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 朱朝陽 李曉東 李鐵強
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致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因分析
田鑫 朱朝陽 李曉東 李鐵強
目的 探討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導致發(fā)生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因。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導致發(fā)生后腹膜腔感染的4例,占7.1%。分析其發(fā)生腹膜腔感染的原因, 為臨床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提供參考依據(jù)。結果 56例患者均成功實行手術, 4例發(fā)生腹膜腔感染的患者均給予積極抗感染以及充分引流后痊愈。結論 術者熟悉手術操作技術, 手術中認真止血, 減少已切除脂肪存留體內(nèi)、保障手術后引流管的通暢是降低手術感染幾率的主要方法。
后腹腔鏡術;泌尿外科疾病;后腹膜腔;感染
后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泌尿外科疾病治療中屬于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 其對患者產(chǎn)生創(chuàng)傷小, 引起的出血少, 患者術后恢復較快, 故在臨床泌尿外科治療中被廣泛應用[1]。但腹腔鏡手術能引起患者產(chǎn)生腹膜腔感染的并發(fā)癥,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現(xiàn)選取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中發(fā)生腹膜腔感染的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分析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導致發(fā)生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因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腎囊腫去頂減壓術36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18例、腎切除術2例;發(fā)生腹膜腔感染的4例患者中, 男3例, 女1例。其中2例男性患者臨床診斷為右腎上腺腫瘤, 其血壓測定分別為140/84 mmHg、142/82 mmHg, 兩位患者均給予實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術, 將病灶完整切除。術后第2天和第3天兩例患者分別表述腰部右上方出現(xiàn)嚴重疼痛癥狀, 體溫測量有所升高;另1例男患者臨床診斷為腎囊腫, 測得血壓為142/80 mmHg,給予其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 患者術后第3天出現(xiàn)腰部脹痛癥狀;1例女性患者血壓為136/80 mmHg, 臨床診斷為左腎上腺腫瘤, 給予其腎上腺腫瘤切除術, 患者在術后第2天出現(xiàn)腰部疼痛癥狀。
1.2 手術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朝上側臥位, 在腋中線髂嵴上2 cm處取點作1.5 cm弧形小切口,采用10 mm穿刺套管針在后腹膜間隙直接刺入,成功后將穿刺針芯拔出后將觀察鏡經(jīng)套管置入, 將腎筋膜擴張管置入后膜腔隙注水, 置入10 mm左右腹腔鏡觀察鏡, 建立CO2氣腹, 保持壓力在1.57~2.0 kPa范圍內(nèi)。在腋后線和肋緣下腋前線分別取孔, 分別放入5 mm、10 mm的套管針后將相應的腔內(nèi)操作器械分別置入孔內(nèi), 根據(jù)患者采取的術式分別給予相應手術操作。
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 病理診斷與術前相關診斷相符。術中平均失血量為52 ml, 均無需給予輸血處理;腎囊腫平均手術時間為(56.4±15.2)min, 腎上腺切除術平均時間為(96.4±25.2)min, 腎切除術時間為(210.5±10.2)min。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共有5例, 輕微皮下水腫1例;除4例腹膜腔感染患者外的所有患者均留負壓引流管19~24 h, 術后24 h內(nèi)即可下床活動;4例腹膜腔感染患者平均住院(35.5±2.6)d后痊愈出院。
腎臟和腎上腺均位于腹膜后腔, 后腹腔泌尿外科手術主要經(jīng)過腹腔途徑, 即腹膜后間隙進行手術操作, 距離比較遠,極容易對腹腔造成干擾, 嚴重影響著患者預后[2]。本研究56例患者均成功實行手術, 這說明術者的操作手法是比較嫻熟的, 但出現(xiàn)了4例腹膜腔感染并發(fā)癥。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其產(chǎn)生原因進行分析, 對防治對策加以探討, 總結出在今后的手術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給予患者一次性的后腹膜擴張時, 要保證間隙不要過大。有部分醫(yī)生在進行手術時往往采取先將腰背筋膜進行小切口切開, 用手指深入腹膜腔后將其鈍性分離擴大, 再用水囊進行擴張的手法, 該方式的操作雖然安全簡便, 但手術切口相對較大, 在手術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皮下水腫的并發(fā)癥。對此, 在進行手術時可采取1 cm的皮膚小切口, 選取10 mm穿刺曲卡在腰背筋膜下進行直接穿刺, 當出現(xiàn)明顯突破感時將針芯拔出, 如在腹腔鏡中出現(xiàn)黃色脂肪則為腹膜后間隙,把套管放置在腎筋膜擴張管內(nèi)后注入40~1000 ml水。
在使用腹腔鏡進行手術時, 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出血[3]。本研究中的4例腹膜腔感染患者之所以發(fā)生感染, 是由于手術過程中出現(xiàn)了出血癥狀, 因此在手術過程中要進行徹底止血操作。對于較為肥胖的患者來說, 為了能進一步將視野顯露, 在對腎周圍的脂肪進行切除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將其完全取出體外, 如果在患者的體內(nèi)留置的脂肪過多, 則會由于脂肪的液化過程而造成腹膜腔的污染進而形成炎癥感染。在手術過程中要保證各種引流管的暢通, 以避免發(fā)生腹膜腔感染情況。在患者發(fā)生腹膜腔感染癥狀后, 可以在引流管中注入少量的抗生素進行沖洗, 這樣能夠使感染時間有所縮短。
泌尿系統(tǒng)器官多位于腹膜后, 其位置相對較深, 在腹腔鏡下暴露視野有限, 故腹腔鏡手術時主張采取經(jīng)腹膜后腔入路的方式進行。后腹膜腔入路的操作能有效改善經(jīng)腹腔途徑對腹腔的不利影響, 降低術中以及術后腹腔合并癥的發(fā)生幾率,且在手術中對機體的損傷較小, 患者術后恢復較快, 明顯較經(jīng)腹腔路徑手術效果好。本研究中, 給予4例發(fā)生腹膜腔感染的患者對癥積極處理, 患者平均住院(35.5±2.6)d后均痊愈出院。
綜上所述, 術者熟悉手術操作技術, 手術中對出血處進行認真止血, 減少已切除的脂肪在體內(nèi)存留, 并保障手術后引流管的通暢等是降低手術感染幾率的主要方法。隨著腹腔鏡醫(yī)療器械的不斷完善與改進, 操作者經(jīng)驗的不斷總結以及手術醫(yī)師技能的提高, 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技術必能夠在臨床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 秦鐘.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的麻醉處理.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1, 3(25):41-45.
[2] 史立新.應用自制單口裝置行單孔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12,6(16):42-43.
[3] 劉中生.后腹腔鏡下泌尿外科手術129例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 3(10):52-56.
475000 開封,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泌尿外科
朱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