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鵬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評價是這門藝術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反映出一個教師的語言藝術、引導藝術和激勵藝術,是教師教學機智與高超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之目的在于弱化評價甄別與選拔的功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學生所獲得的最多的評價,是來自課堂上老師的賞識和同學的鼓勵。精彩的課堂評價語言,可以開啟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智,喚醒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引發(fā)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和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學習的情緒,有時甚至會對學生的行為產(chǎn)生終身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敝腔矍擅畹脑u價語言,能使課堂充滿生機,亮出精彩。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發(fā)生在教與學的全過程之中,決定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教學的效果。
如何把評價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催化劑呢?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jié)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發(fā)展。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用心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情感需要。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親和、信任和期待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和情感需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激勵學生的成就動機,這就是學生成長的陽光雨露。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動機,這是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和情感的需要。正如有位教育專家說,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賞識,被肯定。
新課程改革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在教學活動中,不僅強調(diào)學生要傾聽教師,更要強調(diào)教師傾聽學生,珍視學生的個人觀點、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并引導學生積極反思。同時,也要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互相傾聽和交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發(fā)掘他們的學習潛能,找尋學生所具有的閃光點,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才能。有時學生的思維開闊,常常會提出更為深刻的見解;有時學生所持意見與教師大相徑庭,這都是不可多得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若是“失聽”,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學的深入。
在課堂上,我們組織學生評價時,學生往往重“表達”而輕“傾聽”。怎樣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是我們自己要學會傾聽,只有主動傾聽學生實際表達的內(nèi)容,傾聽學生話語中的深刻含義,傾聽他們發(fā)言時反映的內(nèi)心情感,我們才能準確地把握學生闡述的觀點與要害、錯誤與精彩,從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教師要在傾聽中靜靜等待,敏銳捕捉,默默思考。教師的“肢體語言”往往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鼓舞學生的傾聽,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好教師不是喋喋不休地提醒學生“聽別人發(fā)言”,而是用問題驅(qū)動學生的行為。“我聽出問題來了,你們聽出來了嗎?”“多好的回答,誰能把他的話重復一次?”“這位同學聽得多認真啊,他能聽出‘話中有話’,真棒……”這樣的評價不但能起到激勵學生傾聽的作用,而且能把單向的傾聽與多向的對話結(jié)合起來。教師巧妙的評價,把學生的發(fā)言變?yōu)橥瑢W之間交流的話題;同時,教師傾聽的敏銳性和深刻性能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傾聽和思考。因此,課堂評價是藝術,傾聽則是藝術之中的精華。
有句教育名言:“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苯處熢谠u價學生時,要使用多種激勵性和富有智慧的語言,才能激發(fā)學生迫切表達自己觀點的熱情。我很欣賞這樣一句評價語:“老師和你想的一樣,你真棒!”若是顛倒一下人稱代詞,效果會怎樣?被評價的學生又作何感想?所以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欣賞學生,鼓勵差異,發(fā)展個性,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評價課堂。課堂上,文采飛揚,思想閃光,會點燃學生熱愛語文的火種,會催生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會啟迪學生感受語文智慧的光芒!
上海語文特級教師、基礎教育專家李強老師講到的一個教學案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在一次大型觀摩課上,有位老師用了這樣兩句話來評價學生:“據(jù)說,能夠運用比喻來表達思想的人是聰明的?!薄翱磥恚悴坏莻€聰明的人,更是個有智慧的人?!北稽c評的學生心花怒放,聽到點評的其他同學也深受鼓舞。這樣的評價遠比“好”“很棒”“不錯”這一類評價語言更能激勵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思考的快樂。可見,老師的評價所釋放出來的潛力是無窮的,也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
課堂評價也不一定單用語言,其實,教師一個溫柔的手勢、夸張的動作,一次由衷地鼓掌、高高豎起的大拇指,亦或贊許期待的目光,都可以帶給學生莫大的安慰與鼓勵,更能感染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燃起學生的期待和希望,也使課堂評價語發(fā)揮其超凡的高效作用。
精彩的語文課堂評價,需要教師把情感、個性等難以量化的部分置于視野之內(nèi),需要教師深厚的語言功底,機智的教學品質(zhì)。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評價真正成為激發(fā)學生奮進的動力,成為指點學生迷津的燈塔,成為啟發(fā)學生深思的鑰匙,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利劍,成為放飛學生靈性的翅膀。
多元性的課堂評價拒絕“唯一標準”,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多邊活動,教師不是課堂唯一的評價者,學生之間的評價是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思維活動起來的過程,更是學生學習體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成了真正的評價主人。老師在評價時,其他學生未必當回事認真體會,如果換個方式,學生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課堂上靈活多樣的評價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對自己課堂用語的修煉,語文課堂也更應該讓學生激情飛揚,思想閃光,個性張揚。人都是在激勵和鞭策下不斷獲得內(nèi)驅(qū)力而發(fā)展的,所以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進行即時評價,通過評價,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每一個同學的出色表現(xiàn)都給一聲喝彩,對每一次個性的表露都給予贊揚。這樣,在一次次的激勵中,學生會獲得不竭的發(fā)展動力,品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具有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當然,新課程強調(diào)課堂上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而忽視給學生適度的挫折、指正,那樣的評價是不負責任的,是不完整的。馬卡連柯曾說:“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提出堅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卞e誤,人皆有之,教師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負有引導的責任,要充分利用評價語的導向功能,引導學生在層層深入的思維活動中,獲得對知識的新奇感;引導學生在層層推進的情感中,與教材和教師產(chǎn)生共鳴感;引導學生在學習探究中,經(jīng)過挫折而獲得成功感;讓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發(fā)展。所以說,教師不僅要傾聽、賞識,更要判斷、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它融入每一堂課、每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要細心觀察,善于傾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以不同形式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得到創(chuàng)新的認可與評價的幸福。作為語文老師,更應該讓自己的評價語言閃現(xiàn)文學的光芒,不僅在語言的學習上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能在情感上感染、啟迪學生,使學生如沐春風。這樣,才能真正把評價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催化劑,也才能真正使語文課堂亮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