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莉,郭 晶,王 燕,陳 華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 檢驗科,北京100029)
實驗診斷學是基礎醫(yī)學向臨床醫(yī)學過渡的橋梁課之一,直接影響醫(yī)學教育的整體質量,在整個醫(yī)學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實驗課是實驗診斷學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理論課內容的延伸和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臨床檢驗技術也向自動化發(fā)展;檢驗項目逐日增多,臨床醫(yī)生對作為客觀依據之一的實驗室資料的依賴性也在增加。因此,實驗診斷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多年不變的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模式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何改革實驗診斷學的實驗教學,更好地符合醫(yī)學發(fā)展和臨床實踐的需要是醫(yī)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嚴峻課題,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勢在必行。作為一名臨床教師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改進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的幾點設想。
目前,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2-3]:(1)師資力量不足。目前從事實驗診斷教學的老師,大部分是內科醫(yī)師,小部分是檢驗技師,真正的檢驗醫(yī)師很少。(2)教學內容脫離臨床實際。新的檢測手段和項目越來越多,學生原來學習的實驗內容臨床不少已淘汰,教學內容脫離了臨床實際。(3)實驗教學內容陳舊、設備落后。臨床檢驗目前已普遍應用自動化或全自動化的現(xiàn)代先進儀器,而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還停留在原始落后的實驗設施階段。(4)教學模式陳舊。實驗診斷的教學方式仍停留在“講課—實驗—考試”的模式,實驗內容仍為簡單而機械的操作,缺少多種多樣和靈活充實的教學方式,教學重點也未能從檢驗指標的講解或檢驗方法的操作轉變到檢驗項目的選擇應用、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以及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述原因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在臨床實習或畢業(yè)初期,不會開檢驗單,不會分析檢驗報告,更不會對疾病進行正確地診斷和鑒別,既延誤了疾病的診斷治療,也增加了病人的負擔,這種現(xiàn)狀必須改變。
以往的實驗課把教學內容劃分為臨床基礎檢驗、臨床血液、臨床生化、臨床免疫、臨床微生物幾個部分,選取有代表性的檢驗項目進行實際操作。但是對于臨床醫(yī)學生,教學內容僅局限于簡單而機械的操作,顯然是不利于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因此,筆者建議:(1)在實驗教學中增加檢驗方法學評價內容包括回收實驗、精密度、靈敏度和干擾實驗等。使臨床醫(yī)學生充分認識到檢驗科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許多外源性或內源性干擾物都會明顯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醫(yī)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必須認真分析,謹慎采納。(2)在病例討論中分析檢驗報告單,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實驗診斷學作為銜接學科,重點是調整好學生的思維轉變過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使之能以一個正確的思維去應對臨床課程的學習以及今后的實習。沒有結合病例的實驗診斷學教學無疑與基礎課程等同。而病例的涉及首先從形式上讓學生感覺到了臨床的氣息,再加上病例的討論,教師訓練學生進行有條不紊分析的過程,將學生從被動接受慢慢拉向主動思索,臨床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逐步得到訓練[4]。(3)在實驗教學中引入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內容包括檢驗項目的選擇和組合、患者準備、樣本采集、樣本保存和樣本運送等。讓臨床醫(yī)學生在進入臨床前就能夠關注到分析前的各種因素和操作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影響到檢驗結果,使醫(yī)學生逐步形成一種全面的、客觀的臨床思維方法,有助于在今后臨床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在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中,采取參觀臨床檢驗科的帶教形式,安排學生走進臨床實驗室,使學生了解各臨床實驗室結構及布局,了解各類儀器的功能及所能檢測的項目,了解各類檢驗項目的操作流程。對實驗診斷程序有總體了解,開拓了學生視野,使他們全面了解當今先進的實驗診斷技術和設備,對實驗診斷的發(fā)展狀況和發(fā)展趨勢有了更感性的認識,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實驗診斷學的興趣。同時,特別強調檢驗質量控制,認識到臨床檢驗與診療過程的密切關系,臨床檢驗不是檢驗科獨立完成的工作,而需要醫(yī)、護、檢驗等多方面共同完成;準確的檢驗結果決定于從標本留取直到檢驗結果報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種形式旨在改變傳統(tǒng)的實驗診斷學帶教方式,培養(yǎng)教師的帶教能力,增加學生對現(xiàn)代實驗室的感性認識。
傳統(tǒng)的實驗診斷學教學模式是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灌輸式教學,但在實驗診斷學技術日益進步的今天,醫(yī)學教育模式也應逐漸由被動的知識灌輸轉變?yōu)橹鲃拥那笾獙W習。因此,將“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驗教學,學生可以圍繞實際問題將學過的知識前后連貫起來,將相關學科的基礎和臨床知識重新整理整合,對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以及未知領域和知識更加充滿興趣和熱情。因此PBL教學模式可使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和鞏固。同時,PBL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提出高質量的能夠達到教學目的的問題;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敏銳地發(fā)現(xiàn)個性和共性問題并能給予及時解決。國內多個醫(yī)學院校在實驗診斷學教學中應用了PBL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5-6],但是在實驗教學中應用很少,值得進行嘗試和探索。
加強實驗室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室條件是完成診斷學實驗教學的基礎。為了改進實驗室條件,實現(xiàn)對實驗儀器設備的資源共享,有必要建立實驗診斷學模擬實驗室。該實驗室具備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血氣分析儀等檢驗儀器,為實驗課實驗項目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并且提供良好的實驗技術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鞏固基本的操作技能,適時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另外,將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引入到模擬實驗室中,具備學生用數(shù)碼顯微鏡、教師用多功能數(shù)碼顯微鏡、軟件教學平臺、雙向語音交流系統(tǒng)、圖像處理與分析模塊、多媒體教學設備等。使模擬實驗室成為“多層次、高起點、高效率、開放式、一體化”的現(xiàn)代化實驗教學基地,目的是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對實驗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設想,必然會加大教學難度,對教學知識結構要求更高,這勢必給我們臨床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實驗診斷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是新形式下醫(yī)學教育賦予我們的使命,教學改革總的趨勢是面向臨床,以強化臨床能力為核心,以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為貫穿主線,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完善。筆者有兩點建議:(1)培養(yǎng)檢驗醫(yī)師,發(fā)揮檢驗醫(yī)師在實驗教學改革中的作用,是提高實驗診斷教學質量的關鍵。檢驗醫(yī)師在具備豐富的醫(yī)學知識和一定的臨床經驗的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醫(yī)學檢驗技術,并能及時掌握實驗診斷學發(fā)展的新動態(tài),熟悉新的檢驗技術和檢驗項目。(2)建立互助帶教小組。小組由專職教師和輪轉教師構成,專職教師1人,其他由檢驗科各專業(yè)組抽調帶教教師臨時脫產輪流承擔。專職教師必須是從事教學工作在5年以上的中級職稱或以上人員,負責組織每周實驗課的集體備課及輪轉教師預講,并經常組織輪轉教師觀摩專職教師教學?!盎ブ鷰Ы獭睘閷B毢洼嗈D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輪轉教師有機會學習和借鑒專職教師的教學經驗,專職教師通過輪轉教師不斷了解臨床檢驗各專業(yè)新知識、新進展,達到以老帶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實驗診斷學是引導醫(yī)學生步入臨床工作的橋梁,而實習課是建造這座橋梁的基石。因此,需要從事實驗診斷教學的同仁們進行不懈的嘗試和探索,為醫(yī)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1]楊 柳,蘇明權,岳喬紅,等.關于臨床醫(yī)學生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8,7(10):1080.
[2]楊 虹,李 智,盛紅華,等.實驗診斷教學現(xiàn)狀和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6):87.
[3]溫曉艷,鄭文芝,李 萍,等.病例結合式實驗教學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11):1643.
[4]張秀倫.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病例分析的探討[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7(1):189.
[5]張晨光,張婧婧,肖 華,等.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在臨床輸血與檢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12):2069.
[6]陳 川,黃亨建,劉錦琳,等.以問題為導向的實驗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初探[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