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茹 劉國艷 李爽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韓慧茹 劉國艷 李爽
目的探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方法和臨床特點。方法回顧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qū)人民醫(yī)院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分析了護理方法及特點。結果經過精心護理及系統(tǒng)治療,所有患者病情均有好轉。結論心力衰竭需要進行嚴密的病情觀察,是老年心臟病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其病情變化大且危重。因此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要格外精心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老年患者;心力衰竭;護理
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最終會引起慢性心力衰竭這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病反復發(fā)作死亡率高臨床癥狀表現(xiàn)比較嚴重病程漫長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1]。因為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所以病情容易加重,對本院收治的30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系統(tǒng)護理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預期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都是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住院的,其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年齡在61~85歲之間,平均年齡(73.68±5.65)歲;患病時間2~14年,平均(8.15±2.33)年;并且合并癥有:腎功能不全1例、糖尿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例、高血壓11例、肺部感染4例。基礎心臟病有:心力衰竭Ⅳ度3例,Ⅲ度14例,Ⅱ度11例,Ⅰ度2例;冠心病18例、肺心病5例、風心病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
1.2治療方法 治療主要采取對患者心臟給予活血化瘀、降低血脂和擴冠等措施方法進行治療,擴張型心肌病使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并通過給予的抗生素來預防感染風心病,治療肺心病主要是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治療;降壓療法是用于高心病的治療方法;對于合并癥的患者應配合相應治療。根據(jù)具體情況使用利尿劑、擴血管劑、轉換酶抑制劑、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洋地黃類等。
1.3臨床表現(xiàn) 調查患者大部分癥狀為:食欲不振,偶爾伴有惡心,嘔吐,黃色粘稠痰液,痰液中有血絲心或口吐白沫,并伴有憋喘、胸悶、咳嗽,部分患者偶感上腹飽脹不適感,少數(shù)患者有心情抑郁、煩躁、頭痛、發(fā)熱、頭暈等。
2.1整體護理 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護理方案,①要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有目的性的與患者交談來減少憂慮恐懼以及緊張等心理情緒并配合治療,從具體細節(jié)出發(fā)來了解患者的心理,進而達到心理上治療,通過患者自身差異和對本身疾病的了解以及文化、年齡、職業(yè)、經歷等,給予符合患者自身地進行解釋、說服;②通過整體護理程序要對患者進行評估,對患者家屬進行預防并發(fā)癥、休息、飲食、活動、預防感染等全方面的進行指導,列出計劃、提出問題和實施并評價效果。
2.2基礎護理 ①觀察病情:不但要仔細觀察生命體征,而且要觀察有無活動后頭暈、心悸、疲乏、失眠、氣促,咳粉紅色泡沫痰,有無尿少、有無咳嗽、體重增加以及身體低垂部位水腫等不良癥狀。②吸氧:為改善缺氧癥狀導致的呼吸困難,要給予面罩或鼻導管供氧,要依據(jù)具體情況改變流量。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對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③心力衰竭緩解期可以適當活動,但應限制活動量,活動時不能出現(xiàn)明顯氣短、心慌等癥狀。④加強飲食護理:預防減輕心臟負荷應嚴格限制鈉鹽的攝入量,如果控制增加體液滯留,基本以<5 g/d為宜。
2.3藥物護理 當患者服藥后要認真觀察患者體征,觀察患者的呼吸及心率、脈搏和血壓等臨床指標的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要馬上報告醫(yī)生調整藥量,若患者出現(xiàn)頭痛惡心、嘔吐和食欲減退以及情緒煩躁等不良反應時要嚴密觀察并疏導,使用血管擴張藥物的時候,需要時幫助醫(yī)生進行搶救。在使用利尿劑后要認真觀測患者的尿量并詳細記錄,并注意脫水變化,根據(jù)病情采取必要措施。
患者經過精心護理和系統(tǒng)治療,全部患者都有好轉,無一例死亡。
隨著社會老齡化日趨嚴重,老年人心力衰竭已成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形成心衰后就會反復發(fā)作,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因為老年人體質下降,各種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以及形態(tài)也呈現(xiàn)出老化,心輸出量的減少和心肌收縮力下降以及心臟貯備功能的下降等臨床癥狀,這些因素最終導致老年心力衰竭。因此合理科學及有效的護理方法是治療老年心衰成功的重要保障。對本院收治的30位老年心衰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對這些患者實施了全面和有效的護理措施,結果顯示救治的患者病情均有好轉,患者無一例死亡。這足以說明針對老年心衰患者的臨床特點,采用科學必要的護理方法,對老年心衰的預后和臨床診治有重要意義。
[1] 顧東風,黃廣勇,何江,等.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1):3-6.
130062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qū)人民醫(y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