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超
邵東縣人民醫(yī)院,湖南邵陽 422800
靜脈輸液是危急重癥新生兒進行搶救用藥和靜脈營養(yǎng)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靜脈通道的及時建立并保持暢通,是事關搶救成敗的關鍵[1]。小兒頭皮可供選擇的靜脈豐富,哭鬧時靜脈充盈更為明顯,故以往多采用經頭皮靜脈穿刺方法,但危急重癥新生兒入院時往往因高熱、脫水、血壓降低等造成外周循環(huán)不良,小靜脈不顯露,從而引起穿刺困難而加重患兒痛苦,影響搶救效果[2]。為尋找新的靜脈穿刺途徑,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搶救時間,2009年1月—2011年12月,該院在危急重癥新生兒搶救中采用經胸腹壁靜脈穿刺置入留置針方法,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共200例,男124例,女76例,日齡10 mim~7 d,平均45 h,體質量1168~3245 g,平均2135 g;其中窒息復蘇后新生兒52例,急性肺炎72例,呼吸窘迫綜合征32例,肺透明膜病24例,捂熱綜合征20例,均為首次急診入院。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患兒的性別、日齡、體質量及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靜脈留置針均采用24G-Y型密閉式留置針[3],采用3M敷貼,操作均由同一高年資護士進行,穿刺方法采用單純外套管推入法[4]。觀察組采用經胸腹壁靜脈穿刺方法:患兒取仰臥位,暴露胸腹壁,選擇充盈度較好且走向相對較直的靜脈,常規(guī)消毒后,以左手中、拇指繃緊穿刺點兩端皮膚,右手持針與靜脈正上方呈45~50°角[5],于其吸氣末迅速刺入皮膚,待呼氣末再迅速刺入靜脈,抽回血后降低角度前行2 mm,助手輕輕推入少量生理鹽水,如局部無隆起,可拔出針芯,采用邊推注邊送管的正壓送管法將導管送入靜脈。對照組采用經頭皮靜脈穿刺方法,按常規(guī)方法操作。穿刺成功后,以消毒點為中心,對周圍皮膚及Y型軟管座和部分長導管進行常規(guī)消毒,于穿刺點周圍及軟管座下面放置無菌紗布,予3M敷貼進行固定。
記錄兩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操作時間(從尋找血管至留置針固定完畢)。
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2.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為95.00%,對照組為6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三次穿刺未成功的6例患兒改為胸腹壁靜脈穿刺方法后均1次性穿刺成功。觀察組的操作時間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l。
表1 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成功率及操作時間比較[n(%),(±s)]
表1 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成功率及操作時間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n 一次成功 二次成功 三次成功 操作時間(min)觀察組 100 95(95.00)* 5(5.00) 0 1.0±0.7*對照組 100 65(65.00) 22(22.00) 7(7.00) 2.0±0.6
靜脈輸液是危急重癥新生兒進行搶救用藥和靜脈營養(yǎng)的主要途徑之一,建立靜脈通道的操作快捷、準確、省時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而血管的選擇與穿刺成功率有很大關系。由于大多危急重癥新生兒及早產兒的反應低下,不會哭鬧,且多伴有高熱、脫水、缺氧、酸中毒甚至呼吸循環(huán)衰竭等,導致外周血液循環(huán)不良,皮膚發(fā)紺、頭皮靜脈不明顯,經頭皮靜脈穿刺操作時護士肉眼難以看到血管,雙手觸摸不及靜脈溝,增加了其操作時的心理壓力,多次反復穿刺不成功將嚴重延誤搶救時機,甚至危及患兒生命。而新生兒胸腹壁薄弱,皮下脂肪少,靜脈顯露相對清晰,走向相對較直,且其解剖表淺、彈性好、位置平坦、固定牢靠,另外由于其距離心臟較近,血管充盈度相對較好,因此穿刺容易成功,符合“動作迅速,分秒必爭”的搶救原則。本研究中,觀察組的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為95.00%,對照組為6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的操作時間少于對照組(P<0.01)。結果顯示,經腹壁靜脈置入留置針可提高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減少操作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是新生兒搶救實行靜脈穿刺的一種很好的選擇。
[1]吳瑞榮,靳英華,田素珍.經胸腹壁靜脈置入留置針搶救急危重癥新生兒[J].護理學雜志,2009,24(11):42-43.
[2]林志波,張南山,楊民招,等.臍靜脈置管術與周圍靜脈留置針在危重新生兒搶救中應用比較[J].當代醫(yī)學,2009,15(6):23-24.
[3]陳紅.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yī)藥,2006,28(12):1226-1227.
[4]黃詠梅,鄭淑秀,錢愛麗.穿刺方法與靜脈充盈度對留置針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8):48-49.
[5]李艷妮.小兒靜脈穿刺成敗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