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中,新課的導入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一環(huán)。平鋪直敘的導言局限于教學任務的提出,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精心設計的導言,則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導言;學習興趣;思維;教學資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要上好一節(jié)生物課,也是如此。教師如何恰如其分地導入新課的教學內(nèi)容,必須認真仔細的斟酌。要使導言起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學習新的生物知識掃清心理障礙的作用,就必須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和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同類型的導言。
我在生物課的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結構,聯(lián)系教學實際,巧妙設計和靈活使用不同類型的導言,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了獲得知識的強烈愿望,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設計生物課導言的要求
1.生動活潑 生物課導言的設計要根據(jù)生物學科的特點,利用好本地的生物資源和多媒體中的教學資源,設計出生動活潑的導言,這樣才富有吸引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注意語言的優(yōu)美、用詞的準確、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儀態(tài)要端莊自然,并配上背景音樂或動畫場景,通過美感,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例如:我在講《生物學》緒論時,自己拍攝了一段洪雅的山水風光,特有的動植物。上課時,用這段錄像作背景,并用了這樣一段導言:”同學們,本學期我將和大家共同學習生物學。我們將一道游覽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爬上動物王國的高山,穿越植物家族的密林,沿著生物進化的足跡,去探索生物起源的奧秘吧。”這段有背景且生動活潑的導言,迅速把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從而為本節(jié)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靈活多變 每節(jié)生物課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也有差異,教師就不能使用一種固定的導言模式,而應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而靈活多變。在設計單元、章節(jié)之前使用的導言和設計學習某一具體的生物學知識時的導言,就應該有所區(qū)別,前者應采用綜述形式的導言,而后者宜采用知識針對性較強形式的導言;不同年級在導言設計上也要有所不同,初一年級使用的導言應有很強的趣味性,這樣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二、初三年級使用的導言則應該有哲理性,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趣味幽默 網(wǎng)絡的普及使用,使現(xiàn)代初中生的知識面很廣,更喜歡接受新奇的東西。因此,設計導言時要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盡量使用幽默的語言,有趣的動植物,有趣的與生物學知識有關的故事,通過新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遺傳規(guī)律”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言:英國有位大文豪,名叫肖伯納。曾經(jīng)有位年輕漂亮女演員讀了他的作品,便生愛慕之情,迫不及待的向肖翁寫信求愛。她在信中這樣寫到:你是如此的聰明,而我是這般的美貌,假若我與你結婚,那么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聰慧,又如我這般美貌,豈不很好嗎?肖翁回信幽默地說:那也可能我們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豈不糟糕了嗎!我的講話剛完,學生們就開始爭論不休。我順勢利用學生們求新的欲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始了課新知識的教學。
4.簡單精練 導言的設計必須做到語言簡單精練,就是要言簡意賅,突出一個導字。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注意力,真正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否則就會喧兵奪主,事與愿違,甚至引起學生認知上的反感,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例如:我在講“性別決定”這一生物知識時,設計了這樣導言:有消息稱:“英國北部有個女兒村,該村婦女所生的孩子全為女孩。”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們聽罷,立刻議論紛紛,很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奧秘。這樣學生由喜歡聽,被引導致認真思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對所學知識理解更加深刻。
5.和藹親切 設計生物課的導言時要注意研究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熟悉他們的生活,這樣導言才會使學生倍感和藹親切。例如:我在“生殖系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言: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預習得最好的一章,這說明大家對自己身心健康的關心和重視。下面就讓我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學習關于人身的科學。這樣一段導言既體現(xiàn)了輕松和詼諧,又強調(diào)了嚴肅和認真,同時還表明了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既引起新知識的教學,又起到了溝通師生感情和增進了解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生物課導言的類型
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教學背景和學生的思維也在發(fā)生變化,所用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也就應該有所區(qū)別。為了增強導言的效果就必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因人、因事設計不同類型的導言。多年的生物教學活動中,我歸納并使用了以下幾種類型的導言。
1.選擇型導言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結果同時推測可能是由哪幾種原因造成的,然后再從中選擇正確的答案。例如:在“根的生長”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言:隨著植物的生長,植物的根也在不斷的長大長粗??茖W研究表明,根的生長并不是每一部分都伸長,那么根是靠哪一部分伸長的呢?根據(jù)根的結構推測,無非有三種可能:根的基部;根的中間;根的尖端。下面我們就來研究根是由哪一部分伸長和怎樣伸長的。此時,學生們議論紛紛,教師順勢進行教學活動,這樣就有效的促進了學生認真聽課并積極思維。
2.懸念型導言 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先向學生交代與教學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結論,造成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輸血和血型”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時,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言:十九世紀時,戰(zhàn)地醫(yī)生為了搶救在戰(zhàn)場上失血過多的傷員,嘗試著給傷員輸血,開始竟獲得了意外成功??墒钱斸t(yī)生們喜出望外并如法為其他傷員輸血時,很多傷員不但沒有被救活,反而因輸血而死去。這一事實令醫(yī)生們大惑不解。為什么同樣是輸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卻送了命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本課內(nèi)容的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吧。這樣一段導言,立即使學生對這一生命攸關的大問題重視起來,并急于了解輸血救命和送命的道理,為本節(jié)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3.分類型導言 在“葉的形態(tài)”的教學活動中,我根據(jù)洪雅植物資源豐富的特點,布置學生們課前采集形態(tài)各異的葉子,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拿出自己采集的葉子,結合我講述的有關知識內(nèi)容,自己“對號入座”。這樣就把學生引入到了直觀、活躍的學習活動中,輕松、愉快地使學生掌握了葉的有關知識,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4.矛盾型導言 教學活動中,對某些教學內(nèi)容可先把一個反常的現(xiàn)象或結論告訴學生,以引起學生的困惑,然后組織教學活動,進行學習、解釋。學生在矛盾的心情中學習,往往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蛇的骨骼結構特點”的教學活動中,我和學生就動物一般不能吞食比自身大的食物達成共識。突然話鋒一轉,蛇卻例外,能吞食比自身還粗大的食物,這是為什么呢?這樣,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就比直來直去的效果好得多。
5.實驗型導言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要學好生物學就必須學會觀察實驗。我在某些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活動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先講述后觀察實驗的教學方法,而是直接將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認真觀察和思考。這樣的觀察實驗就成了一種不用語言的導言。例如:在“種子的成分”的教學活動中,我先做演示實驗,烘烤試管中干燥的小麥種子。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由學生代表發(fā)言,回答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實驗現(xiàn)象?這樣,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6.背景型導言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網(wǎng)絡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普及和運用,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拓展了教學活動的空間,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珍稀植物”的教學活動中,我錄制了一段洪雅桫欏峽的自然風光。課堂教學中,用這段錄像作背景材料,讓學生欣賞唯美的自然風光。然后,提出問題:你知道桫欏樹有多么珍貴嗎?這樣,課堂教學很輕松,更易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