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讀書感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讀《西游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童年》,我們體會到俄羅斯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
讀著語言精華,賞著優(yōu)美句式,想著對應內容,時時處在一種鮮活語言的濃烈氛圍里,借“他山之石”,增強自己的文采,通過“語言精華”的欣賞交流對話,豐富提高自己語言積累的品位。
(三)對話“個性成果”。即利用閱讀課或早讀課,讓學生暢談展示自己最喜歡的某個語言積累的個性專題,也可以互相交換語言積累的個性卡片,還可以課余互相轉發(fā)QQ空間的個性素材日志……把自己最有個性特色的語言積累成果展示給大家,實現(xiàn)學生之間,學生與“個性成果”之間的對話互動,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價值最大化。例如以下五種個性成果:
1.最新時尚:黑馬、白領、粉絲、博客、綠卡、超女、上限、槍手、票友、瓶頸、菜單、探頭、板凳、兔子、陷阱、貓眼、頂梁柱、破爛王、產業(yè)鏈、附加值、陪讀族、農家樂、金話筒、時裝秀、黃金周、宏志班、象牙塔、打工仔、拓荒者、鐘點工、自助餐、非賣品、一日游、留守孩、北漂族、零距離、風險金、寬帶網(wǎng)、休閑服、世界杯、謝師宴、麻辣燙……品讀這些時尚詞匯,如同飽食文化大餐。
2.最新風情:充電、克隆、熱身、臥底、淘寶、問責、扎堆、打假、上線、減負、開鏡、美容、探險、扶貧、開戶、種房、入圍、出局、掃黃、求職、開盤、爽約、變態(tài)、派對、買單、走穴、刷卡、創(chuàng)意、競技、獵奇、支招、練攤、把脈、下海、搞笑、打擂、砸鍋、追星……欣賞這些風情詞匯,如同把握時代脈搏,好像走進時代畫卷。
3.最美大學生: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yǎng)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yè)以后,又回到她養(yǎng)鶴的地方。有一天,她走過蘆葦坡,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再也沒有上來……(《一個真實的故事》)
4.大地震感動故事:張米亞老師用血肉之軀為學生牢牢把守生命之門。汶川縣映秀鎮(zhèn)小學29歲的張米亞老師,跪撲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張老師已永遠地停止了呼吸。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睙釔鄹璩膹埫讈喞蠋熡蒙忈屃诉@句歌詞。
(四)對話“優(yōu)秀作品”。即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采取全方位展示學生身邊“優(yōu)秀作品”的形式,使學生與“優(yōu)秀作品”多側面對話交流,鼓勵學生用心積累,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鞏固強化“閱讀成果”,促進學生積極轉化“閱讀成果”。
例如老師裝訂的學生課外練筆《文筆精華》作品集每周一次展示,發(fā)給學生,互相傳閱。小組推選作品自編的《朝花夕拾》作品集每月一次分發(fā)其他小組互相交流。科代表編輯的《課前演講精華》作品集不定期分發(fā)給各組學生,互相欣賞學習……這些來自學生身邊的“優(yōu)秀作品”,或同時放飛,或不定期漂流,能夠吸引學生強烈的關注度,他們的作品展示在自己身邊,他們臉上充滿自豪,激情洋溢在心間,他們重新體驗,反思,對比,給自己的作品集寫上前言,后記;他們精心設計自己的素材筆記,用心策劃自己的讀書卡片,有時還配上插圖,繪上花邊,取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阿縣第四中學;山東省東阿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