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亞軍 周雯娟 武穎異 耿麗麗
歪鼻畸形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疾病,其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外傷性,隨著現(xiàn)代交通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外傷性歪鼻畸形患者越來越多,對手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歪鼻患者不僅影響面部容貌,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通氣障礙。2006年4月至2011年9月我們應用鼻內窺鏡技術行鼻-鼻中隔整形術治療歪鼻畸形,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采用王佩華等[1]的臨床分類及分級標準,歪鼻按形狀可分為“C”形(標記為C型)、“S”形(標記為S型)、斜線形(標記為O型)和不規(guī)則形(irregular shape,標記為Ⅰ型)。鼻中隔偏曲形狀可分為“C”形(標記為C型)、“S”形(標記為S型)和不規(guī)則形(標記為Ⅰ型)。歪鼻畸形的類型由1個大寫字母和1個小寫字母組成,前者為歪鼻標記,后者為鼻中隔偏曲標記。
將內眥間距中點至唇珠間連線作為面軸中線,測量歪斜最外側點至面軸中線的垂直距離為偏離距離(單位用mm),按分級標準:2 mm以內為正常;3~4.99 mm為輕度歪鼻;5~8.99 mm為中度歪鼻;大于9 mm為重度歪鼻。
本組患者21例,男17例,女 4例;年齡16~54歲,先天性歪鼻畸形3例,陳舊外傷性歪鼻畸形18例,均伴有鼻中隔偏曲。采用王佩華等臨床分類方法,C型歪鼻6例,其中Cc型4例,CⅠ型2例;S型4例,其中Sc型2例,Ss型1例,SⅠ型1例;O型11例,其中Oc型4例,Os型6例,OⅠ型1例。輕度歪鼻6例,中度歪鼻12例,重度歪鼻3例。曾經行鼻骨閉合復位術4例,伴有鼻竇炎3例。
1.2 手術方法 麻醉:局部麻醉12例,1%地卡因及麻黃素紗條鼻腔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眶下神經阻滯麻醉和鼻翼內側、鼻中隔膜部、鼻背及鼻旁皮下浸潤麻醉。氣管插管全麻9例。
切口與分離:根據(jù)歪鼻類型采用以下兩種切口,6例C型歪鼻在偏曲凹面?zhèn)茸銮锌?,沿鼻小柱內側? mm,從鼻小柱底向上達鼻尖部后向鼻翼側緣延伸2~3 mm。4例S型及8例O型歪鼻行鼻小柱V形切口,并沿鼻小柱側緣向上延伸達鼻尖部,再沿鼻翼內側緣向兩側延伸2~3 mm,皮下分離鼻尖部、兩側鼻翼和鼻背部,剝離鼻骨下端骨膜,制作上蒂向的含骨膜和鼻背深筋膜的舌形組織瓣。3例O型歪鼻行雙側唇齦溝切口徑路,分離暴露梨狀孔、鼻背軟骨、上頜骨額突和鼻骨。
鼻中隔成形術:鼻內窺鏡下,“C”形、“S”形鼻中隔偏曲,可分離凹側鼻中隔面,予垂直或水平條形軟骨切除、或十字形軟骨條切除,將“田”字形軟骨片壓至中線位,可使鼻中隔軟骨基本平直。不規(guī)則型鼻中隔偏曲(Ⅰ型),鼻中隔呈不規(guī)則畸形,須行雙側黏軟骨膜、黏骨膜的分離,此類型的鼻中隔常為骨折或軟骨折斷、斷裂后有纖維組織長入,故必須仔細剝離,謹防雙側對應部位穿孔。中隔軟骨下緣脫出犁骨溝,在平行切除多余部分后置回犁骨溝。中隔軟骨后緣舌狀突、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結合部有偏曲畸形,則可分離兩側黏骨膜篩骨垂直板或切除該部分,保留軟骨備用。對于”C”型歪鼻畸形外鼻軟骨段部分歪斜畸形者視鼻梁線的偏曲程度,游離鼻中隔軟骨的上緣和鼻背軟骨間的連接,暴露鼻骨錐,或切除寬側的鼻背軟骨條。
鼻骨錐處理:3例經雙側唇齦溝切口徑路和12例“V”型切口患者,用皮膚拉鉤牽拉含骨膜和鼻背深筋膜的舌形組織瓣,置入鼻內鏡,顯露鼻背軟骨、鼻骨、上頜骨額突,切斷纖維束或結締組織索,顯露畸形的鼻錐結構。用骨鑿鑿開或來復鋸鋸開鼻骨中縫和上頜骨額突根部,鉗夾或手法推移雙側鼻骨至中線正常對稱位置,若鼻骨偏斜嚴重,兩側鼻骨明顯不對稱可將偏斜側多余部分去除,視鼻梁線的偏曲程度,部分可切除寬側的鼻背軟骨條。6例單側切口者,鼻內鏡下經鼻中隔術腔暴露鼻骨錐,骨鑿鑿開鼻骨中縫和或上頜骨額突,用鼻骨復位鉗挑起凹陷側,錘擊壓下突起側。
鼻外形重塑:縫合舌形軟組織瓣,消除鼻背階梯畸形??p合雙側鼻背軟骨和中隔軟骨上緣,調整鼻梁呈直線形;必要時縫合雙側大翼軟骨內側腳和中隔軟骨頭部,調整鼻尖高度、中線位置和鼻孔形狀。查看鼻梁、鼻背、鼻尖部情況,必要時行鼻充填術。
固定:縫合切口后,止血膨脹海綿或凡士林紗條填塞,鼻背部用印模膏及紗布固定,頜面部棉枕加壓包扎。
術后應用止血、抗炎、支持等綜合治療,2 d后抽出凸起側鼻腔填塞物,5 d抽出凹陷側鼻腔填塞物,7 d拆除外固定及縫線。
1.3 術后隨訪及療效標準 術后3個月隨訪,觀察外鼻形狀及鼻腔通氣功能,并測量其偏離值。術后偏離值在2 mm以內為治愈;術后偏離程度下降1級為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測量數(shù)據(jù)采用表示,應用 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行配對資料的檢驗。
21例歪鼻患者術前測量偏離值為(5.46±2.05)mm,術后測量為(2.67±1.54)mm。經配對檢驗,手術前后歪鼻的偏離值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術后3個月隨訪觀察,歪鼻患者手術前后外觀上明顯好轉,兩側鼻腔通氣功能良好,治愈率為52.38%(11/21),有效率為85.71%(18/21)。
歪鼻畸形一直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分類及療效判斷標準,本組所采用的臨床分類法及療效標準參照了王佩華等[1]的標準,該方法的優(yōu)點:①使用方便、簡單明了。②規(guī)范化記錄。③對解剖畸形進行量化,便于對術前、術后療效的評價。
歪鼻畸形的解剖基礎主要為鼻骨錐體、鼻軟骨錐體畸形和鼻中隔偏曲有關,歪鼻矯正的關鍵是在矯正鼻外形的同時行鼻中隔的整形,這是保證獲得鼻外觀美學效果和鼻腔功能改善的前提。歪鼻畸形的矯正手術主要有鼻骨閉合復位術、鼻外徑路切開鼻骨復位術、鼻旁骨切開復位術及鼻中隔矯正術。歪鼻畸形矯正應遵循的5項原則[2]:①矯直鼻中隔。②鼻骨錐的截骨移位及駝峰等骨突的去除。③鼻側軟骨與鼻中隔間的軟骨支撐移植,以及軟骨移植重塑鼻尖等鼻支架。④鼻背的修飾性假體置入等。⑤鼻甲成形。
隨著鼻內鏡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鼻內鏡下鼻中隔成形術替代了傳統(tǒng)的鼻中隔矯正術:Hwang等[3]對ll1例患者的總結后認為鼻內窺鏡下鼻中隔成形術,縮小了粘骨膜下的切除范圍,使術后局部腫脹減輕,術后的復發(fā)率下降;在鼻內窺鏡下操作,手術過程變?yōu)榭梢曅?,使中隔后方的畸形也能清晰暴露,便于矯正。Cantrell等[4]認為鼻內窺鏡下局限性中隔成形術既包含了鼻中隔重建(Cottle中隔成形術),又包含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的部分內容。即使在“頭燈”下很難看見的骨性偏曲,也可在內窺鏡下用剝離子、銼刀切割。因此鼻內鏡下鼻中隔成形術視野清晰、微創(chuàng)、精確、并發(fā)癥少、療效好,近年來已代替了傳統(tǒng)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5]。
傳統(tǒng)的鼻整形術幾乎是盲目的技術,其療效取決于術者的視覺和手法的靈巧性,常導致意想不到并發(fā)癥的可能,影響手術的效果。鼻內窺鏡輔助下的鼻-鼻中隔成形術,可顯示鼻骨、上頜骨額突、鼻側軟骨、鼻中隔等組織結構。能在內窺鏡輔助下顯示從鼻骨表面剝離骨膜的過程,松解所有的牽拉力量,對鼻骨錐上的纖維束帶附著或瘢痕粘連,可進行徹底的松解,有效消除外力牽拉,精確切除鼻部的突起、精確地切開鼻骨[6]。與傳統(tǒng)的鼻整形術相比,內窺鏡并不改變既往的手術步驟,但使之變?yōu)榭梢暬倪^程而不用開放徑路。
部分歪鼻患者鼻內窺鏡從鼻孔內徑路很難完成精確的鼻骨側切術,而經雙側唇齦溝切口徑路,能很容易地暴露梨狀孔、上頜骨額突和鼻骨,并使用往復鋸簡單地完成鼻骨側切術,此手術進路暴露清晰,操作簡便。
鼻內窺鏡下鼻-鼻中隔整形術手術秉承了微創(chuàng)手術的原則,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視野清晰,操作精確,術中可避免損傷正常組織,減少了出血量,縮短了手術時間,同期能完成鼻內鏡下鼻竇手術,解決鼻整復和鼻腔功能的問題,此手術方法療效滿意,有廣泛應用前景。
[1] 王佩華,吳睛偉,孫藝淵,等.鼻-鼻中隔整形術治療部分外傷性歪鼻畸形.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23(7):407-409.
[2] JIN HR,LEE JY,SHIN SO,et al.Key maneuvers for successful correction of a deviated nose in Asians.Am J Rhinol,2006,20(6):609-614.
[3] Hwang PH,McLaughlin RB,Lanza DC,et al.Endoscopic septo.plasty:indications,technique.Andresults.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0(5):678-682.
[4] Cantrell H.Limited septoplasty fo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7,116(2):274-277.
[5] 游學俊,高起學,崔永華.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11):481-483.
[6] 陳小平,沈劍,楊甄宇.內鏡輔助歪鼻矯正術.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8,19(3):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