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三峽之秋》是教科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重點課文,是現(xiàn)代作家方紀筆下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中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黃昏、夜晚的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段景物的特點,運用多種修辭進行具體形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雄奇壯麗的秋之三峽的景色。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本課設計以“自主讀書”為主線,以“合作探究”為方法,以“匯報展示”為途徑,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在讀中想象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對長江三峽的贊美之情。
3.在閱讀中體會作者觀察自然、生活的方法,積累、揣摩語言,領悟作者形象生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讀中想象三峽之秋美景,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觀察與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建構
(一)談話導入
1.師:長江,養(yǎng)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2.板書課題,齊讀后解題。
3.出示有關三峽的圖片,師生共同介紹長江三峽,對長江三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師:這是現(xiàn)代作家方紀筆下的一篇寫景散文。同學們對三峽有怎樣的了解呢?請交流一下課前搜集的資料。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句子。
2.在讀中想象三峽之秋的美景,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與描寫的方法。
二、當堂達標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導學指要: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測:讀課文(糾正字音),讀好“橘柚樹、累累、金鱗巨蟒、搖曳、谷壑、清冽”等詞語。
3.出示導學指要: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三峽之秋景色的?劃出表示順序的詞語,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檢測:指名答并板書“早晨、中午、下午、夜”。
5.出示導學指要:默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用“//”劃分課文意義段,說出段意。
6.檢測:匯報成果,這篇課文主要寫 ,表達了作者 。
(二)細讀感悟
1.出示導學指要: 作者抓住了三峽不同時間的哪些景物來進行描寫的?突出描寫三峽不同時段美景的什么特點?(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2.檢測: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說清楚描寫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點來寫。
3.出示導學指要:請將這些概括性的語言還原于課文優(yōu)美的語句描寫中,喜歡哪個時間段的三峽秋色就讀哪段,要讀出三峽之秋的美韻。
4.檢測: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美讀想象
1.在交流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檢測:指名找出文中的表達方式。
(四)當堂檢測
完成當堂檢測卡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早晨 明麗
中午 熱烈
下午 平靜
夜晚 神秘
(責任編輯 趙永玲)