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小來
江西省遂川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江西 遂川 343900
中西醫(yī)結合加微波理療治療138例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蘭小來
江西省遂川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江西 遂川 343900
目的:觀察對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加微波理療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慢性盆腔炎患者26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前除研究因素外,其它因素組間無統計學差異性 (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對照組120例,采用廣譜抗生素、中成藥口服及中藥灌腸綜合治療;觀察組138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微波理療。治療后對比分析兩組療效的差異。結果:經過1~4個療程的治療,觀察組痊愈60.87%,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痊愈40%,總有效率84.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加微波理療對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慢性盆腔炎;中西醫(yī)結合;微波理療
慢性盆腔炎是臨床常見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加微波理療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確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58例為研究對象,年齡19歲~56歲,病程3個月~8年,診斷標準按照參考文獻[1]:通過病史、癥狀、體征、婦科檢查以及實驗室和B超檢查確診,均排除肝腎功能異常,其中實驗室確診有衣原體和 (或)支原體感染78例;中醫(yī)辨證均屬濕熱瘀結癥及氣滯血瘀癥者;臨床表現:小腹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痛、腰骶部酸痛及墜脹者206例,性交痛185例,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及痛經者166例,輸卵管阻塞不孕者124例,白帶增多色黃者186例;婦科檢查:有宮頸舉痛和(或)宮體壓痛者232例,一側或雙側附件增厚及條索狀增粗者236例,一側或雙側附件可觸包塊者68例,B超示有盆腔積液、一側或者雙側附件有包塊228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38例,對照組130例。兩組年齡、病程、患病原因、臨床癥狀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西藥廣譜抗生素和中成藥口服+中藥灌腸;西藥根據藥敏試驗選用多西環(huán)素0.1mg,2次/d或阿奇霉素0.25mg,2次/d,首劑加倍,另加甲硝唑0.4mg,2次/d,不能耐受者選用羅紅霉素0.3mg,2次/d;療程:10天為一療程,不超過1個療程。外用中藥組方:紅藤30g、丹參15g、敗醬草30g、蒲公英30g、赤芍15、元胡12g、三棱15g、莪術15g,諸藥濃煎后過濾成汁,100g瓶裝備用,灌腸前排便,將藥液加溫至38℃左右,用16號導尿管插入肛門約15cm處,50ml注射器抽取藥液緩慢注入直腸內,每次100ml,保留2h以上,1次/d,15d為一個療程;根據情況使用1~4個療程??诜谐伤幦炕颊呤褂脤m炎平膠囊或婦炎康丸。觀察組除采用與對照組一致的治療方法外,加用微波理療;微波理療功率20W~30W,20min/次,1次/d,連續(xù)15d為一療程,與中藥灌腸同時進行。
1.3 療效標準 ①治愈:癥狀消失,婦科檢查體征消失,B超提示盆腔正常,三個月隨訪未復發(fā);②顯效: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子宮壓痛及宮頸舉痛明顯減輕,附件增厚明顯減輕,包塊明顯縮小,B超提示盆腔包塊縮小2/3~1/2;③有效: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婦檢子宮壓痛或宮頸舉痛減輕,附件增厚減輕,B超提示包塊縮小,盆腔積液減少;④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未見改變。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痊愈84例(60.87%),顯效42例(30.43%),有效12例(8.69%),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治愈52例(40%),顯效38例(29.23%),有效20例(15.38%),無效10例(7.69%),總有效率84.61%。觀察組治愈率、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盆腔炎病情較頑固,當機體抵抗力較差時,可急性發(fā)作,甚至反復發(fā)作,臨床治療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臨床中單一的治療方法都不理想[2];為了尋求最佳治療方案,許多學者就盆腔炎的致病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Jossens等[3]報道CT和(或)NG是引發(fā)盆腔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金瑾等[4]報道Bv、MH、CT、CA是引起我國人群盆腔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我站268例患者中也查出有78例有CT和 (或)UU、MH感染。由于病原體感染可以直接破壞宮頸管及輸卵管粘膜,另一方面感染產生的組織損傷破壞了子宮頸管的屏障作用,導致其它微生物尤其與BV有關的微生物的逆行感染。輸卵管炎癥滲出引起周圍器官粘連,形成炎癥包塊,局部組織增厚,瘢痕形成,不孕等[5]。多西環(huán)素和阿奇霉素等能有效殺死病原體,消除病因,而甲硝唑對厭氧菌感染效果好。但盆腔臟器位于腹腔最低點且與外界相通,病灶不易消退與吸收,使療程遷延,單純應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且易產生菌群失調和耐藥性,研究采用中西醫(yī)結合配合微波理療,可提高療效。
清熱解毒、利濕的中藥有抗菌消炎消腫的作用[6]。研究表明敗醬草、紅藤可清熱解毒,除濕止帶,化瘀止痛;丹參、赤芍養(yǎng)血活血化瘀消癥;三棱、莪術軟堅散結;蒲公英有清熱解毒、有抑菌、滅菌、殺蟲抗病毒作用;元胡有活血行氣、疏肝解郁、提高痛閥值等作用。中藥保留灌腸,利用腸壁半透膜的滲透性被迅速吸收,對盆腔、腹腔鄰近器官作用尤為顯著,同時溫熱的良性刺激可促進盆腔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的營養(yǎng)狀況,促進新陳代謝,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退,促進粘連松解,配合微波理療,利用微波的熱效應進一步促進組織血液、淋巴循環(huán)加速,使血管通透性升高,改善組織營養(yǎng)代謝,促進炎性物質吸收,達到消腫抗炎作用[7]。研究結果獲得一致性結論,采用中西藥結合加微波治療,以治本為目的,調整為主導,去除病因,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既有效消除病因,又幫助了盆腔炎癥組織的吸收、消退、軟化,從而提高治愈率。
[1]陳貴廷,楊思澍.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治療學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5:949.
[2]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6.
[3]Jossens R,Schachter J,Richard L,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sease of differing microbialetiologies.Obstet Gynecol,1994, 83(6):989-997
[4]金瑛,陳昕.盆腔炎150例致病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9):558.
[5]常建文.慢性盆腔炎的中醫(yī)治療法體會[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S1):75-76.
[6]賈傳弟.抗慢性盆腔炎中藥的實驗研究進展 [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8,20(3):205-207.
[7]沈慧敏.超短波聯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觀察 [J].醫(yī)藥衛(wèi)生,2007,14(4):642.
R711.3
A
1007-8517(2013)20-0052-02
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