±6.8 73.9 ±10.2觀察組 98.3 ±1.7* 60.9 ±11.8* 61.2 ±7.1* 80.2 ±11.5*
在冠狀動脈搭橋術后,如未經(jīng)過規(guī)范化防治措施很容易產(chǎn)生移植血管的再狹窄,在早期以血栓形成為主,中期以血管內膜增生與纖維化為主,到了晚期則以粥樣硬化為主[4]。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如何防治移植血管的再狹窄及提高術后生活質量一直是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有研究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經(jīng)過嚴密的康復鍛煉,可以很好地促進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大大提高了心肌供血和貯血功能,能夠使患者盡早康復[5-6]。運動康復是冠狀動脈搭橋術后康復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馬躍文等[7]研究發(fā)現(xiàn),康復運動可顯著提高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的有氧運動能力,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但據(jù)相關研究顯示僅通過運動療法還不能完全提高心臟康復水平[8-9]。
據(jù)相關研究顯示,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中約有3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而抑郁癥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性較無抑郁人群高出2 ~3 倍[10]。心理疾病不僅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影響病人今后的病情穩(wěn)定和生活質量,因而心理健康是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重要保障[11]。劉希紅等[12]對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結果發(fā)現(xiàn)心理干預能明顯減輕或緩解冠脈搭橋手術病人術前焦慮、抑郁情緒,對配合手術治療及提高冠脈搭橋術后病人的長期生存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組資料顯示對冠狀動脈搭橋術采用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及心理輔導,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LVEF、6 min 步行距離、最大心率、氧分壓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而基礎心率和平均住院天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同時觀察組SF-36 評分、生理健康內容評分、心理健康內容評分及生存質量總分也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證實了綜合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心臟功能及運動能力,明顯縮短住院天數(shù),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對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采用以康復訓練計劃和心理輔導為重點的整體護理觀念,強調以人為本,以患者需要為重點,通過運用整體護理理論、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嚴格的時間框架,可使護士有預見、有計劃、主動地進行護理工作,對患者實施全面的整體護理,從多個方面與層次進行干預與防治,繼而達到整體的良好效果。這種科學的護理理念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曾憲藏,張風華.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9,15(27):2771 -2773.
[2]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29.
[3]崔 彥,王 京,劉 英,等.康復運動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1);1421-1423.
[4]陳 艷,萬海靜,趙秀蘭.探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的康復護理[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6):126.
[5]劉盂麗,吳建軍,林 惠,等.早期呼吸功能鍛煉對老年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康復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8,22(1):49 -50.
[6]劉美珍,王美玉.蔡惠貞.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術后康復護理體會[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5,27(2):173 -174.
[7]馬躍文,馬慶平,杜宋琮,等.康復運動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腦鈉肽和超敏C 反應蛋白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09,49(21):22 -24.
[8]李 森,姜亞芳.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5):454 -456.
[9]安榮彩.冠狀動脈搭橋術后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0):710 -711.
[10]Blumenthal JA,Lett HS,Babyak MA,et al.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Lancet,2003,362(9384):604 -609.
[11]安榮彩.心理干預對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127 -128.
[12]劉希紅,戴小明,楊意念,等.冠脈搭橋病人術前心理狀況及其護理干預效果[J].護理學雜志,2004,19(24):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