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淺論王安憶英譯作品的出版與傳播

        2013-01-31 08:14:40文/郝
        中國出版 2013年6期
        關鍵詞:出版界王安憶英譯

        文/郝 莉

        作為跨越新時期知青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及女性主義文學等不同文學浪潮的重要作家,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歷時之長、數(shù)量之眾、主題之豐富多變,在國內文壇均屬罕見。同時,她也是最早引起西方關注的中國作家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不斷有作品譯介到英語世界,引起持續(xù)而廣泛的關注,尤其是《長恨歌》的英譯本獲得很大反響和獎項肯定。對王安憶30年來英譯作品進行總結和分析,有助于我們了解英語世界對其作品持續(xù)關注的原因及變化,并進一步了解影響譯作出版與傳播的各種因素,更好地促進我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

        一、王安憶英譯作品出版情況

        王安憶的英譯作品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主要以北京的《中國文學》雜志及熊貓叢書與香港的《譯叢》為媒介,以向西方輸出的方式推介作品。第二類為西方的出版商從中國引入的作品。

        1.國內出版機構的對外推介

        自上世紀80年代初在國內聲名鵲起,王安憶的作品便通過各種渠道同步譯介到西方。1981年,她的短篇小說《小院瑣記》便在我國主要向西方推介當代文學的英文雜志《中國文學》(Chinese Literature)出版,隨后選入1982年出版的熊貓叢書之一《七位當代中國女作家》(Seven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Writers)。1988年,熊貓叢書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說集《流逝》(Lapse of Time),其中收錄了除《小院瑣記》外的五個短篇《本次列車終點站》《雨,沙沙沙》《舞臺小世界》《墻基》《人人之間》與一部中篇小說《流逝》,并于2004年再版中增添了曾發(fā)表于1992年《中國文學》的短篇《妙妙》。1991年英國翻譯家艾美霞(Martha Avery)翻譯了另一版本的《流逝》(The Flow)并以單行本形式于倫敦出版。上海新聞出版發(fā)展公司是另一家中國專業(yè)的對外出版公司,近年來致力于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翻譯出版了大量中國傳統(tǒng)文學文化及當代文學作品,2010年出版了王安憶的短篇小說集《小酒館》。另外,創(chuàng)辦于2011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雜志《路燈》(Pathlight)也在2012年第2期發(fā)表了王安憶近期的短篇小說《黑弄堂》。

        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中譯英文學期刊《譯叢》(Renditions)是另一個向西方推介中國文學的重要期刊,翻譯發(fā)表了王安憶的《小城之戀》與《荒山之戀》等中篇小說并以單行本出版。另外,期刊還發(fā)表了《雀鳩一戰(zhàn)》《名旦之口》《叔叔的故事(節(jié)選)》和《街燈底下》等短篇小說與長篇節(jié)選。

        2.西方出版界的譯介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西方出版界與翻譯家也對王安憶的重要小說作品進行了譯介,《小鮑莊》在國內文學界引起轟動之后,英譯版Baotown隨即于1985年在紐約出版,1992年《錦繡谷之戀》也由著名英國漢學家杜博妮 (Bon nie McDougall)翻譯并于紐約出版。而她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長恨歌》則于2008年由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譯介出版。為了使西方社會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本人及作品,美國康奈爾大學于2010年出版了Years of Sadness: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 of Wang Anyi(《憂傷的年代:王安憶自傳作品選集》),其中選譯了王安憶記錄生活與寫作中的個人情感的兩部中篇自傳體小說《烏托邦詩篇》與《憂傷的年代》,以及一篇散文《女作家的自我》。目前,王安憶的長篇小說《米尼》正在翻譯中。

        此外,大量海外漢學家與翻譯家編輯出版的中國作家作品集均收錄了王安憶的作品。1988年由劉年玲主編的The Rose Coloured Dinner(《玫瑰色的晚餐》)收錄了她的早期短篇作品《朋友》(Friends)。短篇小說《老康歸來》有Lao Kang Came Back和Lao Kang is Back兩個譯本,分別收錄于1989年美國蘭登書屋出版的Spring Bamboo: A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hort Stories(《春竹: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選》)和1991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The Time is Not Ripe: Contemporary China’s Best Writers and Their Stories(《時機尚未成熟:當代中國最優(yōu)秀作家作品選》)。中篇小說《弟兄們》(Brothers)也有兩個譯本,分別收錄于1994年出版的I Wish I were a Wolf: The New Voice in Chinese Women’s Literature(《我希望我是狼:中國女性文學新作》)和2001年出版的Red is not the Only Colour: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on Love and Sex between Women, Collected Stories(《 紅 不 是唯一的顏色:當代中國女性之間的愛與性作品選》)。2003年出版的The Mystified Boat and Other New Stories from China(《迷舟及其他中國故事》)選譯了《藝術家之死》(The Death of an Artist)。同年出版的Dragonflies: Fiction by Chinese Wome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蜻蜓:二十世紀中國女性作品》)則收錄了《姊妹們》(Sisters)。2007年由著名美國漢學家葛浩文編輯的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哥倫比亞當代中國文學選集》)收錄了長篇小說《富萍》的第一章《奶奶》(Granny)。

        二、王安憶譯作副文本的特征

        副文本(paratext)的概念是由法國文論家杰拉德·熱奈特(Gerard Genette)提出的,意為“在文本與讀者之間起著協(xié)調作用的、用于表現(xiàn)作品的一切語言及其他材料(序、跋、標題、扉頁獻詞、插圖)和其他大量中介現(xiàn)象”。熱奈特進一步對副文本進行分類,將其分為內副文本(peritext)與外副文本(epitext)。前者主要包括文本標題、副標題、序、跋、出版信息、扉頁獻詞等,后者包括作者及出版者等提供的文本相關信息,如評論、訪談、作者日記等。[1]據(jù)此,譯作的副文本則包括譯序、譯跋、注釋等內副文本與對原作者與譯者的評介、訪談、譯作評論、獲獎信息及其他譯作接受資料等外副文本。對譯作副文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體現(xiàn)了譯者與出版商的翻譯動機、翻譯策略、對作品的選擇傾向與理解,并且有助于了解譯本所處的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讀者的接受環(huán)境與接受能力,幫助我們了解制約譯作出版與傳播的各種因素,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學在西方的出版與傳播。

        王安憶的英譯作品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自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30余年間不斷有譯作問世,在西方文學界引起很大反響。通過對其主要譯作的序、引言、副標題等內副文本與譯作評論、作者訪談、獲獎信息等外副文本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出版界與評論界對其作品的關注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對作品文學價值的重視與肯定。大多數(shù)副文本均高度評價王安憶的文學成就,并對作品的寫作風格進行賞析。各種獎項的提名亦是對王安憶在世界文學中地位的肯定。其次是社會歷史方面。她的作品,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知青文學與尋根文學背景下的作品如《流逝》《小鮑莊》等多與社會現(xiàn)實息息相關,有助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第三個方面主要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關注其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刻畫,并挖掘其作品中的女性主義思想。

        1.文學價值角度

        王安憶是世界文壇中獲得廣泛肯定的中國作家之一,是《哥倫比亞當代東亞文學指南》(Columbia Companion to Modern East Asian Literature)系統(tǒng)介紹的唯一的中國當代女作家。書中專設一節(jié)對王安憶的主要作品進行了評述。

        對王安憶作品文學價值的重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外界更多地關注其作品的社會歷史意義,而對文學價值的討論相對較少。近幾年來其作品的文學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長恨歌》的英譯本出版后,評論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敘事手法與寫作風格方面,作品獲得多項文學獎的提名,奠定了王安憶在世界文壇的位置。

        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其作品的文學價值便得到西方評論界的肯定。艾琳·維特赫爾(Irene Wettenhall)在對1982年熊貓叢書出版的《七位當代中國女作家》的評論中,便指出這些故事“真誠并且沒有陳詞濫調”“有很高的文學價值”。[2]而《小鮑莊》作為歷史小說更是得到評論界的一致稱贊。 阿梅爾·侯賽因(Aamer Hussein)認為這部作品是近十年翻譯為英文的最好小說之一,并對作品的寫作手法與技巧進行了深入探討。[3]瓦萊麗·麥納(Valerie Miner)指出這部作品寫作手法熟練、新穎、幽默,并且盛贊譯文優(yōu)美、地道,展示了原作的智慧。[4]由于其本身較高的文學價值以及譯文的精湛文筆,這部作品進入洛杉磯時報年度佳作獎(Los Angles Times Book of the Year)的最終候選名單。

        譯者亦常常通過譯者序、跋等文字表達自己對原作的看法,為讀者提供閱讀指導。王安憶作品多由西方著名的漢學家與翻譯家進行譯介,不僅保證了譯作的質量,并且他們對作品的評價亦對作品在目的語文化中的流通產生影響?!痘纳街畱佟酚上愀壑g家、《譯叢》(Renditions)主編孔慧怡(Eva Hung)翻譯。在譯者前言中,孔慧怡便指出這部作品表現(xiàn)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她對男性女性角色的理解,情感豐富的語言以及幽默感”。[5]《錦繡谷之戀》的譯者杜博妮也在前言中盛贊作者的文學創(chuàng)造力,認為她對女性特質的復雜性的描寫深度在中國文學史上實屬罕見。[6]

        于2008年出版的《長恨歌》英文版是王安憶在英語世界最具分量的一部作品。作品出版后,格雷戈里·麥考密克(Gregory McCormick)認為《長恨歌》英譯本的出版標志著大多數(shù)西方文學讀者在看待中國的方式上的一個重要發(fā)展,表現(xiàn)為更為注重作品的文學價值。[7]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代表作品,于1995年發(fā)表之后,在國內引起轟動,暢銷一時,并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獎、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等多種榮譽和獎項。早在這部作品譯為英文之前,便有許多漢學家及文學評論家對這部作品進行了介紹與評論,認為這是王安憶最好的作品之一。這些研究無疑為作品的成功譯介奠定了基礎。哈佛大學著名漢學家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教授對這部小說贊譽有加,在他的努力下,促成了英譯本的出版。學者張旭東(Xudong Zhang)也認為《長恨歌》是中國20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并且在對上海的表現(xiàn)上有重大的突破。[8]

        《長恨歌》英文版出版之后,受到西方評論界廣泛的贊譽,故事的敘事手法獲得文學界的一致肯定。《出版人周刊》認為它是“結構精美的循環(huán)式敘事,角色類型與事件在城市變幻的背景下重復發(fā)生的方式令人難以忘懷”。[9]《紐約時報書評》認為“王安憶對女主角的復雜而深入的描繪最好地展示了她的作家天賦”。[10]江寶釵與羅林(Baochai Chiang & J.B.Rollins)則認為王安憶對事物和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不亞于左拉(Zola)、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伊迪絲·沃頓(Edith Wharton),但她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那就是她“對弄堂的微妙變化的看法以及對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零星思考,不僅僅是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11]。當然,作品受到好評與譯者的出色表現(xiàn)也是分不開的。這部作品的譯文也獲得了文學界的贊譽與認可。弗朗辛·普洛斯(Francine Prose)指出“白睿文與蘇珊·陳(Michael Berry & Susan Chan)的優(yōu)美翻譯……使我們了解為什么王安憶是華語世界最廣受好評的作家之一”。[12]兩位譯者也憑借這部作品獲得了2008年度Lois Roth Award for a Translation of a Literary Work(洛依斯·羅斯文學作品翻譯獎)的榮譽獎。而王安憶本人也因這部作品本身的杰出成就與成功的英譯,獲得2009年Newman Prize for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紐曼華語文學獎)的提名,并于2011年獲得英語世界最高小說獎項布克國際文學獎的最終候選人提名,成為為數(shù)不多的具有國際聲譽的中國作家之一。

        2.社會歷史角度

        自上世紀70年代末起,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與西方在經濟文化各方面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西方對中國的社會狀況與發(fā)展也表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其中一種方式便是通過英譯當代中國文學來了解中國的社會。因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品的社會歷史意義是西方最為主要的關注點。斯嘉麗·程(Scarlett Cheng)便指出,“西方人之所以關注中國的文學作品,是因為想要從文學中了解中國這個遙遠而重要的國家”,而王安憶的這些作品“給西方人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當代社會的獨特視角”。[13]

        從這個角度看來,王安憶的英譯作品集《流逝》所選的七個故事均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在西方評論家看來,這些作品多表達了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與價值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有助于了解中國當時社會中普通人的生活。這部作品“新穎、有個性而且幽默,令人信服地描述了上海隱秘地日常生活:擁擠狹小的房子,極度擁擠的公交車,令人苦惱的家庭關系以及缺乏交流的孤獨”[14]。

        《小鮑莊》是王安憶美國之行回來后的第一部中篇作品,也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的尋根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引起了國內批評界對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尋根思想及人類歷史命運的大討論。在西方評論界,這部作品也被放在歷史背景中進行解讀。瓦萊麗·麥納認為王安憶“和許多其他當代中國作家一樣,考慮的是集體和歷史中的個人”。而在侯賽因看來,這部作品是“一部關于中國農村生活的半現(xiàn)實主義、半寓言故事”。[15]

        進入新世紀以來,西方與中國的交流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不再迫切需要通過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了解中國社會。因此在英譯作品中,文學價值超過社會歷史意義更加受到重視。當然作品中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仍然是一個關注點?!堕L恨歌》的英文版在原標題的基礎上添加了副標題A Novel of Shanghai(一部上海的小說),無疑將女主角與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緊密相連。倫敦大學亞非學院Michal Hockx教授便在評論中突出了“上?!边@個城市主題,稱添加這個副標題是“合理的選擇”。他認為這部小說的主要目的便是要表現(xiàn)上海這座城市從戰(zhàn)后至80年代中期的歷史,“在很多方面,這部小說是教科書式的完全意義上的‘城市小說’”。[16]而對其最近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小酒館》,出版社在介紹中表示這些作品是對上海普通人生活的“現(xiàn)實、感性、生動且引起共鳴與回憶”的描繪。

        3.女性主義角度

        作為新時期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憶作品中對性別關系的描寫及包含的女性主義思想亦引起西方出版界與評論界的興趣,尤其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988年她接受了美國學者王政(Wang Zheng)的采訪,與之集中討論了她對女性主義的理解及對中國女性的看法,并且認為西方傾向于從女性主義視角對中國女性作家進行研究。采訪中她否認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但承認自己的作品更重視女性角色的刻畫,并且認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堅韌的性格。同年她在荷蘭萊頓大學接受了愛麗絲·德·容與安妮·塞茨克·凱澤(Alice De Jong & Anne Sytske Keyser)的采訪,討論了男性作家與女性作家的區(qū)別、中國女性的生活現(xiàn)狀及自己的看法。1989年出訪美國時她接受了美國女性主義雜志Off Our Backs的采訪,介紹自己的作品《流逝》中的女性角色,并且探討了中國女性所面臨的問題。

        同時,西方評論界對王安憶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女性主義思想也進行了挖掘和分析。雖然其早期作品中女性主義思想并不明顯,西方評論家仍從女性主義視角對她的作品進行了解讀。阿梅爾·侯賽因認為《流逝》中的故事是“對控制中國女性生活的雙重道德標準和差異進行批判性的揭示”。在她看來,即使在以男性人物為主的歷史小說《小鮑莊》中,也體現(xiàn)了女性主義的思想,其中的女性人物“強大而堅韌”“真誠地對待她們的親人,尤其是她們自己”。大姑、小翠,甚至跳水身亡的瘋女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重塑了她們自己和男人的生活,從而造福于一個更好的世界”。[17]杜博妮則認為雖然王安憶“不是西方理解意義上的女性主義者”,但是在“三戀”系列作品中,“女主角都是關系中支配性的一方,也是故事的中心”。[18]評論還對小說中表現(xiàn)的女性優(yōu)越于男性的觀點進行了闡述。在《荒山之戀》中,“對大提琴家(男主角)的妻子與情人的描寫明確地表達了她認為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強大的思想”。[19]而《小城之戀》中,“對女性性欲望(sexuality)的肯定最終是對女性創(chuàng)造性的肯定。故事中的女性主義思想及其與女性作家的特殊聯(lián)系是顯而易見的”。[20]邵葆麗(Sabaree Mitra)則認為《小城之戀》的女主角擺脫了傳統(tǒng)老套的女性被動形象,開拓了新的局面,在這個過程中,王安憶“有效地顛覆了男權為主的性別權力關系”。[21]

        新世紀以來,美國著名華裔女性主義學者王玲珍(Lingzhen Wang)等翻譯的王安憶自傳作品集《憂傷的年代》是一部介紹王安憶寫作情感歷程重要作品。在長達10頁的前言中,王玲珍系統(tǒng)介紹了王安憶在自傳寫作中所體現(xiàn)的其作為女性和作家的自我成長心理歷程,并認為她的自傳寫作直接影響了新一代的女性作家如陳染、林白、衛(wèi)慧、棉棉等。

        三、結語

        從王安憶英譯作品的出版情況及對其譯作副文本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出版界對其作品的持續(xù)關注點主要是文學價值。有些具有噱頭但文學質量不高的作品雖然有可能暢銷一時,但不具備真正進入世界文壇的實力,不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當然,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西方出版界的一個重要關注點。尤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于對中國近幾十年的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了解的需要,西方對中國當代作品的社會歷史意義更為重視,而較為忽視文學價值。而作為女性作家,王安憶的性別身份及作品中的女性主義思想也是西方出版界與評論界的興趣所在。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總體實力大大增強,中西雙方都希望在文學文化方面加強交流,不僅向中國介紹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也同時向世界輸出推介中國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在此背景下,英語世界對中國文學作品的選擇從過去的更注重作品社會歷史意義逐漸轉變?yōu)閮A向于文學價值高的作品,并且非常重視翻譯的質量。隨著一些重要作品的英譯,中國作家的文學成就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獲得世界文學界的贊譽和獎項肯定,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莫言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另外,韓少功、蘇童、畢飛宇等作家的作品都受到廣泛好評。莫言與韓少功分別獲得了2009年與2011年的紐曼華語文學獎,蘇童也獲得2011年布克國際文學獎的提名,而這些獎項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作家在世界文壇日益重要的位置。世界文壇對中國作家的重視與認可為我國推動當代文學對外出版創(chuàng)造了良好氛圍,中國出版界亦充分利用此契機,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通過各種渠道向西方譯介優(yōu)秀的當代文學作品。

        各國出版界間的合作是推動翻譯出版的一個重要因素。于2007年成立的漢英文學翻譯網站Paper Republic(紙上共和國)為作者、譯者、出版商及讀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大力地推動了中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在西方的傳播。英國哈維爾·塞克出版公司(Harvill Secker)的編輯麗貝卡·卡特(Rebecca Carter)指出在西方出版界,不同文化的編輯間的友誼可促進書籍的翻譯出版是一項共識。而許多年來中國出版界一直被隔絕在外[22]。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積極與西方出版界聯(lián)系交流,獲得了更多的合作機會。2011年年初英國文化委員會在Paper Republic的幫助和安排下,訪問中國出版界,期望通過中國國內的聯(lián)系渠道譯介中國本土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而2012年舉行的London Book Fair(倫敦書市)的市場焦點也定位為中國。

        這些合作與交流都顯示了中國在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指導下,向世界推廣中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決心,以及西方文學及出版界對中國文學的巨大興趣。相信在中西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文學作品的英譯必將在數(shù)量與質量方面都得到更迅速地發(fā)展,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壇上也必將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注釋:

        [1]Gerald Genette.Paratexts Thresholds and Interpret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Irene Wettenhall.Review: Seven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10 (Jul., 1983) p178

        [3]Aamer Hussein.Catalysts of Change.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1, No.3(Jul., 1989), p217-218

        [4]Valerie Miner.After the Deluge.The Nation, March 19, 1990, p390

        [5]Eva Hung.Introduction, Love on a Barren Mountain, Renditions Paperbacks, 1991, pX

        [6]Bonnie S.McDougall.Brocade Valley.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92, pVI

        [7]Gregory McCormick.Review: 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http://quarterlyconversation.com/the-song-of-everlasting-sorrow-by-wang-anyi-review

        [8]Xudong Zhang.Shanghai Nostalgia: Postrevolutionary Allegories in Wang Anyi’s Literary Production in the 1990s.Positions 8: 2 (2000), p369

        [9]Review: 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A Novel of Shanghai, Publishers Weekly, Jan.28, 2008 http://www.publishersweekly.com/978-0-231-14342-4

        [10]Francine Prose.Miss Shanghai.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May 4, 2008

        [11]Baochai Chiang & J.B.Rollins.Review: 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A Novel of Shanghai.World Literature Today, May-June 2009, p65

        [12]Francine Prose.Miss Shanghai.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May 4, 2008

        [13]Scarlett Cheng.More than the Basics.Belles Lettres, Vol.4, Issue 2

        [14]Aamer Hussein.Roots and affinities.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1, No.4, Ethnicity in World Politics (Oct.1989), p301

        [15]Aamer Hussein.Catalysts of Change.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1, No.3(Jul., 1989), p217

        [16]Michel Hockx.MCLC Resourse Center Publication, Oct., 2009.http://mclc.osu.edu/rc/pubs/reviews/hockx.htm

        [17]Aamer Hussein.Catalysts of Change.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1, No.3(Jul., 1989), p219

        [18]Bonnie McDougall.Introduction, Brocade Valley.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92, pVI

        [19]Caroline Mason.Review: Love on a Barren Mountain.The China Quarterly, No.129 (Mar., 1992), p250

        [20]Sylvia Chan.Review: Love in a Small Town.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26(Jul., 1991), p209

        [21]Sabaree Mitra.Activism of Chinese Women Writers during Reform and Globalization.http://www.asianscholarship.org/asf/ejourn/articles/sabaree_m1.pdf

        [22]Rebecca Carter.Chinese Whispers.London Fair Dealer, Apr.12, 2011

        猜你喜歡
        出版界王安憶英譯
        中秋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國際暢銷書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國的出版及傳播分析
        出版界與圖書館界閱讀推廣合作研究
        傳媒論壇(2020年7期)2020-09-02 09:10:23
        要目英譯
        社會科學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譯
        悲劇與救贖——談王安憶“三戀”中的女性救贖之路
        出版家、理想主義及其他——讀《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訶德》隨感
        王安憶小說病象報告
        文學自由談(2016年3期)2016-06-15 13:00:50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xxxxx|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 精品露脸熟女区一粉嫩av| 日本做受120秒免费视频| 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 色婷婷色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国产成人精品av| 久久精品国产热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 骚小妹影院|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无| 日本一区人妻蜜桃臀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下载|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欧美伊人亚洲伊人色综|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国产在线观看91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无码| 欧美日韩区1区2区3区|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中文在线中文a| 欧美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地址 |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1美女片黄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137片内射视频播放 | 欧美性一区| 亚洲av少妇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好男人社区影院www| 99热这里只有精品3| 少妇人妻偷人中文字幕|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av网址不卡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