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貫徹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已成為當前教學的重要課題。如何使課堂教學有效、實效、高效便擺在了我們面前。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獲得協(xié)調發(fā)展,讓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熱愛到熱愛。反觀當下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線教學人員我們應該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必須樹立高效課堂的理念,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有效教學的策略,深刻領悟新課程的精神實質。
一、興趣激發(f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學生喜歡歷史,可教師卻在抱怨學生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這個矛盾的關鍵在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了解,在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新課改倡導要通過各種切實可行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在素質教育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為教師首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教育家贊科夫這樣指導我們: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習情感意志、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性的作用。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內容起著關鍵作用。如果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將會得到有效提高。我們只有點燃學生的這種興趣的火花,才能在他的學習歷程中燃起熊熊烈火。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帶著微笑走進課堂。上課伊始,教師就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氣氛。課前導入是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的精彩導入往往能給學生帶來極其振奮的感覺。簡短詼諧的幽默故事,一曲動聽的歌曲,一首耳熟能詳?shù)脑娫~,一句啟人心智的箴言,一條通俗的謎語以及教師富有藝術性的語言都是吸引學生的直接有效的事物。課堂上要主動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積極挖掘歷史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興趣內容,抓住學生愉快學習的多種因素,保持愉悅的歷史課堂環(huán)境,努力將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出來,使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境。
比如在講授《洋務運動》介紹張之洞時,我用孫中山和他見面時的一副對聯(lián)作為課堂導入:“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這一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征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然能夠從課堂上收獲更多的知識,錘煉更多的能力。注重興趣激發(f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自然會高漲起來。
二、注重教學過程,讓問題設計更加有效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三必講”和“三不講”,即核心問題必須講,思路、方法必須講,疑點、難點必須講;學生已經(jīng)掌握得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教師要放開學生的手腳,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思維馳騁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圍繞目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由此獲得知識技能,從而完成教學過程。
我在講完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后,用多媒體播放了圓明園殘跡,并讓學生思考問題:面對上面的殘垣斷柱有什么感想?這樣既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又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發(fā)現(xiàn):符合學生認知的課堂提問往往容易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要求設計的問題要科學,結構要合理,設計要巧妙,過渡要自然,邏輯要嚴密,能夠圍繞目標,抓住重點。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難點。沒有意義的問題不用問,一目了然的問題不用問。教學的精髓在設計,而設計的重點在問題的設計,有問必有思,有思必有果。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問出來的,而不是講出來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要精心設疑,巧妙地提出疑問,輔以激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三、優(yōu)化方法,讓教學實踐多樣化
實踐證明,要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科學的教學方法必不可少,運用多種教與學的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學會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凸顯學生的個性。教師必須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充分發(fā)展的學習空間。
教學實踐的多樣化一方面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加到教學中來,在教師的組織和帶領下學習。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師教授模式,合理地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在教學中可采用講一講(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辯一辯(讓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討論)、查一查(讓學生自己動手查找歷史資料)、賽一賽(課余給學生組織一些歷史知識競賽)、演一演(讓學生編演歷史?。┑榷喾N形式的教學方式。有效學習目標應在認真學習課程目標、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確定。如果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不明確,就會難以完成任務的。只有科學、合理地確立目標,課堂教學才具有有效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初中歷史教學更加有效,相信見仁見智,但我們最終的目標是進行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