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坤 王 宇 王玉琴 李 軍
(1.神華寶日希勒煤礦總醫(yī)院 2.3.4.黑龍江省醫(yī)院 150036)
1.1 研究對象 病人來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神華寶礦醫(yī)院住院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40例,入選標準:1~2級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其坐位舒張壓 90~109mmHg(1mmHg=0.133kPa)和(或)收縮壓140~179mmHg,其中男、女各20例,年齡為25~60歲。
1.2 給藥方法 病人每日口服2.5~10mg比索洛爾片劑均為一次給藥(每日晨起空腹7:00~9:00)。同時對患者進行生活及飲食方面的宣傳教育,治療期間不加用其他降脂及降糖藥,并建議所有患者控制食鹽攝入量至5~7g/d。所有患者在心率、血壓允許的情況下先給予比索洛爾片劑初始劑量2.5mg,每周劑量可遞加 2.5mg,直至達到靶劑量水平,如血壓尚未達標,可加用除了利尿劑(能夠影響糖代謝)以外的降壓藥直至血壓達到靶血壓水平。
1.3 觀察指標 基本項目:每日同一時間的坐位3次血壓測量的平均值。臨床生化:試驗前及試驗后一年隨訪時的空腹血葡萄糖(fBS)、HbA1c、血膽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化學發(fā)光儀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并計算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fBS×fINS/22.5)]、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AI)[IAI=1/(fBS×fINS)]。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以P<0.05為顯著性檢驗水平。
2.1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的影響
如表1所示,應用比索洛爾口服片劑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兩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的影響(±s)
表1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的影響(±s)
4.63 ±0.41 6.07 ±0.77 5.9 ±0.3 4.71 ±0.52 6.25 ±0.76 5.5 ±0.4治療后1年治療前組別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HbA1c
2.2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
如表2所示,所有患者應用比索洛爾口服片劑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島素(fINS)、HOMA-IR及IAI兩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2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s)
表2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s)
4.63 ±0.41 7.66 ±7.05 1.65 ±1.50 0.023 ±0.014 4.71 ±0.52 7.78 ±7.21 1.69 ±1.56 0.024 ±0.012治療后1年治療前組別 fBS(mmol/L) INS(mU/L)HOMA-IR IAI
2.3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脂代謝的影響
如表3所示,所有患者在應用比索洛爾片劑前后,脂代謝各指標兩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3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脂代謝的影響±s)
表3 比索洛爾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脂代謝的影響±s)
組別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4.89 ±0.85 1.27 ±0.48 1.39 ±0.36 3.06 ±0.66治療后1年治療前4.91 ±0.82 1.24 ±0.42 1.34 ±0.31 3.16 ±0.59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高血壓病中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長期的高血壓可影響重要靶器官如心、腦、腎的結構及功能,引發(fā)多器官疾病的發(fā)生。近年來,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應的診斷或治療方法也不斷進步,高血壓治療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近40年來降壓藥的不斷問世,為高血壓治療達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β受體阻滯劑作為一類非常重要的降壓藥,主要通過降低中樞的交感神經(jīng)活性、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縮力、減少心排血量而發(fā)揮降壓作用。大量研究證明,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對于糖脂代謝具有不良影響。究其原因,糖代謝受體內兒茶酚胺的調控,兒茶酚胺通過其β2受體調控胰島素分泌、糖異生、糖元分泌等;因此,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會阻礙β2受體功能,從而影響糖代謝。有研究甚至推斷長期應用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進行降壓治療會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生機率,稱其為糖尿病進展的預測因子。比索洛爾是第三代β受體阻滯劑,是新型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對β受體的親和力比β2受體強11~34倍,與阿替洛爾及美托洛爾相比有較強的β受體選擇性抑制作用[5],其無內在交感活性,且在治療劑量范圍內無膜定作用。以往進行的有關β1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比索洛爾對于糖代謝影響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比索洛爾對于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沒有影響,但最長的研究只進行至治療后12周。因此,我們觀察了治療后長至1年的隨訪,旨在更準確地研究比索洛爾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對于糖脂代謝是否存在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比索洛爾口服片劑治療前及治療后1年,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值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我們也觀察了其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穩(wěn)態(tài)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及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AI)的影響,長期應用比索洛爾前后,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研究表明,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可以使α受體失去拮抗而興奮,增加細胞內膽固醇合成,升高血脂。而本研究觀察的比索洛爾長期服用對血脂的代謝幾乎無影響(P>0.05)。推測與本藥對β1受體受體具有高度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因其對α腎上腺能緊張程度的影響程度不同,保留了β2受體的作用而抵消了上述影響,故其對血脂代謝無明顯影響,這與文獻報道一致。綜上所述,作者認為,比索洛爾作為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無內在擬交感活性,副作用少,長期應用也不影響糖、脂代謝,這為長期應用比索洛爾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提供了進一步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