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情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因此,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如果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產生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滿懷激情主動學習,這樣,語文課堂就成為學生張揚個性、拓展思維、放飛想象的空間。那么在語文教學實施過程,語文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呢?
一、在美文中陶冶情操,讓課堂變成一個美麗的春天
語文教材的基本構成是“美文”,特別是名家名篇,字字珠璣,美輪美奐,是美育的好載體,教師應該加以充分的發(fā)掘,使學生在美文中陶冶情操,讓課堂變成一個美麗的春天。
例如,在上朱自清的《春》一文時,我首先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導入課文,接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贊美春天,用自己的彩筆描繪春天,再用投影儀展示春天。學生的“眼、口、腦、手、耳”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情緒很快調動起來。這時,我便運用多媒體一邊展示五幅春景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一邊輔以課文配樂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大地春回、生機勃發(fā)的動人情景里。然后讓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劃出確切、生動地描述春天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的句子,并對這些精彩語句進行品評與賞析,使學生和作者的情感進一步產生共鳴,感受春的活力及它給人帶來的希望和力量。這樣,運用直觀可感的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參與,使學生積極好學,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
二、在思考中個性飛揚,讓課堂變成五彩紛呈的殿堂
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飛揚,對待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主張,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肯定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上韓愈的《馬說》這節(jié)課中,在講解完這課后,引導學生討論,“誰來為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買單?”這個問題時,學生們的理解異彩紛呈,并能結合現在社會人才的熱點問題以及這樣才算是人才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深刻意識到,作為中學生,掌握知識及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老師適時用問題教學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欲望,并讓學生在發(fā)言回答中去體驗自己的成就感和讓個性的發(fā)展,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
三、在活動中寓教于樂,讓課堂變成自由的天地
早在本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為了強化語文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我們必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讓他們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
四、在對比中欣賞閱讀 讓課堂變成文學魅力之都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會常常發(fā)現小說中不同的人物有相似的性格,但每個人物又有個性?;蚴遣煌男≌f表達相同的主題,或是寫法相近的幾篇小說表達不同的主題。因此,老師在教學小說閱讀時可以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樂之者”。就是指樂學有助于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添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