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漢語學(xué)齡前兒童正字法意識的發(fā)展*

        2013-01-31 03:54:52畢鴻燕
        心理學(xué)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測驗部件漢字

        錢 怡 趙 婧 畢鴻燕

        (1中國科學(xué)院心理研究所 行為科學(xué)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01) (2中國科學(xué)院大學(xué),北京 100049)

        1 前言

        兒童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是廣大心理學(xué)家、教育學(xué)家都關(guān)心的問題,那么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兒童是否已經(jīng)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呢?“讀寫萌發(fā)”(emergent literacy)的觀點認為,讀寫能力的習(xí)得從童年早期就開始發(fā)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連續(xù)體,在閱讀與前閱讀(prereading)之間并沒有清晰的分界線,因此閱讀能力并不是兒童進入學(xué)校之后才開始發(fā)展的。有關(guān)傳統(tǒng)讀寫形式的技能、知識和態(tài)度都是讀寫萌發(fā)的組成部分(Teale & Sulzby,1986;Lonigan,Burgess,& Anthony,2000)。拼音文字的研究指出,口語能力、語音加工技能和文字知識是讀寫萌發(fā)技能的成分,是與學(xué)前兒童日后單詞解碼能力息息相關(guān)的三大因素(Whitehurst & Lonigan,1998)。早在 1986年,Goodman就指出,學(xué)前兒童普遍具有文字意識(print awareness),并且文字意識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fā)展,這里的文字意識即指文字知識。文字知識(print knowledge)包括對字母、字母的書面規(guī)則、文字內(nèi)容的功能等的認識以及對字母與圖畫的區(qū)分等,文字知識能夠預(yù)測未來的閱讀能力(Lonigan et al.,2000)。Levy,Gong,Hessels,Evans,和Jared (2006)對48~83月齡的兒童進行了一系列文字知識的測驗。測驗內(nèi)容包括單詞形狀(如區(qū)分線條圖、圖片、空間間距等)、單詞元素(區(qū)分數(shù)字與字母共同組合的非詞、字母顛倒的非詞等)和拼寫規(guī)則(如區(qū)分全部由元音或輔音組成的非詞、同音假詞等)等方面。結(jié)果顯示文字知識各成分的成績都有非常顯著的隨年齡增長的趨勢,并且單詞元素和拼寫規(guī)則能有效預(yù)測字母和單詞閱讀的能力。然而,漢語的關(guān)于早期閱讀能力的研究比較少。已有研究主要關(guān)注學(xué)前兒童語音意識發(fā)展(Shu,Peng,& McBride-Chang,2008),閱讀相關(guān)知識、識字能力及故事理解水平(周暉,張豹,2008),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早期讀寫能力影響(陳曉,周暉,趙瑾東,2010)。但是鮮有直接考察早期讀寫技能成分—— 文字知識的,然而拼音文字的研究已經(jīng)指出文字知識對未來的閱讀能力有重要影響(Lomax& McGee,1987),是早期閱讀必要的組成部分(Clay,1993)。因此研究漢語學(xué)前兒童的文字知識的發(fā)展具有必要性,對未來的閱讀教育具有指導(dǎo)性意義。

        相對于拼音文字,漢語有其語言特異性,漢字是通過筆畫和部件在空間的組合以及位置的變化形成的平面圖形(王娟,張積家,謝書書,袁愛玲,2011)。Chen,Allport和 Marshall (1996)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漢字是否相似的判斷速度受到部件數(shù)的影響,而不受筆畫數(shù)影響,因此他們認為漢字的正字法單元是部件,而非筆畫。這一觀點也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認同(彭聃齡,劉穎,陳鷹,1996; Perfetti,Liu,&Tan,2005)。黎紅和陳烜之(1999)發(fā)現(xiàn)當目標字與刺激字部件相同時,被試常把目標字誤認為刺激字,表明在漢字的早期加工中存在對部件的分析與整合,部件本身的特性對漢字識別起重要作用。周新林和曾捷英(2003)證實了漢字早期字形識別過程中的部件數(shù)效應(yīng)。他們認為,筆畫雖然可以作為加工單元,但其獨立功能并不明顯。他們提出了漢字識別的部分線索模型,認為部件可以作為漢字的部分線索,能夠促進漢字識別。部件中介假設(shè)把部件在漢字識別中的作用提到了重要位置,認為合體漢字的字形識別必須以部件識別為基礎(chǔ),即在特征和整字之間存在一個部件加工水平。部件覺察器的活動是溝通特征與整字信息聯(lián)系的中介(Ding,Peng,&Taft,2004)。早在1996年,就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識字水平較高的兒童加工操作漢字偏旁部首并組合成正確漢字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識字水平較差的兒童,因此他們認為兒童對漢字部件的操作水平是影響漢字認知效果的重要因素(劉鳴,1996)??梢?部件對漢字認知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

        部件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構(gòu)造,才能得到普遍接受的漢字,這種規(guī)則即“正字法規(guī)則”,也就是“使文字的拼寫符合標準的方法” (李虹,彭虹,舒華,2006)。正字法技能對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Ho,Chan,Lee,Tsang,& Luan,2004; Tong,McBride-Chang,& Shu,2009)。Leong,Loh,Ki和 Tse(2011)提出,正字法知識是指對漢字部件的位置規(guī)則以及其作為聲旁或形旁的功能的認識。由于漢字字形結(jié)構(gòu)的層次性,漢字的正字法意識也相應(yīng)地包括幾個不同的層次。首先,漢字是由部件組成的,因此學(xué)習(xí)者應(yīng)該能夠辨認哪些部件是真實存在的,哪些部件是不存在的; 有些部件位置比較靈活,比如“口”,有的部件位置卻是固定的,只能出現(xiàn)在漢字的某一個位置,比如“亻”,因此學(xué)習(xí)者還要具有對部件位置正確與否的認識; 不同部件可以組合成上下、 左右、 包圍等不同結(jié)構(gòu)類型的漢字,那么就有結(jié)構(gòu)意識,也可稱作組合規(guī)律意識(舒華,1997;郝美玲,2007)。本研究在考察學(xué)前兒童的正字法意識發(fā)展時,主要關(guān)注兒童對單部件和部件組合的認知能力。其中,單部件意識測驗集中于單部件的文字知識方面,即上文提及的正字法意識的第一層次。而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主要關(guān)注兒童對部件位置以及部件組合規(guī)律的認識,也就是上文提及的正字法意識的后兩個層次。

        多個真實部件構(gòu)造成為漢字需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這就涉及到上述正字法意識概念的第二、三層次。只有把部件置于合法的位置,并且按照一定的結(jié)構(gòu)構(gòu)造起來,才能構(gòu)成合法的漢字。Chan和Nunes (1998)年的研究中,提到了兒童語言學(xué)習(xí)時需要意識到語言的形式特征(formal characteristics)和功能特征(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前者是指語言元素的類型和位置,后者與語言元素所傳達的信息有關(guān)。具體到漢語中,前者可以表現(xiàn)為部件類型的固定位置要求,即形旁常出現(xiàn)于左側(cè),而聲旁常在右側(cè),如果某字部件位于錯誤的位置,即違反了形式規(guī)則(formal constraint)。前人關(guān)于形式特征意識的研究較多,一般采用部件位置錯誤的漢字作為非字材料。他們發(fā)現(xiàn)一年級兒童對部件位置錯誤非字的正確拒絕率已顯著高于假字(Chan & Nunes,1998; 李娟,傅小蘭,林仲賢,2000; 李虹等,2006),說明一年級兒童已具有一定的形式規(guī)則意識。然而學(xué)前兒童卻還不能分辨位置錯誤的非字(Chan &Nunes,1998; 李虹等,2006)。但Luo,Chen,Deacon和Li (2011)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漢語學(xué)前兒童對假字和位置錯誤非字分辨測驗的成績已經(jīng)達到 8分(總分12分),說明學(xué)前兒童已經(jīng)發(fā)展出一定的部件位置合法性的認識。這一結(jié)果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可能與指導(dǎo)語有關(guān),Luo等的研究中要求被試判斷刺激是不是像一個字,Chan和Nunes (1998)和李虹等(2006)的研究中要求被試判斷是不是一個真字,顯然后者的難度更大,這可能影響了被試的反應(yīng)。以上這些研究中非字都是改變部件所在位置構(gòu)成的,即將常在左側(cè)的形旁置于右側(cè)或?qū)⒊T谟覀?cè)的聲旁置于左側(cè),主要考察的是正字法知識的第二層次,即部件的位置意識。然而,80%以上的漢字是形聲字(李燕,康加深,1993),由形旁和聲旁共同構(gòu)成,形旁提示整字語義信息而聲旁提示語音信息。漢字通常由形旁和聲旁共同構(gòu)成,傳達漢字語義和語音信息(Shu,Chen,Anderson,Wu,& Xuan,2003)。如果某字只有形旁或者聲旁一類部件,語音或語義的提示作用就不完整了,就違反了功能規(guī)則(formal constraint)。部件的位置和功能對漢字認知都有重要的作用(Feldman & Siok,1997),對于部件組成漢字時的功能規(guī)則卻少有研究考察。本研究中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中包含三類刺激材料:假字、兩形旁組成的非字以及形旁和聲旁組成但位置錯誤的非字。假字和非字都是字典中不存在的,它們的差異僅僅在部件位置和功能是否存在錯誤。因此比較假字和非字的反應(yīng)差異能夠得到關(guān)于學(xué)前兒童對部件位置意識和功能意識的發(fā)展狀況。形旁和聲旁組成的非字,雖然滿足了部件組合的功能要求,但是其部件位置存在錯誤,因此兒童對此類非字的正確拒絕能力,反映了其對部件位置的認識。而兩形旁組成的非字,缺失能夠提示語音的聲旁,不符合部件組合的功能規(guī)則,因此兒童對此類非字的反應(yīng),能夠體現(xiàn)兒童的部件功能完整性意識的發(fā)展水平。

        基于上文分析,本研究擬考察學(xué)前兒童對單部件的文字知識的發(fā)展水平和特點,以及基于部件位置和部件功能意識的發(fā)展水平。

        2 方法

        2.1 被試

        選擇北京地區(qū)兩所無正式識字教育的普通幼兒園,從中隨機選擇 3歲組兒童31名(35~47月齡,平均 42.10月齡),4歲組兒童48名(48~59月齡,平均53.83月齡),5歲組兒童33名(60~71月齡,平均65.82月齡),他們分別來自幼兒園小班、中班和大班,共計兒童112名。

        2.2 實驗設(shè)計

        2.2.1 單部件意識測驗

        單部件意識測驗為 3(年齡:3、4、5歲組兒童)×3(部件變化方式:部件替換、部件缺失、部件替換)的混合設(shè)計,其中年齡為組間變量,部件變化方式為組內(nèi)變量。部件替換、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轉(zhuǎn)項目各10個,另有20個真字作為填充刺激,區(qū)分是否反應(yīng)。真字均來自于 3~6歲兒童常用的識字卡片,非字由識字卡片中常見字轉(zhuǎn)變而成。

        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為 3(年齡:3、4、5歲組兒童)×2 [正字法規(guī)則性:假字(符合正字法規(guī)則)、非字(不符合正字法規(guī)則)]的混合實驗設(shè)計,其中年齡為組間變量,正字法規(guī)則性為組內(nèi)因素,包括假字和非字兩個水平。兩形非字與形聲非字各10個,假字20個。假字與非字都是由識字卡片中常見字轉(zhuǎn)變而成。

        2.2.3 實驗程序

        實驗在計算機上一對一單獨進行。指導(dǎo)語如下:“小朋友,現(xiàn)在請你做小老師,幫忙批改作業(yè),看看其他小朋友寫的字是不是一個好看端正的漢字。如果是,按“Z”鍵,如果不是,按“B”鍵?!?(同時用手指不同的鍵。)兩測驗刺激材料隨機混合,分四組呈現(xiàn)。每個刺激之前先出現(xiàn)一個藍色圓點作為注視點,注視點呈現(xiàn) 1000~1500 ms后消失,隨后呈現(xiàn)一個刺激,要求被試判斷,被試做出反應(yīng)后繼續(xù)呈現(xiàn)下一個注視點和刺激。每組結(jié)束后,告訴被試此組反應(yīng)的正確率是否超過一半。主試對被試進行鼓勵。在正式實驗前,有16個練習(xí),確保被試明白規(guī)則。

        實驗程序由 E-prime 1.1編制,每組刺激材料隨機呈現(xiàn)。記錄正確反應(yīng)次數(shù)。

        3 結(jié)果

        3.1 單部件意識測驗結(jié)果

        被試對部件替換、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轉(zhuǎn)項目做出“否”反應(yīng)記一分。這樣,每個條件下滿分均為10分,最低分為0分。結(jié)果如表1所示。

        混合實驗設(shè)計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部件變化方式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2,218)=100.70,

        p

        <0.001,事后分析發(fā)現(xiàn),部件替換得分顯著高于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轉(zhuǎn)條件下的得分,

        ps

        <0.001; 部件缺失得分顯著高于部件旋轉(zhuǎn)得分,

        p

        =0.005。年齡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2,109)=16.71,

        p

        <0.001,隨年齡增長,單部件意識測驗的得分顯著提高。事后分析發(fā)現(xiàn),3歲組單部件意識測驗得分顯著低于4歲組,

        p

        =0.001; 3歲組和4歲組兒童得分均顯著低于5歲組兒童,

        p<

        0.001,

        p

        = 0.005。兩者交互作用顯著,

        F

        (4,218)= 4.87,

        p

        =0.001。簡單效應(yīng)分析顯示,部件被數(shù)字替換條件下,年齡效應(yīng)顯著,

        F

        (2,109)=5.14,

        p

        =0.007。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只有 5歲組兒童得分顯著高于 3歲組兒童得分(

        p

        =0.002)。部件缺失條件下,年齡效應(yīng)顯著,

        F

        (2,109)=16.00,

        p

        <0.001。事后分析發(fā)現(xiàn),3歲組得分顯著低于4歲組和5歲組(

        ps

        <0.001); 4歲組得分顯著低于5歲組,

        p

        =0.013。部件旋轉(zhuǎn)條件下,年齡效應(yīng)也顯著,

        F

        (2,109)=12.83,

        p

        <0.001,3歲組兒童得分顯著低于4歲組兒童,

        p

        =0.005; 3歲組和4歲組兒童得分均顯著低于5歲組,

        p

        <0.001,

        p

        =0.009。以上結(jié)果表明,年齡效應(yīng)在部件變化不同水平上都顯著。同時,部件變化方式的效應(yīng)在各年齡段內(nèi)部存在顯著差異。3歲組兒童單部件意識三個水平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F

        (2,60)=42.58,

        p

        <0.001。3歲組兒童在部件替換水平上的的得分顯著高于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轉(zhuǎn)(

        p

        <0.001),但是部件缺失與部件旋轉(zhuǎn)條件下的得分都低于隨機水平并且無顯著差異(

        p

        =0.423)。4歲組兒童三個方面的單部件意識測驗的成績均存在顯著差異,

        F

        (2,94)=41.06,

        p

        <0.001;部件替換的得分顯著高于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轉(zhuǎn)(

        ps

        <0.001),部件缺失的得分高于部件旋轉(zhuǎn)(

        p

        =0.025)。5歲組兒童各方面單部件意識的發(fā)展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

        F

        (2,64)=22.25,

        p

        <0.001; 部件替換意識顯著高于部件缺失(

        p

        =0.022),高于部件旋轉(zhuǎn)(

        p

        <0.001),部件缺失高于部件旋轉(zhuǎn)(

        p

        =0.010)。

        3.2 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結(jié)果

        對假字作“是”反應(yīng),記1分,否則記0分; 對非字作“否”反應(yīng)記 1分,否則記 0分。因此,假字和非字條件下的滿分均為20分,最低分為0分。其中非字條件下兩形非字與形聲非字各占一半。學(xué)前兒童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成績?nèi)绫?所示。

        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正字法規(guī)則性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1,109)=30.82,

        p

        <0.001; 假字得分顯著高于非字。年齡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2,109)=12.58,

        p

        <0.001;事后分析發(fā)現(xiàn),5歲組得分顯著高于4歲組(

        p

        =0.001)和3歲組(

        p

        <0.001),3歲組和4歲組差異不顯著,但處于邊緣顯著范圍(

        p

        =0.058)。正字法規(guī)則性與年齡的交互作用顯著,

        F

        (2,109)=7.02,

        p

        =0.001。

        表1 學(xué)前兒童單部件意識測驗分數(shù)(標準差)

        表2 學(xué)前兒童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分數(shù)(標準差)

        表3 兩測驗對非字的正確拒絕率(標準差)

        簡單效應(yīng)分析顯示,假字條件下的年齡效應(yīng)不顯著,

        F

        (2,109)=1.47,

        p

        =0.234,而非字條件下的年齡效應(yīng)顯著,

        F

        (2,109)=13.43,

        p

        <0.001。事后分析發(fā)現(xiàn),非字條件下,3歲組兒童的得分顯著低于4歲組兒童(

        p

        =0.002)和 5歲組兒童(

        p

        <0.001),4歲組兒童低于5歲組兒童(

        p

        =0.015)。3歲組和4歲組正字法規(guī)則性效應(yīng)顯著,假字的得分均顯著高于非字[

        F

        (1,30)=29.49,

        p

        <0.001;

        F

        (1,47)=7.35,

        p

        =0.009]。而5歲兒童正字法規(guī)則性效應(yīng)不顯著,假字與非字的得分無顯著差異,

        F

        (1,32)=0.94,

        p

        =0.339。對非字的兩種不同類型作進一步分析。非字類型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1,109)=78.67,

        p

        <0.001; 年齡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2,109)=13.43,

        p

        <0.001; 兩者交互作用顯著,

        F

        (2,109)=4.91,

        p

        =0.009。簡單效應(yīng)分析顯示,三組兒童兩形非字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形聲非字[3歲:

        t

        =2.16,

        p

        =0.039; 4歲:

        t

        =6.53,

        p

        <0.001; 5歲:

        t

        )=7.90,

        p

        <0.001]。兩形非字條件下,3歲組兒童的成績顯著低于 4歲組兒童和 5歲組兒童(

        ps

        <0.001),4歲組兒童顯著低于 5歲組兒童(

        p

        =0.013)。形聲非字條件下,3歲組兒童的成績顯著低于 4歲組兒童(

        p

        =0.031)和 5歲組兒童(

        p

        <0.001),4歲組兒童成績顯著低于5歲組兒童(

        p

        =0.035)

        3.3 單部件意識測驗與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結(jié)果比較

        為了探查單部件意識和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發(fā)展水平之間的關(guān)系,將兩測驗結(jié)合起來分析。由于測驗的總分不同,無法直接比較,因此對兩測驗中兒童對單部件意識測驗和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測驗的非字的正確拒絕率進行分析”,具體結(jié)果如表3所示。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三組兒童對部件錯誤非字和部件組合錯誤非字的正確拒絕率均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3歲組:

        r

        =0.88,

        p

        < 0.001; 4歲組:

        r

        =0.78,

        p

        <0.001; 5歲組:

        r

        =0.82,

        p

        < 0.001。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2,109)=16.33,

        p

        <0.001; 拒絕非字的正確率隨年齡的增長顯著提高。事后分析顯示,3歲兒童非字的正確拒絕率顯著低于4歲兒童(

        p

        =0.001)和5歲兒童(

        p

        <0.001),4歲兒童非字拒絕率顯著低于5歲兒童(

        p

        = 0.007)。測驗類型的主效應(yīng)也顯著,

        F

        (1,109)=153.79,

        p

        <0.001; 拒絕單部件錯誤非字的能力顯著高于拒絕部件位置或功能錯誤的非字。兩者交互作用不顯著,

        F

        (2,109)=0.38,

        P

        =0.683。

        4 討論

        4.1 單部件意識

        本研究首次考察了學(xué)前兒童關(guān)于單部件文字知識的發(fā)展水平,這是對部件最基本的認識,即其文字特異性、具體形態(tài)等。結(jié)果顯示,單部件意識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逐漸提高,并且在不同條件下,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如表1所示,部件由數(shù)字替換時,三個年齡段的兒童都能較為準確地拒絕此類非字,即使是3歲組兒童,得分也超過8分(正確率超過 80%),說明學(xué)前兒童已經(jīng)能很好地區(qū)分漢字與數(shù)字,已經(jīng)能夠意識到漢字作為文字的特異性。李虹等人(2006)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中班兒童對線條圖的正確拒絕率已經(jīng)達到80%以上。這些均表明學(xué)前兒童在發(fā)展早期就能很好地將漢字與圖形、數(shù)字等區(qū)別開。學(xué)前兒童對部件缺失的非字的拒絕能力呈現(xiàn)明顯的發(fā)展趨勢。3歲組兒童還不具備部件缺失的辨別能力,4歲組兒童的成績略高于隨機水平,但到5歲時得分已經(jīng)超過8分(正確率超過80%),說明從4歲到5歲是這種能力發(fā)展的快速期。4~5歲兒童已經(jīng)能夠基于單部件來判斷漢字的完整性,表明4歲起學(xué)前兒童已經(jīng)獲得漢字由部件構(gòu)成的意識。這與周兢和劉寶根(2010)的觀點一致,他們認為4~6歲兒童對漢字認知的整體傾向已經(jīng)慢慢消失,部件概念越來越清晰。然而拒絕部件旋轉(zhuǎn)非字的能力發(fā)展較慢,4歲組兒童的得分剛過隨機水平,直到 5歲,兒童的得分也只有7.24分(正確率72.4%),說明學(xué)前兒童對單部件的具體形態(tài)的意識仍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即使年齡達到5歲,這種能力也還未成熟。

        以上結(jié)果表明,學(xué)前兒童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單部件意識,并且單部件意識還在不斷發(fā)展,不同方面的發(fā)展存在差異。3歲左右的兒童關(guān)于部件的文字特異性的意識已經(jīng)發(fā)展較為成熟,但有效地拒絕部件缺失及部件旋轉(zhuǎn)的能力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4歲兒童對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轉(zhuǎn)非字的拒絕能力已經(jīng)開始萌芽,說明他們對單部件的認知能力較3歲兒童有顯著提高。5歲兒童對單部件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已能準確地認識到單部件對漢字完整性的影響,而對單部件的具體形態(tài)的認識也接近成熟。單部件意識不同方面的發(fā)展速度的差異表明,兒童在習(xí)得漢字時,首先習(xí)得了漢字作為文字的特異性,即其與圖畫、數(shù)字等的區(qū)別。在此基礎(chǔ)上,兒童對單部件的認識遵循了“整體-局部”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兒童在早期認知漢字時,把漢字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識別(周兢,劉寶根,2010)。因此漢字的某個部件發(fā)生細節(jié)性的變化,如旋轉(zhuǎn)顛倒等,他們并不能敏銳地覺察到。但是隨著他們對部件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認識的部件越來越多,他們對單部件的識別能力也逐漸提高,表現(xiàn)為對部件旋轉(zhuǎn)非字的拒絕能力的提高。

        拼音文字的研究中,Levy等人(2006)對 48~83個月的英語兒童的文字知識水平進行測驗,發(fā)現(xiàn)48~51月齡的兒童單詞元素部分的正確率剛過隨機水平,直到 64~67月齡(相當于 5歲半左右)時才達到 80%。表現(xiàn)出 4~6歲兒童單詞的基本構(gòu)成元素—— 字母的具體形態(tài)的認識存在明顯的發(fā)展趨勢。與本研究中漢語3~5歲兒童部件具體形態(tài)認識的發(fā)展水平相似。兩研究一致表明,關(guān)于漢字/單詞的文字特異性以及其局部信息的具體形態(tài)的認識在學(xué)前末期已經(jīng)發(fā)展較好,表現(xiàn)出學(xué)前兒童文字知識發(fā)展的跨語言一致性。

        4.2 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

        如表2結(jié)果所示,3組學(xué)前兒童在假字條件上的得分都較高,說明他們已經(jīng)能夠較好地意識到假字是符合正字法規(guī)則的,然而對非字的得分卻呈現(xiàn)出明顯的發(fā)展趨勢??傮w看來,4歲左右兒童開始意識到非字不符合正字法規(guī)則(得分已經(jīng)超過 10分,正確率超過 50%),5歲有進一步發(fā)展(得分達到13.61分,正確率68.05%)。本研究中兩形旁組成的非字違反了功能規(guī)則,而形旁或聲旁位置錯誤的非字違反了形式規(guī)則。通過兩形非字與假字反應(yīng)的比較,可以看到4歲兒童已經(jīng)開始具有部件功能完整性意識,兩形非字的得分已經(jīng)超過隨機水平,5歲兒童的得分已達 7.88 (滿分 10分),可見兩形非字的拒絕能力在4~5歲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而部件位置意識發(fā)展較晚,5歲左右對形聲非字的得分才超過隨機水平。因此兒童的部件位置意識在學(xué)前期處于不斷發(fā)展中,并且 5歲左右還未發(fā)展成熟,表明兒童對于部件構(gòu)字的位置要求的認識還不太明確,部件的位置意識要在學(xué)齡期才能發(fā)展成熟。這一結(jié)果與Chan和Nunes (1998)以及(李虹等,2006)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他們都未發(fā)現(xiàn)學(xué)前兒童存在部件位置意識,原因可能在于實驗材料的影響。他們對所有被試均采用一樣的實驗材料,而被試年齡跨度較大,涉及4~9歲兒童,那些適用于學(xué)齡兒童的實驗材料,可能對學(xué)前兒童并不適用。而本研究中所有實驗材料均來自于學(xué)前兒童的識字卡片,更適用于學(xué)前兒童。

        本研究發(fā)現(xiàn),4歲兒童兩形非字的得分已經(jīng)超過隨機水平,5歲得分接近8分(滿分10分),而形聲非字的得分 5歲才達到隨機水平,可見兒童對形聲非字的分辨能力發(fā)展晚于兩形非字。這可能是由于學(xué)前兒童在長期接觸一些簡單的文字,以及接受日常的文字暴露后,已經(jīng)對某些部件組合有了一定的認識,可能內(nèi)隱地習(xí)得了常見的部件搭配,但是對于在部件組合中部件位置的要求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兩形非字的部件搭配是不符合部件功能要求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因此兒童傾向于拒絕它。而形聲非字的部件搭配是正確的,僅存在部件位置錯誤,這樣的部件組合錯誤學(xué)前兒童還不能敏銳地覺察到。學(xué)前兒童兩形非字的成績優(yōu)于形聲非字,似乎表明兒童功能規(guī)則的認識發(fā)展早于形式規(guī)則,但仔細推敲并不能得到這樣的結(jié)論。雖然Chan和Nunes (1998)的研究中在分析拼字任務(wù)的結(jié)果時提到,“如果形旁位于不合法的位置時(即犯了形式規(guī)則錯誤)或者將兩個形旁或聲旁組合起來(即犯了功能規(guī)則錯誤)就構(gòu)成了非字。對于后一種違反功能規(guī)則的非字,不再做關(guān)于位置的形式規(guī)則錯誤分析”。但是不難看出,兩形非字既違反了功能規(guī)則又違反了形式規(guī)則,它的錯誤勢必比只違反形式規(guī)則的形聲非字的錯誤明顯,因此任務(wù)難度較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得出關(guān)于功能規(guī)則意識發(fā)展早于形式規(guī)則意識的可靠結(jié)論。本研究的結(jié)果只能表明學(xué)前期兒童形式規(guī)則和功能規(guī)則的意識均已開始發(fā)展,至于兩者發(fā)展速度和順序上的差異,本研究還很難給出明確答案。未來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嚴格控制反映功能規(guī)則和形式規(guī)則的非字材料來探查功能規(guī)則和形式規(guī)則發(fā)展情況的差異。

        Levy等人(2006)的英語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拼寫維度上,英語學(xué)前兒童在5~6歲時正確拒絕全由元音或輔音構(gòu)成的非詞的正確率在 60%左右,而Sanchez,Magnan和Ecalle (2012)也發(fā)現(xiàn)法語68個月的學(xué)前兒童對單詞中字母位置合法性的意識已經(jīng)有一定的發(fā)展。這些研究與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學(xué)前兒童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部件形式特征和功能特征的認識的觀點一致。因此,兒童在接受正式教育前,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文字知識,并且這種文字知識的發(fā)展軌跡存在跨語言的一致性。但是 Ouellette和Sénéchal (2008)的研究顯示,5歲英語母語兒童對缺少元音或者輔音位置不合法的非詞的判斷能力仍處于隨機水平,這可能是因為此研究中對被試的閱讀能力進行了控制,即完全無閱讀能力。因此,兒童的閱讀能力及經(jīng)驗會影響其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的發(fā)展,這種影響在漢語學(xué)前兒童身上有怎樣的表現(xiàn),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4.3 正字法意識

        表3的結(jié)果顯示,隨年齡的增長,學(xué)前兒童關(guān)于單部件的文字知識和部件位置及功能的認識逐漸提高,說明正字法意識的各個層面在學(xué)前期已經(jīng)存在明顯的發(fā)展趨勢。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學(xué)前兒童對部件錯誤的非字的正確拒絕率與部件位置或功能錯誤的非字的拒絕率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表明不同層次正字法意識的發(fā)展存在內(nèi)部的聯(lián)系。單部件意識和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的發(fā)展是相互依存的,兒童對單部件的文字知識的認識與對部件位置及功能的認識存在緊密聯(lián)系。此外,表 3的結(jié)果表明,部件錯誤的非字的正確拒絕率顯著高于部件位置或功能錯誤的非字。3歲兒童拒絕部件位置或功能錯誤的非字的正確率低于隨機水平,但此時拒絕部件錯誤的非字的正確率已經(jīng)接近隨機水平。4歲兒童的拒絕部件位置或功能錯誤的非字的正確率達到隨機水平,而拒絕部件錯誤的非字的正確率已經(jīng)達到70%。5歲兒童分辨部件錯誤的非字的成績也遠遠好于分辨部件位置或功能錯誤的非字。由此可見,單部件文字知識的發(fā)展早于部件位置及功能的認識,在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發(fā)展之前,單部件的文字知識就開始萌芽和發(fā)展了。因此,正字法意識的不同層次間雖然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但是發(fā)展順序和速度可能存在差異,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識是在單部件意識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萌發(fā)和發(fā)展的。

        式中, NDVImax、NDVImin分別為最大、最小NDVI值[8]。有植物像元為NDVI最大值,無植物像元為NDVI最小值,考慮遙感影像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噪聲,對NDVImax、NDVImin取值時,取置信度區(qū)間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其中置信度取值主要由圖像大小、圖像清晰度等情況來決定[15]。

        Levy等(2006)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 60~63個月的兒童在拼寫規(guī)則維度的得分還處于隨機水平時,單詞元素維度上的得分已經(jīng)接近70%,并且48個月到83個月兒童的單詞元素維度的成績都高于拼寫規(guī)則維度的成績。他們指出兒童習(xí)得英語文字知識存在層次性,首先掌握單詞的形象及其與圖畫等的差異(即單詞形狀維度),接著或同時發(fā)展出對單詞成分(即字母)的更抽象的概念(比如字母的方向的辨別),最后發(fā)展出對字母拼寫成單詞的規(guī)則的認識。對字母特征的認識的發(fā)展早于字母組成單詞的規(guī)則意識,只有兒童開始關(guān)注字母序列時,才開始逐漸發(fā)展出對單詞拼寫規(guī)則的認識。由此可見,不管是漢語還是拼音文字,文字組合時位置、功能等規(guī)則意識的發(fā)展都是在對文字基本成分(漢字中為部件,英語中為字母)的理解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

        5 未來研究展望

        雖然本研究證明了學(xué)前兒童已經(jīng)萌發(fā)一定的正字法意識,并且不同層面的正字法意識發(fā)展情況存在差異,但是關(guān)于學(xué)前兒童正字法意識還存在許多問題等待研究,比如:

        (1)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xué)前兒童已經(jīng)開始萌發(fā)關(guān)于部件組合的功能規(guī)則和形式規(guī)則的意識,那么這兩種意識是否存在發(fā)展順序和速度的差異?

        (2)學(xué)前兒童的閱讀經(jīng)驗、閱讀能力和家庭教育環(huán)境等因素是否影響學(xué)前兒童正字法意識的發(fā)展水平?

        (3)學(xué)前兒童的正字法意識的發(fā)展水平能否預(yù)測其接受正式識字教育后的閱讀能力?

        6 結(jié)論

        (1)學(xué)前期單部件意識不同方面發(fā)展的情況存在差異。發(fā)展速度快慢依次為:部件與數(shù)字的分辨能力,部件缺失意識和部件旋轉(zhuǎn)意識。

        Chan,L.,& Nunes,T.(1998).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ritten Chinese.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9

        ,115–132.Chen,X.,Zhou,H.,& Zhao,J.D.(2010).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ildren’s home literacy activities,early literacy acquisition and their performance on Chinese lesson in grade on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3),258–266.

        [陳曉,周暉,趙瑾東.(2010).兒童家庭讀寫活動、早期讀寫水平與小學(xué)一年級語文課成績的關(guān)系.心理發(fā)展與教育,(3),258–266.]

        Chen,Y.,Allport,D.,& Marshall,J.(1996).What are the functional orthographic units in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The stroke or the stroke patter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 49

        (4),1024–1043.Clay,M.M.(1993).

        An observation survey of early literacy achievement

        .Portsmouth,NH:Heinemann.Ding,G.S.,Peng,D.L.,& Taft,M.(2004).The nature of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radicals in Chinese:A priming stud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30

        (2),530–539.Feldman,L.B.& Siok,W.W.(1997).The role of component function in visu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 23

        (3):776–81.Hao,M.L.(2007).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rthographic awareness among foreign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79(1),29–39.

        [郝美玲.(2007).留學(xué)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萌芽與發(fā)展.世界漢語教學(xué), 79(1),29–39.]

        Ho,C.S.H.,Chan,D.W.O.,Lee,S.H.,Tsang,S.M.,& Luan,V.H.(2004).Cognitive profiling and preliminary subtyping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Cognition,91

        (1),43–75.Ho,C.S.H.,Ng,T.T.,& Ng,W.K.(2003).A" radical"approach to reading development in Chinese:The role of semantic radicals and phonetic radicals.

        Journal of Literacy Research, 35

        (3),849–878.Levy,B.A.,Gong,Z.,Hessels,S.,Evans,M.A.,& Jared,D.(2006).Understanding print:Early reading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home literacy experienc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93

        (1),63–93.Leong,C.K.,Loh,K.Y.,Ki,W.W.,& Tse,S.K.(2011).Enhancing orthographic knowledge helps spelling production in eight-year-old Chinese children at risk for dyslexia.

        Annual of Dyslexia,61

        (1),136–160.Li,H.,& Chen,H,C.(1997).Radical processing in Chinese characher recognition:Evidence from illusory conjun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2

        (3),213–217.

        [黎紅,陳烜之.(1997).漢字識別中的部件加工:錯覺性結(jié)合實驗的證據(jù).心理科學(xué),22(3),213–217.]

        Li,H.,Peng,H.,& Shu,H.,(2006).A study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thographic awareness in preschool and 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22

        (1),35–38.

        [李虹,彭虹,舒華.(2006).漢語兒童正字法意識的萌芽與發(fā)展.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2(1),35-38.]

        Li,J.,Fu,X.L.,& Lin,Z.X.(2000).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thographic regularity in school children.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2

        (2),121–126.

        [李娟,傅小蘭,林仲賢.(2000).學(xué)齡兒童漢語正字法意識發(fā)展的研究.心理學(xué)報,32(2),121–126.]

        Li,Y.,& Kang,J.S.(1993),The research on phonetic-radical of modern Chinese phonetic-semantic compound.In Y.Chen (ed.),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pp.84–98).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李燕,康加深.(1993).現(xiàn)代漢語形聲字聲符研究.見:陳原(主編).現(xiàn)代漢語用字信息分析(pp.84–98).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Liu,M.(1996).The lear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by means of images:A cognitive study.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4),46–51.

        [劉鳴.(1996).漢字認知與形象思維.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4),46–51.]

        Liu,X.P.,Liu,W.L.,Zhang,L.N.,Xu,X.J.,Zhang,W.,Zhang,X.X.,& Zhang,Q.Q.(2006).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s literacy and character regularity awareness.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61

        (7),56–61.

        [劉翔平,劉文理,張立娜,徐先金,張微,張秀秀,張婧喬.(2006).兒童識字能力與漢字規(guī)則意識關(guān)系研究.中國特殊教育,61(7),56–61.]

        Lomax,R.G.,& McGee,L.M.(1987).Young children's concepts about print and reading:Toward a model of word reading acquisition.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2

        (2),237–256.Lonigan,C.J.,Burgess,S.R.,& Anthony,J.L.(2000).Development of emergent literacy and early reading skills in preschool children:Evidence from a latent-variable longitudinal stud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6

        (5),596.Luo,Y.C.,Chen,X,Deacon,S.H.,& Li.,H.(2011).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Writing System Research, 3

        (1),69–86.Ouellette.G.,& Sénéchal,M.(2008).Pathways to literacy:A study of invented spelling and its role in learning to read.

        Child Development, 79

        (4),899–913.Peng,D.L.,Liu,Y.,& Chen,Y.(1996).Computer simul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

        (1),9–16.

        [彭聃齡,劉穎,陳鷹.(1996).漢字識別的計算機模擬.應(yīng)用心理學(xué), 2(1),9–16.]

        Perfetti,C.A.,Liu,Y.,& Tan,L.H.(2005).The lexical constituency model:Some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Chinese for general theories of reading.

        Psychological Review,112

        (1),43.Sanchez,M.,Magnan,A.,& Ecalle,J.(2012).Knowledge about word structure in beginning readers:What specific links are there with word reading and spelling?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7

        (3),299–317.Shu,H.(1997).Study on lexical and reading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hildren.In D.L.Peng,(Ed.),

        Cognitive research on Chinese language

        (pp.284–286).Jinan:Shangdong Education Press.

        [舒華.(1997).漢語兒童詞匯和閱讀獲得的研究.見:彭聃齡(編),漢語認知研究(pp.284-286),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Shu,H.,Chen,X.,Anderson,R.C.,Wu,N.N.,& Xuan,Y.(2003).Properties of school Chinese: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to read.

        Child Development,74

        (1),27–47.Shu,H.,Peng,H.,& McBride-Chang,C.(2008).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young Chinese children.

        Developmental Science,11

        (1),171–181.Teale,W.H.,& Sulzby,E.(1986).

        Emergent literacy:Writing and reading

        .Norwood,NJ:Ablex.Tong,X.,& McBride-Chang,C.(2010).Developmental models of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wor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6

        (6),1662–1676.Tong,X.,McBride-Chang,C.,Shu,H.,& Wong,A.M.Y.(2009).Morphological awareness,orthographic knowledge,and spelling errors:Keys to understanding early Chinese literacy acquisition.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13

        (5),426–452.Wang,J.,Zhang,J.J.,Xie,S.S.,& Yuan,A.L.(2011).Influ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combined with Dongba pictograph on children’s Chinese orthographic acquisition.

        Acta Psychologic Sinica,43

        (5),519–533.

        [王娟,張積家,謝書書,袁愛玲.(2011).結(jié)合東巴文學(xué)習(xí)漢字對幼兒漢字字形記憶的影響.心理學(xué)報, 43(5),519–533.]

        Whitehurst,G.J.,& Lonigan,C.J.(1998).Child development and emergent literacy.

        Child Development,69

        (3),848–872.Zhou,H.,& Zhang,B.(2008).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early reading: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4),13–18.

        [周暉,張豹.(2008).幼兒早期閱讀水平的發(fā)展—— 橫斷和追蹤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4),13–18.]

        Zhou,J.,& Liu,B.G.,(2010).From image to text:The early childhood reading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eaking children.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26

        (1),64–71.

        [周兢,劉寶根.(2010).漢語兒童從圖像到文字的早期閱讀與讀寫發(fā)展過程:來自早期閱讀眼動及相關(guān)研究的初步證據(jù).中國特殊教育, 65(1),64–71.]

        Zhou,X.L.,& Zeng,J.Y.(2003).Effect of component number in early stages of visual percep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5

        (4),514–519.

        [周新林,曾捷英.(2003).漢字早期字形加工中的部件數(shù)效應(yīng).心理學(xué)報, 35(4),514–519.]

        猜你喜歡
        測驗部件漢字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銑頭部件再制造
        《新年大測驗》大揭榜
        趣味(語文)(2018年7期)2018-06-26 08:13:48
        部件拆分與對外漢字部件教學(xué)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兩個處理t測驗與F測驗的數(shù)學(xué)關(guān)系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30:50
        水輪機過流部件改造與節(jié)能增效
        你知道嗎?
        焦利氏秤各部件的修理和改裝
        物理與工程(2011年5期)2011-03-25 10:03:33
        你知道嗎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白白色日韩免费在线观看| 99久久国内精品成人免费|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人体|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99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亚洲不卡|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亚洲色拍拍噜噜噜最新网站 | 50岁熟妇大白屁股真爽|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曰韩内射六十七十老熟女影视 | 国产精品186在线观看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人妻欲求不满谁演的| 爆乳日韩尤物无码一区| 美女被黑人巨大入侵的的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导航|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每日更新| av天堂手机在线免费| 日本久久伊人特级黄色|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漫画 | 一区二区三区熟妇人妻18| 久久精品一区午夜视频| 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 国产变态av一区二区三区调教|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蘑菇 |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 日本久久精品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无码av免费网站|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成人自拍小视频在线看|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