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譜》的續(xù)修,不僅是孔族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為中國目前的家譜熱再添“一把薪火”。
歷時13年的《孔子世家譜》續(xù)修完成,并于2010年9月24日在孔子誕辰2560周年之際于山東曲阜舉行頒譜典禮?!犊鬃邮兰易V》的續(xù)修,不僅是孔族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為中國目前的家譜熱再添“一把薪火”。 “中國第一家譜” 新修的《孔子世家譜》共80冊,4萬多頁,重達125公斤,被稱為“中國第一家譜”,同時也被戲稱為有關(guān)孔氏家族的一部“百科全書”。
據(jù)“孔子世家譜續(xù)修工作協(xié)會”會長、孔子第77代孫孔德墉介紹,這次續(xù)修遵照了“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家訓,孔氏家譜最近一次大規(guī)模修譜是在民國年間(1937年),當時收錄孔氏族人56萬人,而與“民國譜”相比,這次續(xù)修的新譜共收錄全球孔氏族人200萬人,其中不乏政界要人及社會名流。
本次新譜比較顯眼的一大特征就是孔氏后裔中的女性也首次歷史性地進入了家譜。孔德墉稱,雖然在續(xù)修過程中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但最終還是有全球各地20萬女性孔氏后裔入譜,占總?cè)胱V人數(shù)的10%。諸如著名作家茅盾的夫人孔德沚等。
另外最為媒體津津樂道的是,這部耗時13年、總錄入人數(shù)超過200萬人的大型家譜,其編撰費用也高達1300萬元。全程負責續(xù)修編撰工作、現(xiàn)年已83歲的孔德墉先生稱,其續(xù)修編撰費用一部分來源于入譜費(農(nóng)村每人5元,城市每人10元,海外每人10美元),約140萬元;另外一部分來自于族人的捐贈,約400萬元;而剩下部分700余萬元則全部由孔德墉個人所出。此前孔德墉先生曾系香港商界人士。
除了耗資1300萬的《孔子世家譜》續(xù)修工程之外,近年來,在中國內(nèi)地還有不下十位企業(yè)家也是一擲千金,投入上百萬甚至千萬來重修家譜。曾中斷半個多世紀之后,“家譜熱”開始在中國驟然升溫。而就在《孔子世家譜》續(xù)修的同時,美國著名家族網(wǎng)Ancestry.com也開始搶灘中國,并成立了其在中國的分支機構(gòu)——家譜網(wǎng)(jiapu.com)。如今該家譜網(wǎng)僅孔氏后裔就已上載有2516棵“家族樹”(家族譜系樹狀圖)。近年來,數(shù)字化也給家譜熱的升溫帶來新的內(nèi)容。據(jù)統(tǒng)計,2000年以前中國發(fā)現(xiàn)各類家譜1100多種,而2000年以后至今的最近十年間,各地大量新修家譜,致使家譜總數(shù)超過6000種。而一家家譜研究機構(gòu)的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超過75%的城市年輕人認為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十分必要,而這也可以視為家譜熱的一個新動力?!霸诩易寰W(wǎng)創(chuàng)建一棵自家的‘家族樹’,不僅可以分享家族成員信息、家族故事和照片等,而且還可以打破時空的阻隔進行家族大聚會?!奔易寰W(wǎng)市場總監(jiān)馬越認為。
一直以來,家譜、地方志、國史被稱為“中國三大文獻”。對于家譜熱的升溫,臺灣家譜收藏與研究專家廖慶六認為,原因有三。首先是持續(xù)不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熱使然,家譜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其次是尋根旅游熱不斷催生的結(jié)果,對于中國港澳臺地區(qū)及東南亞華裔尤其如此;第三為中國內(nèi)地大批新興的家族企業(yè)的內(nèi)在意識使然。借鑒西方企業(yè),諸如很多西方奢侈品品牌都是上百年的家族企業(yè),對家族文化的記錄與梳理也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今天,家譜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超過了其追宗認祖的歷史語境。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許多顯赫一時豪門大戶,也出現(xiàn)很多輝煌幾百年的皇家貴族,但是,只有孔氏家族歷經(jīng)了兩千五百多年,卻仍是譜系井然,并且世受封爵,享盡了封建的富貴,至今而不衰。
孔氏家族,是由同一始祖孔子逐漸繁衍下來而形成的龐大家族,素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譽。歷代封建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揚儒學作為維護其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chǔ)。在封賞和褒揚孔門始祖——孔子的同時,對孔子的子孫后裔們也進行大加封賜,尤其自漢代之后,孔子后裔就受封為世襲貴族,從封君到封侯,等級各異,名目繁多。而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府主人為世襲“衍圣公”之后的800多年間,孔氏家族一直享受著這種榮譽。威嚴、氣派的孔府大門,上面高懸著一塊匾牌:圣府。門柱上,刻著燙金大字:與國休戚,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F(xiàn)在,孔氏后裔散居在世界各地。國內(nèi)的孔氏后裔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蘇、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陜西、山西、遼寧和臺灣等省市。而山東曲阜地區(qū)無疑是孔門后裔的最集中、最為典型,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家族聚居地,這里展現(xiàn)了孔氏家族發(fā)展演變的全過程,保留了大量有歷史意義的文物古跡和文獻資料。只有身處圣人之地,當耳畔響起古剎晨鐘的繞繚琴聲,當一座座威嚴莊重、沉靜肅穆、滲透著書香文氣的古宅老殿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我們的體內(nèi)就會涌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沉重與放松,拘謹和超脫,虔信和沉思……海外孔子后裔,主要分散在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其中,韓國孔裔最多,約有7萬多、并且成立了“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要忘記他們源于曲阜孔子。據(jù)說,元代至正年間有孔子第56代孫隨使節(jié)前往高麗,因為一些原因未能回國,其后子孫后代繁衍生息,氏族昌盛,至今已傳至86代??鬃拥撵`光一直在庇護著孔氏的子孫們,從而使孔姓家族昌盛不衰,代代繁榮,成為迄今為止體系最完整、結(jié)構(gòu)最嚴謹?shù)馁F族大家,同時,也構(gòu)成了歷代封建大家族中的最為典型的代表。于是,孔氏家族的發(fā)展演變、等級管理、世襲制度、行輩宗譜、府第建筑等,都成為人們熱切關(guān)注的焦點。
外孔與內(nèi)孔一個家族的血緣流傳,總有一種割舍不斷的情愫滲透于其中,有人把它比作“根”。假如說孔子的后裔組成了一棵蔥郁蒼龍的大樹,那么,巨枝茂葉掩蓋下的那棵碩大無比、堅強剛硬的“根”便是全世界孔裔心想神思、魂牽夢繞的東方圣地——曲阜。居住在曲阜的孔氏族人,稱為“闕里孔氏”,分“內(nèi)孔”和“外孔”??鬃拥暮笠岱Q內(nèi)孔,又叫“真孔”“內(nèi)院孔”。在孔子第43代孫孔仁玉時,曾被劉末篡位,改姓叫孔末,同為孔姓但不同宗的孔末的后代叫“外孔”,也叫“偽孔”或“外院孔”。外孔續(xù)不上家譜。內(nèi)孔分60宗戶,孔氏家族的族長由衍圣公委派,各戶都有戶頭,負責本戶的祭祀、族務(wù)糾紛等。這種分發(fā)有著歷史悠久、耐人尋味,同時也是充滿著血腥味的家族史淵源。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孔末亂孔”的故事??鬃拥淖訉O七世單傳,到第八代孔謙時生三子。長子名鮒,這個孔鮒就是那個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將儒家經(jīng)典古跡藏于孔子故宅夾壁之內(nèi)的孔子后裔。到了孔鮒子孫八世,然后絕傳。孔鮒的第三個兒子叫孔樹,子孫傳六代,這時也出現(xiàn)了絕傳。只有孔鮒的次子孔騰于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受封為奉祀君。漢元帝永光元年封十三代子孫孔霸為褒成君,自此爵位世襲不絕。東漢章帝劉恒到曲阜祭孔時,會見孔氏二十歲以上的后裔,那時孔家已經(jīng)達到了六十三人。魏晉之后,孔氏后裔多在外地為官,相繼做官,于是形成了居住河北省最多的“河西派”。“河西派”是孔氏家族的一大分支,這一派別的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長孫之侄孔穎達,孔穎達是唐朝文學館的太常公,因陪葬于昭陵而舉家西遷,自此成為“河西派”。后歷經(jīng)朝代更迭和家族的變遷,到了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孔氏傳到了四十二代孫孔光嗣。由于當時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非常惡劣,到處是兵荒馬亂的殘酷景象,地處山東曲阜的孔氏家族又遠離京都皇室,因此,孔府當時基本上斷了恩賞。四十二代孔光嗣僅靠做泗水縣令來勉強度日。俗話說,“國亂出家賊”,而這時,孔府有一個灑掃戶名叫劉末,進孔府后改名叫孔末,一心想篡位奪權(quán)。他于梁太祖三年(公元913年)謀殺孔子四十二代孫孔光嗣,并取而代之,“殲滅孔氏,曲阜殆盡”。又因為當時的戰(zhàn)亂所致,孔府族人敢怒而不敢言。但孔光嗣獨子孔仁玉剛出生才九個月,被母親張氏帶到外祖母家避難,被外祖父張溫藏匿起來,才得以幸免于難,保住了孔氏的骨血根苗。十幾年過去了,孔仁玉長大后,發(fā)奮讀書,刻苦學習,準備將來取得功名后,鏟除孔門的家賊孔末,以重新振興孔氏家族。后來,孔仁玉赴京趕考,被朝廷授以太學生的職位。這時,又有人向朝廷奏報,說曲阜縣令孔末并不是孔子的后裔,真正的孔子后裔、四十三代孫孔仁玉就躲藏在其外祖父家中。于是,孔仁玉就此機會向皇上奏明了孔氏家族發(fā)生巨變的原由,奉旨誅殺了孔末,并親任曲阜縣主簿。長興三年,又加封為“文宣公”。自此,孔氏家族再度興盛繁榮起來。于是,后世稱頌孔仁玉為“中興祖”,并在他死后,孔府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叫做“報本堂”, 以紀念他殲滅叛徒,重振祖業(yè)的高功重德。曲阜的孔氏家族都是孔仁玉的后代。自此,孔姓才有“內(nèi)孔”與“外孔” 之分??鬃雍笠釣椤皟?nèi)孔”,而孔末的后裔就是“外孔”。
由于孔仁玉的乳母張氏對孔氏家族有救命和養(yǎng)育之恩,因此,孔仁玉又奏明皇上認張家為世代親家,張家后人在孔府要受到最高的禮遇,否則,就是觸犯家規(guī)。從此,孔府上下都尊稱張氏為“姥姥”,并賜予張氏一根龍頭拐杖,用來管教孔府的一品夫人。
南宗與北宗。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愿為“衍圣公”,這一封號延續(xù)了880年,至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后因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而終止。但在宋元遼金時期,戰(zhàn)火紛擾,使孔氏家族四處分離。北宋末年,金國占據(jù)了中原地區(qū),孔子四十八代孫衍圣公孔端友遂于建炎二年(1128年)隨康王趙構(gòu)南渡,定居浙江衢州,四傳至孔洙,都先后保留了衍圣公的封號,他們的后代代代相沿襲,子孫繁衍。這一分支就被后人稱為“孔氏南宗”。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跟隨南宋王朝南渡,給企圖以尊孔為手段來籠絡(luò)和利誘北方漢族地主和封建士大夫的金國統(tǒng)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使他們的陰謀落空了。為了實現(xiàn)與南宋小朝廷的對抗,一位新的“衍圣公”出現(xiàn)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了。后來,金國侵入中原地區(qū),建立了偽齊劉豫政權(quán),劉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留守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藩為衍圣公,由他來主持曲阜孔廟的祭祀儀式。從而使曲阜孔府祭祀先圣的香火依舊在古柏翠樹間繚繞不絕。這就是“孔氏北宗”。其后,蒙古族興起,占領(lǐng)曲阜,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用為“世襲衍圣公”。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又改封孔元用的兒子孔之全為“衍圣公”。這就形成另外的一宗。于是出現(xiàn)了三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這種局面從建炎二年孔端友南渡起,到金哀宗天興二年蒙古占領(lǐng)金國,取得了金國封的衍圣公孔元措后,命他襲封衍圣公,而改任命孔之全為曲阜專尹,子孫世襲,不再世襲衍圣公。直到這時,這種南北三宗并存的形勢才最終結(jié)束,先后持續(xù)了105年。后來,元朝統(tǒng)一了全國,元世祖忽必烈認為必須結(jié)束南北二宗對立的形勢,只能保留一位作為正統(tǒng)存在下去。本來依照元朝的意思,按照“大宗之法”,是要立南宗孔洙為世襲“衍圣公”的,并已經(jīng)做準備要接南宗回曲阜以繼承爵位。至元十九年,元世祖昭孔洙進京。但南宗孔洙以“曲阜子孫守護先冢有功”而自愿讓位給曲阜的孔子后代,元世祖忽必烈稱贊他說:“寧違榮而不違親,真圣人也?!北惴馑麨閲颖O(jiān)祭酒,免去他的衍圣公的封號。但此后并沒有立即進行封謚。直到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元朝封五十三代孔治為衍圣公,他也就是孔元用之孫。期間,北宗的衍圣公曾中斷了43年。這樣,歷時100多年的南宗和北宗衍圣公的爭執(zhí)和對立局面,以北宗繼承而結(jié)束。不過,當時有傳言,認為孔洙只是辭爵,并沒有讓位??赡苁且驗檎J識到自己是南宋王朝所封,元朝不一定承認,所以才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有意擺出一副讓位于“孝”的高姿態(tài),避免出現(xiàn)不利的事情。后來,元延佑三年(1316年),孔氏族人因認為世襲“衍圣公”孔思成(孔治之子)出于旁支,并不是孔氏嫡親,上書皇帝,請求改易長支孔浣之子孔思晦為世襲衍圣公。元仁宗并沒有立即復(fù)旨,而是征詢大臣元明善的意見,明善告訴應(yīng)該是孔思晦。后來,仁宗又親自查閱孔氏宗譜,認定應(yīng)該冊封孔思晦為世襲“衍圣公”,孔思晦也就是后來歷代衍圣公的先祖。此后,明太祖朱元璋承認元朝所封的衍圣公為正宗,清朝皇帝也承認明朝所封的衍圣公為正宗,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孔子的七十七代孫孔德成,都是按照嚴格的宗法制度以嫡親長子承襲的。從四十六代到七十七代,衍圣公的爵位共傳了三十二代,歷時880多年,先后有四十一人承襲了這個爵位。從以上的歷史敘述中可以得知,南宗是事實上的孔子后裔,南宗是正宗的世襲衍圣公。但是,由于復(fù)雜的歷史和家族的原因,從元朝到清王朝,都承認了北宗的宗主地位。于是,北宗也就成為名正言順的正宗衍圣公世襲者。雖然南宗的孔洙主動讓位于北宗,但朝廷和官府,以及孔氏族人都唯恐以后南宗的后人起來奪嫡,便以官方的名義制定了衢州孔氏家規(guī),張掛于孔氏家廟中,規(guī)定南宗的子孫必須嚴格遵守家規(guī),如果再有起來進行爭論的人,一定要按照家規(guī)進行懲罰,并給予“不忠不孝”的重罪。這樣,居住在江南衢州的孔氏南宗的后裔,在孔洙將衍圣公的爵位讓給曲阜的北宗之后,逐漸衰敗下去。家廟無力整修,而且族人難入仕途,有才能的人也只能在書院任職。他們的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遠不如從前。南宗的衰落經(jīng)歷了六代,共計200多年。清王朝滅亡后,袁世凱政府并沒有廢除孔氏南、北二宗的封爵。此后,北洋政府頒布了《崇圣條例》,繼續(xù)封北宗的孔氏為衍圣公,改南宗孔氏的五經(jīng)博士為奉祀官。到了1936年,國民黨政府下令廢爵,改封曲阜和衢州的孔氏子孫為北宗、南宗的奉祀官。1949年后,廢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孔氏衢州的宗廟受到了人民政府的保護和修繕,同時,南宗的一些孔氏家譜和一些有價值的材料也較完整地保存下來。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币馑际钦f,即使再有影響力的豪門盛家,經(jīng)過五六代之后,也會因為種種復(fù)雜的因素而家道衰落。但是,作為天下第一大家的孔氏家族,浸浴著圣人之澤,應(yīng)該是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