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在各個校園吹開,各種教改新措施也是層出不窮,有效性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新理念。所謂“有效性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墒敲@校語文教學的春風依然遲遲吹不來,耗時低效仍然是聾校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雖然在學校接受了長時間大容量的學習,可是我們的學生依然難以用所學習的書面語言與常人進行很好地溝通和交往,連起碼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都成問題,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遠遠滯后。基于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地位,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缺失不僅是本學科教學的瓶頸所在,同時也給其他學科的理解與學習帶來一定的不便。可見,能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對整個聾校教育來說,可以說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多年的從教經歷,使我品嘗了酸甜苦辣,也使我深知特殊教育的復雜性。在課堂上學生有時表現活躍,好像什么都懂了;有時又呆若木雞,一問三不知;考卷上的語言更是顛三倒四。如此巨大的反差使我不得不思考,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何在?根據我個人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努力。
一、掌握扎實的手語溝通技能
記得我剛走上工作崗位之初,面對學生飛快舞動的雙手,常常是目瞪口呆,開始的時候學生還有耐心寫在黑板或紙上與我交流,時間長了,他們也覺得厭倦了。即便后來我惡補了手語這門課程,上課的效率還是很低,師生之間不能很好的溝通成了影響課堂教學的最大障礙,45分鐘常常就在面面相覷中度過。
還有,在很多聾校的語文教學中,并沒有正真意義上的推廣中國手語。很多地方手語摻雜其中,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師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學生所表達的意思,存在著嚴重的溝通障礙。有的老師由于在自己的班級形成了慣用的手語方式,一旦到了別的班級上課就很難順暢進行。
手語作為聾人的第一語言,是聾人最自然、最喜歡的一種交際工具。在語文課上,手語是使用最多的溝通方式,如果因為師生之間所使用的手語的差異而導致了大量的有效教學信息的丟失,顯然是很可惜的。連最起碼的溝通都困難,教學效率又從何談起呢?而語文又恰恰是所有科目中詞匯使用最多的一門學科,清晰流暢的手語會使學生的理解和接受都方便許多,就像悅耳的音樂使人身心愉悅一樣。所以,扎實的手語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聾生由于存在聽力方面的缺陷,使得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完全依靠視力,往往只注重表面,很難去聯想事物所存在的本質。在語文教學中,也許他們能夠認識文字,卻不了解文字組合以后的意義。也許他們能知道許多地方,但他們不一定都去過。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整合教學信息對聾生而言,則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能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廣。
《故宮博物院》這篇說明文就是在普校進行教學,復雜的建筑結構也會讓很多學生犯糊涂,龐大的故宮格局不僅有前朝和內廷之分,還有三大殿和后三宮,而且每一殿還可以進一步細分。這對于很多沒有去過故宮的學生來說,首先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就要費一番周折,再解說內容就更難了??墒峭ㄟ^多媒體可以將故宮的圖片清晰的展現在同學面前,一張布局圖就可以代替老師一節(jié)課的指手畫腳,而且學生還可以感受到故宮建筑群的宏偉與威嚴。
利用多媒體的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變單色為彩色,變結論為過程。變抽象為具體的功能,給學生以如見其人、親臨其境的感受,調動學生各種學習感官,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對學習內容的積極認識傾向和積極進取、樂于探求的良好心理。
三、建立有效的評價制度
在教學中評價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對提高教學效率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評價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不是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一個提高或改進教師教育實踐活動、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過程。
通常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用成績報告冊的形式。家長看重的往往是學生最后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交際、心理、思維、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成績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如果能夠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對于學生在交際、心理、思維、修養(yǎng)等方面的突出表現給與適當的評價和肯定,會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成長。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合適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大膽回答問題。對于學生的獨特見解,要給予肯定。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激起并維持下去。如在教授《雪》的時候,對于課文中“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一句,學生不是很理解,如果問學生雪融化了以后會有什么,同學的反映就明顯靈活一些,有的說是春天來了,有的說花開了,草綠了,還有的說燕子飛回來了。再繼續(xù)問學生這些景物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大家又可以聯想到生機、活力。這樣你一句我一言,就把問題的答案找了出來,也鍛煉了學生。
除了課堂45分鐘,我們還要向課下要效率。老師課下和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評語,對于學生每一次作業(yè),每一個疑問都給予用心的思考,認真的回答。多指出他們的閃光點,給以善意的指正。被人重視的感覺我們每一個都需要,特別是缺少與人溝通的聾生。老師寫下的每一句話不僅是在本子上,也寫在了學生的心上。每次看到學生拿到周記本就急著翻看評語,我心里真的很欣慰,因為他們把我當作了傾訴的對象,自然也會認真的去完成每一次作業(yè),聽每一堂課。
當然,真正的有效性教學不是靠三言兩語說出來的,最主要靠的是我們在課堂內外踏踏實實的踐行。只要我們認認真真立足于每一本教材、每一堂課、每一個學生,相信我們教學會取得明顯的實效。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