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很難變成中小學的實際教育成果;沒有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與有效利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愿景就很難實現。
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圖書、報刊、影視、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思想品德課程資源。沒有課程資源就沒有課程可言,課程的開設要依賴課程資源;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取決于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更取決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水平。要想全面提高學生思想品德能力和綜合素質,開發(fā)和利用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舉措。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課堂內資源
教材是重要的素材性資源,其開發(fā)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知識,提高思想品德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同時,課堂是極其重要的條件性資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竭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教材這個例子,主動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綜合提高思想品德素養(yǎng)。從某種意義上說,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實際上也就是如何把課程資源引入教學活動的過程。
二、充分挖掘學生資源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資源,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在講授“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時,針對學生中的違法案件,如打架斗毆,使他人致傷、致殘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分別列出這些行為的后果,即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分辨是非,體會遵紀守法的好處,違法的危害,從而達到通過自我教育提高教學實效的目的。
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思想品德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因而教學的失控就不能局限于學校時間及教師,而是要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因此,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fā)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如在討論“如何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時,組織學生走訪工商部門,搜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讓學生參與這一活動,有助于他們獲得搜集信息的能力,關注現實生活,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掌握防止侵權、善于維權的方法
四、捕捉運用課堂課程資源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資源,師生互動也可以產生課程資源。教學活動是一種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有些活動的結果是無法預測的,它只會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而逐步呈現出來。這種教學中生成的知識與體驗,因其無法預設和預測而更加鮮活。通常說的教學機智、教學靈感、思想火花、教學相長等,就是說的這種教學中生成的知識和體驗、它對課堂教學的作用比其他資源顯得更為重要。教師必須靈活機智地激活、捕捉和運用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對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的關注可以集中在以下幾點:
(1)善待學生的錯誤。學生的錯誤是一種鮮活的課程資源。其實,學生的錯誤資源的價值體現在:對教者來說,是學生認知和情感等心理狀況的外顯,據此可以設計或修訂教學目標和過程;對學生的同伴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心理提示和借鑒;對自己來說,是一次參與和嘗試,并會留下深刻的心理印記。
(2)“回應”不同聲音。課堂上,學生發(fā)出的不同聲音是他們個性理解的真實表現,不同的聲音是學生站在不同維度上的一種多元思維“吶喊”。對不同聲音的回應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學生參與熱情的肯定,對學生經驗資源的關注。尊重不同聲音能使課堂變得民主開放,因此能夠激發(fā)課堂活力。
(3)“直面”突發(fā)事件。突發(fā)性事件指課堂教學中意外出現的事件。突發(fā)事件具有課程資源性質,處理得好,不但能減少干擾對教學造成的損失,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時俱進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讓人們感到思想品德教學天地一片寬廣,而在開發(fā)和利用思想品德課程資源中所取得的教學成果會讓人們享受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快感。同時,也應看到,困惑與希望同在。因為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何和利用畢竟才剛剛起步,它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作進一步深入探討。
五、開發(fā)地方校本課程
學科教材提供的是學科知識,而學生的需要多種多樣,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就需要開發(fā)校本課程。就閩東地區(qū)而言,其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間風俗、輝煌的建設成就、感人的英雄事跡等都可以與相關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促使教學更好地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開闊信息視野,拓展思維方式,真正發(fā)揮課程資源的促進作用。
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對于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都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重要的意義。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強化開發(fā)課程資源的意識,提高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為新課程改革提供強大動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