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新生兒窒息可導致機體系統(tǒng)器官的損傷,其中腎損傷較為常見,嚴重的新生兒窒息引起腎損傷會危機新生兒生命,因此,臨床及早診斷及預防新生兒窒息后腎損傷意義重大。本院對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分別給予呋塞米和小劑量多巴胺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河南省濟源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地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陰道分娩20例,剖宮產(chǎn)30例;早產(chǎn)兒9例,過期產(chǎn)兒7例,足月兒34例;出生1 min內所有新生兒鐘阿氏評分不高于5分,復蘇10 min后鐘阿氏評分均不低于8分;低出生體重兒9例,出生體質量正常兒32例,巨大兒9例。觀察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陰道分娩19例,剖宮產(chǎn)31例;早產(chǎn)兒11例,過期產(chǎn)兒4例,足月兒35例;出生1 min內所有新生兒鐘阿氏評分不高于5分,復蘇10 min后鐘阿氏評分均不低于8分;低出生體重兒10例,出生體質量正常兒29例,巨大兒11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分娩方式、分娩時間和出生Apgar評分等方面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成功復蘇后給予防治感染、糾正缺氧、補充血容量、預防酸中毒及維持體內循環(huán)穩(wěn)定等治療,并密切監(jiān)護呼吸心電圖,檢測患兒血糖、尿液、腎功能、血氣以及電解質濃度的變化情況。觀察組患兒在上述處理的基礎上,靜脈滴注小劑量多巴胺+5%葡萄糖注射液,劑量2~5 μg/kg/min,連續(xù)滴注5 h,根據(jù)患兒病情持續(xù)給藥1~3 d。對照組患兒在臨床患兒少尿或無尿的指征下,靜脈滴注1~2 mg/kg呋塞米[1]?;純撼錾?~2 d內要給予常規(guī)腎功能及尿液檢查,根據(jù)患兒病情復查尿素氮及血肌酐的變化情況。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密切觀察其進食、精神、心率、血壓、反應、尿量以及心肺功能,并觀察患兒是否出現(xiàn)心理衰竭、腦水腫、肺水腫、嗜睡、昏迷、浮腫或驚厥等臨床癥狀。
1.3 療效判定標準 腎損害診斷標準:患兒出生48 h內少尿或無尿;Scr和BUN每日增加量超過44~142umol/L、3.75~11 mmol/L;患兒臨床伴有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水紊亂、拒奶、驚厥、吐奶等[2]。
腎功能正常診斷標準:患兒出生48 h內尿量正常,Scr為26.5~88umol/L,BUN 1~3.6 mmol/L;電解質濃度正常;PH值正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經(jīng)1~3 d之后,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對照組38例患兒尿素氮和血肌酐無顯著提高,占76%;觀察組45例患兒尿素氮、血肌酐無顯著提高,且尿量正常,占90%,觀察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13例患兒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腎損害,如少尿、無尿、血尿、尿蛋白、血肌酐升高或水電解質紊亂等,發(fā)生率為26%;觀察組僅3例患兒出現(xiàn)腎損害,發(fā)生率為6%,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在治療期間無心率改變或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發(fā)生,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窒息是產(chǎn)科新生兒常出現(xiàn)的癥狀,新生兒窒息常會引起器官血管收縮,血流動力學發(fā)生變化,臟器缺血缺氧等,最終引起臟器功能損害。新生兒窒息后腎損害較為常見,一旦新生兒出現(xiàn)窒息會導致腎血管痙攣或收縮,引起腎血流灌注不足、尿量降低、腎小球率過濾低等一系列的癥狀,這些癥狀多數(shù)呈現(xiàn)可逆性改變,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發(fā)生嚴重的急性腎衰竭可危及新生兒生命。以往,臨床常采用呋塞米治療腎功能衰竭,但臨床經(jīng)驗表明,呋塞米抑制腎小管髓袢升支對氯化鈉的主動轉運,可促使水和電解質排出體外,起到利尿的作用,但其對改善腎功能及腎血管的收縮無明顯的幫助,有時可能會加重患兒窒息后的低鈣血癥,因此,目前臨床在尋找用于治療腎損害的新藥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對收治的5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給予小劑量多巴胺治療。小劑量多巴胺可興奮多巴胺受體,促使腎血管、冠狀動脈及腸系膜的擴張,提升腎小球率過濾及腎血流量,從而增加尿量和鈉排泄量。新生兒出現(xiàn)窒息時腎血管會相應地痙攣或收縮,在補充血容量時預防性地給予小劑量的多巴胺可緩解腎血管收縮,改善腎灌流,減低對腎臟器的損害。相關文獻[3]資料指出,應用小劑量多巴胺時要密切關注患兒血壓、尿量及心率等,防止因多巴胺劑量過大引起不良反應。本文在利用多巴胺治療新生兒窒息后腎損害時,劑量控制在5 μg/kg/min以內,有效防治了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小劑量多巴胺治療新生兒窒息后腎損害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呋塞米,且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因此,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丘碧花.小劑量多巴胺預防新生兒窒息后急性腎損害.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17(17):2154.
[2] 蔣燕.新生兒窒息后腎功能分析及多巴胺對新生兒重度窒息腎功能影響的研究.華西醫(yī)學,2007,22(2):369.
[3] 孟瑋.小劑量多巴胺治療重度窒息新生兒腎功能損害的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5):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